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時人以溳水所導,故亦謂之為「溳山」矣。

按《寰宇記》:「大洪山在隨州,四面陡險,絕頂有大湖。靖 康間,土人避亂於此。」

按《方輿勝覽》:「京西路隨州大洪山,在州西南隅,乃慈 忍盧尊者道場,舊為奇峰寺,今為保壽院。山崛起一 方,巉然雲間,四面陡險,其絕頂峰巒崖石中有大湖, 常見雲氣在下。靖康避寇之人立寨柵自保,賊竟不 能破,以陡絕不可躋攀也。」

按《三才圖會大洪山圖考》:「大洪山在德安府隨州城 西一百二十里,其山四面陡險,絕頂有湖,湖旁有龍 鬥崖,又有明聖泉、硫黃池、仙女洞、佛兒嶺、鸛子山、斷 足巖,皆此山之景也。」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大洪山,在承天府京山縣上,多 異蹟,東安鄂,西襄郢,南江漢,一覽可盡。」

按《德安府志山川攷》:「大洪山在隨州城南一百八十 里,四面陡險,頂有大湖。」

龍鬥崖在大洪山。一名太湖。白龍池水瀦而為湖。昔 有二龍鬥于其南,山崩而湖落其下,遂名「落湖村。」 捨身崖在洪山寺北。俗傳張老隨祖師入洪山修道, 其妻尋之不見,捨身投崖下,時有白雲乘去。

仙人洞,在大洪山西北十里許,有石枕、石床、石田。昔 知州伍納言曾遊其處,為數十炬莫窮其源,遂還。知 州祝以鬥,立石記之。

穿洞,在大洪山北二十里,為長岡通衢,河流繞其前, 茂林擁其後,中通一竅,若有五丁開鑿痕。

《溳水》源出大洪山,黑龍池。

「黑龍池」在大洪山北,水極深,內有一青蛇出現。

大洪山部藝文一

《隨州大洪山靈峰寺記   》宋·張天覺

元祐二年秋九月,詔隨州大洪山靈峰寺革律為禪 院。紹聖元年,外臺始請移洛陽少林寺長老報恩住 持。崇寧元年正月,使來求《十方禪院記》,乃書曰:「大洪 山在隨西南,盤基百餘里,峰頂俯視漢東諸國,林巒 丘嶺,猶平川也。以耆舊所聞考之,洪或曰胡,或曰湖, 未詳所謂。今以地理考之,四山之間,昔為大湖,神龍」 所居,洪波洋溢,莫測涯涘。其後二龍鬥劈開層崖,湖 水南落,故今負山之鄉,謂之落湖鄉,此大洪所以得 名也。唐元和中,洪州開元寺僧善信,即山之慈忍靈 濟大師也。師從馬祖密傳心要,北遊五臺山,禮文殊 師利,瞻睹殊勝,自慶于菩薩有緣,發願為眾生執炊 爨三年。寺僧卻之,師流涕嗟戚,有老父曰:「子緣不在 是,往矣行焉。」逢隨即止,遇湖即住。師即南邁,以寶曆 二年秋七月抵隨州。遠望高峰,問鄉人曰:「何山也?」鄉 人曰:「大湖山也。」師默契前語,尋山轉麓,至于湖側。屬 歲亢旱,鄉民張武陵具羊豕將用之以祈于湖。龍師 見而悲之,謂武陵曰:「雨暘不時,本因人心險僻所感。 害命濟命,重增乃罪。姑且勿殺,少須三日,吾為爾祈。」 武陵亦異人也,聞師之言,敬信之。師則披榛捫石,得 山北之巖穴,泊然宴坐,運誠冥禱,雷雨大作,霽後數 日,武陵即而求之,師方在定,蛛絲蒙面,號耳桎體,久 之乃覺。武陵即施山為師興建精舍,即命二子給侍 左右,學徒依嚮,遂成法席。太和元年五月二十九日, 師密語龍神曰:「吾前以身代牲,輟汝血食。今捨身償 汝,汝可饗吾肉。」即引利刃截右膝,復截左膝。門人奔 持其刃,膝不克斷,白液流出,儼然入滅。張氏二子立 觀而化。山南東道奏上其狀,唐文宗嘉之,賜所居為 幽濟禪院。晉天福中改為奇峰寺。本朝元豐元年,又 改為靈峰寺,皆以祈禱獲應也。自師滅至今三五百 年,而漢東汝墳之間,暨汝州之民,尊嚴奉事,如在漢 南。金帛粒米,相尾于道。貨強法弱,僧範乃革。前此山 峰高峻,堂殿樓閣,依山製形,前後不倫,向背靡序。恩 老至此,熟閱形勝,闢途南入,以正賓主。鑱崖壘間,鏟 嶬補坳,三門堂殿,翼舒繩直,通廊大廡,疏戶四達。淨 侶雲集,藹為叢林。峨眉之寶燈瑞相,清涼之金橋圓 光。他方詭觀,異境同現。方其廢故而興新也,律之懷 土而呶呶。會予謫為郡守,合禪律而訶之曰:「律以甲 乙,禪以十方。而所謂甲乙者,甲從何來?乙從何立?我 慈忍之子孫也。今取人于十方,則慈忍之後絕矣。乙 在子孫,則甲在慈忍;乙在慈忍,則甲在馬祖;乙在馬 祖,則甲在」南嶽;乙在南嶽,則甲在曹溪。推而上之,甲 乙迺在菩提達磨。西天《四七》。所謂甲乙者,果安在哉? 又推而所謂「十方」者,「十從何生?方從何起?世間之法, 以一生二,一二為三,二三為六,三三為九。九者究也。 後歸為一,一九為十」,十義乃成,不應突然無一有十。 而所謂方者,上為方耶?下為方耶?東為方耶?西為方 耶?南為方耶?北為方耶?以上為方,則諸天所居,非而 境界;以下為方,則風輪所持,非而居止;以東為方,則 昆提訶人,白如皓月;以北為方,則鬱水單越壽命久 長;以西為方,則瞿夜泥洲滄波浩渺;以南為方,則閻 浮提洲象馬殊國。然則甲乙為定,十方無依,競律競 禪,奚是奚非?律之徒曰:「世尊常居給狐獨竹林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