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6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舜峰即三峰名,在舜祠西十里。《州縣志》皆云去舜祠 四十里。三峰鼎立其下眾山環合,上有飛泉,望之如 練。峰勢險絕,人跡罕至。按:舜峰不列九峰之內,乃為 九峰,朝宗特列于首。

舜源峰,在萬壽峰南二十里,此峰最高,亦曰「華蓋」,乃 中峰也。

娥皇峰在舜源峰東南一里。

女英峰在舜源峰西南一里。

桂林峰在舜源峰東南七里。

杞林峰在舜源峰西南五里。

石城峰在舜源峰東南十里。

石樓峰在舜源峰西南十二里。

朱明峰在石城峰南十五里。

簫韶峰在石樓峰南十里。

萬壽峰在舜源峰北二十里。

玉樓峰在萬壽峰西南八里。

集賢峰在萬壽峰南五里。

朱陵峰。刻本缺

紫霞巖,一名斜巖,在九疑山舜祠東南一里,石磴層 懸,古木修森,紫霞丹霧,蓊鬱時合,而空洞軒豁,如磬 斯俯,故舊名紫霞洞。唐道州刺史薛伯高改名斜巖。 宋至道初,太守張公觀改紫虛洞。明嘉靖六年,郡守 南平黃公焯來遊,更名重華。三十二年,大橋兵變,縣 令何公駐兵於此,謂「重華乃帝號,名巖近褻」,復改紫 霞,而題刻于巖石。巖有臺有堤,有塑像,不知為何代 所作。神座後古有三千年字刻,今剝落。詢諸父老,相 傳古為法門,亦曰巫門,乃法主劉公啟教之所。既而 冶鐵封之,因塑像鎮之。崖間龍首突出數尺,髯角儼 然如刻,口中水滴滴,稍以鳴角鼓吹震之,則淋漓如 注,頃刻足數百人飲。近為鄰境祈雨,請水者搥截去, 跡頗存,而水滴仍舊云。巖前有乳石,端植如華表,圍 數丈,高可十丈,文如刻畫,下垂石田,層疊相仍。崖端 多懸石,如垂手,如奮髯,不可名狀,丹青碧綠間發。引 而望之,真洞天福地,神工不能喻其巧也。旁石囷如 支柱,如鏤玉,周可數丈,高與崖齊。左右竇下約闊二 丈,傾斜幻閴,勢不可測。投炬而入,深可十數丈,下平 如砥。回視竇口,如中宵片月。洞左行百步,清虛豁達, 舊名「無為洞。」宋治平中,沈紳、蔣之奇遊此,仍取元次 山文正而刻諸石以志。遊前為讀書堂,有石拔起如 人狀,左右序列,中一座如師獨尊。相傳昔人遊此,遙 聞讀書聲,故名。又前有石如柱,倒懸不及地,因名「天 柱」,蓋凝乳積成。宋寇公準、陶公定嘗遊此,刻題「手澤 尚新」,諸巖洞多題額,而此為最,墨跡宛然,遊者常以 尺炬寸毫不能備錄為恨。自茲以往,有清泉漣漪,舊 有橋可渡,今廢。然泉甘而魚肥,地深而境黝,雖有山 水之癖者鮮能至,似已非人世矣。有窮其際者,見三 竅通明,如三光鼎耀,遂名三光洞,亦曰三「光巖。」右通 為楊梅洞,石田如墾,石盆如鑿,水常滿而不溢。過此 曲折百變,氤氳縹緲,不可名狀。至風洞,則有風如扇; 雲洞則有雲如滃;雷洞則雷聲隱隱,雨洞則微雨霏 霏,其極也,崆峒恍惚,身世若浮,相傳巖直通東粵之 連州,昔有僧釣遊,假寐其中。一夕為神所攝,移至洞 口,覺已臥連州江滸矣。走歸程數日,度其道里如許, 然亦非身所跋履也。

玉琯巖在舊舜祠後,即何侯石室也。漢哀帝時,零陵 郡文學奚璟得玉琯十二于此,獻之朝,因以名巖。當 時以為舜巡狩至九疑,十二州牧執之以覲者。按《風 俗通》《尚書大傳》,「舜之時,至西王母來獻白玉琯。」不知 璟所得何屬。巖去舜峰十五里,突兀軒豁,不與群山 相附,中可容數十座。崖右有「九疑山」三大字,乃宋道 州刺史方信孺所書,俗名「書字巖。」漢蔡邕《九疑山碑 銘》刻于此,旁有天皇元年《何侯記》,略述帝舜南巡之 事,實咸通中道士所撰。其文誕妄不經。明嘉靖初,編 修尹襄來遊,命鏨去之。

觀音巖在永福寺齊雲閣之側,甚深邃。巖之水與無 為洞相通,有二青鳥棲宿其間。土人刻「大士像」,因名 巖。

高士巖在舜祠西二里。舊名野豬巖,丘順甫欽若易 以今名。相傳,昔有獵者,遇群豕逐之,入巖而沒,掘地 得樂器一部,無為觀道士獻之于朝,見唐王維《賀表》。 宋朱文公高弟劉子澄建書院其上講學,今遺跡猶 存。

月帔巖在由村。梁武帝時,有雙師自南巖來,止黃庭 觀,宿白馬巖。一日臨溪浴隱去,留所衣月帔,挂之林 間,不壞,巖中坐席宛然。

白馬巖在永福寺前,相距里許。舊傳,「有白馬三娘」修 煉巖中,後乘白馬飛昇。巖中有石鍾乳,下有石盆,水 不盈升而取之不竭。

斑竹巖在故舜祠南隩。相傳舜葬九疑,二妃追隨不 及,揮淚著竹成斑。劉長卿詩云:「蒼梧在何處?斑竹自 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