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峰,在南嶽下有龍潭。又有碧雲峰、明月峰、香爐 峰、天柱峰、石廩峰、石菌峰、芙蓉峰。
岣嶁峰在衡陽北。《湘水記》:「衡山南有一山,名岣嶁,東 西七十里,南北三十里,高一千五百丈。禹登山,獲金 簡玉牒治水之書。山上承翼宿,銓德鈞物,故名岣;下 據離宮,攝統火師,故名嶁。」
按《廣輿記》:「衡州府衡山,即南嶽也,周八百里,上有七 十二峰,十洞、十五巖,三十八泉,二十五溪。其峰高峻 者五,而祝融為最。」
按《樹萱錄》:「南嶽諸峰皆朝於祝融,獨紫蓋一峰勢轉 東去。」
按《楊升菴集》:衡山一名「芝岡。」
按《三才圖會》《衡嶽圖》,考《周禮》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徐 靈期《山嶽記》及盛弘之《荊州記》云:「衡山者,五嶽之南 嶽也。周旋數百里,高四千一十丈,東南臨湘川。自湘 川至長沙七百里,九向九背,然後不見。禹治水,登而 祭之,因夢元夷使者,遂獲金簡玉字之書,得治水之 要。山有三峰,其一名紫蓋,天景明徹,有一雙白鶴迴」 翔其上。一峰名石菌,下有石室,中常聞諷誦聲。一峰 名芙蓉,上有泉水飛流,如舒一幅練。《山海經》云:「衡山 一名岣嶁山,其上多青䨼,鳥多鴝鵒。」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衡州府,衡山在衡山縣,即南嶽 也。上承翼軫,鈐總萬物,故名衡山。度應斗衡,位直離 宮,故曰南嶽。
按《衡州府志封域攷》,「衡山在衡山縣西北三十里,為 五岳之一。地脈發於岷山,由蜀入黔,迢遞九疑,連絡 五嶺,橫亙其南,即南方之幹也。自騎田嶺入楚,蘊結 磅礡,盤紆八百里,突起南嶽,高聳九千餘丈,巍然伯 仲於太華嵩恆間矣。」按《寰宇記》:「宿當翼軫,上應機衡, 故云衡山南嶽。」《小錄周職方氏》曰:「南嶽之鎮曰衡。」以 其分當翼軫光,輔紫宸,鈐二氣之根,均五靈之德。上 列注生之宿,下符長育之功,稱物平施,故謂之衡。又 《星經》云:「玉衡主荊州。而長沙一星,在軫之中,主壽長, 子孫昌。」亦曰壽昌之次。衡嶽舊屬長沙,故又謂衡嶽 為壽嶽也。《山海經》云:「衡山一名岣嶁。」盛弘之《荊州記》 云:「衡山南嶽,朱陵之靈臺,太虛之寶」洞,上承冥宿,銓 德均物,故名衡山。下踞離宮,攝位火鄉,故號南嶽。赤 帝館其巔,祝融宅其陽,威神堂堂,蔭映峨峨,是以宅 藪神靈,室宇仙羅。《藏經》云:「南嶽主掌星象分野,水族 魚龍。」《南嶽志》云:「昔黃帝遊觀六合,後造神靈,見東中 西北四嶽,顯有佐命之山,惟衡山峙立無輔,乃與昌 宇、力牧、方明等章祠」三天。太上使命霍山、灊山為南 嶽儲君,并青城山為丈人,署廬山為使者,令總衡嶽 以鼎鎮,舉德真而為主。儲君,衡嶽之副君也。《爾雅》云: 「以霍山為嶽」,其實非正也。《廣雅》又云:「天柱謂之霍山。」 《三禮義宗》云:「南嶽謂之霍,霍者,護也,言陽氣用事,盛 夏之日,護養萬物也。」又《龍魚河圖》曰:「衡山君,神姓丹, 名靈」峙,或曰「神姓崇」,諱封號「司天昭聖帝。」山周環 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巖、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 九潭、九井。
按《衡嶽志山水攷》:「黃帝定五嶽,以灊霍為南嶽,衡山 之副。夏禹導水岷山之陽,至於衡山。周武王受命,辨 九州之國,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至漢武南巡,又 以衡山敻遠,道隔江漢,讖記皆以灊山為嶽,乃徙南 嶽之祭於廬江灊山,蓋承軒轅為副之義也。太史公 稱大荒之內,名山五千,其在中國,有五嶽作鎮,羅浮」、 括蒼輩十山為之佐命。若羅浮為南嶽佐,乃第七洞 天也。舊《志》云:「自迴鴈至仙頂七峰,在衡陽縣界。自祝 融至天柱五峰,及金簡、降真、芙蓉等五十五峰,俱在 衡山縣境。其碧岫、屏障」、日華、嶽麓,則在長沙府界,共 為七十二峰。紫蓋、雲密、天柱、石廩四峰,皆去衡山縣 西北三十里。
祝融峰在縣西北三十里。高九千七百三十丈,為諸 峰之最高。位直離宮,以配火德,乃祝融君遊息之所, 《道書》二十四福地也。山巔有風穴,雨將作,陰風自穴 而發。又有雷池,宋時禱雨有應,建廟池上。按楚之先 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 黎,重黎為高辛火正,命曰祝融。祝融之弟吳回,吳回 「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季 連,芊姓。」季連之裔曰鬻熊。鬻熊生熊麗,熊麗生熊狂 態。狂生熊繹。熊繹僻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 涉山林,桃弧棘矢,以共王事,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 牟、晉侯燮、齊太子呂伋俱事成王。且鬻熊為文王師 也,故成王封之於楚丹陽,錫以子男之田。丹陽在今 枝江縣。《六帖》云:「衡山有五峰,極高而祝融為最。嘗有 銕腳道人,夜半登此觀,日出,仰天大叫曰:『雲海盪吾 心胸』。」
紫蓋峰在岳廟東,高四千五百丈九尺,乃朱陵洞天 之源。其形嵯峨,有似麾蓋,因以為名。諸峰皆向祝融, 而此獨南面,若不回顧,覽勝者情若恨之。頂上有鶴 泉、仙人池、翠麓巖及鶴鳴、寶霞、天寶等臺。又有飛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