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樓左向後層梯而上。峰頂為滲金小殿,一名「永明華 藏寺。」殿左右有小銅塔四座。明萬曆年間,寺僧妙峰 至滇募鑄,明瀋王亦捐金助修殿。瓦柱、門櫺、窗壁皆 銅為之,而滲金廣一丈四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 高二丈五尺。中安願王像,駕四壁,萬佛圍繞。門陰刻 全蜀山川形勝,水陸程途,一覽瞭然。妙峰曾至長安, 募造金殿四座,分送五臺:峨眉、九華,其一座欲載普 陀,道險難達。後以送江寧花山供奉云。「向左為睹佛 臺」,即放光處,在光相寺前約丈許。臺下千佛巖在右, 金剛石在左,辟支童子二臺,兩兩對照,若龍虎然,亦 山頂形勢最勝處也。

天門寺,在天門石下,僧瑞峰建。石凡三折,始達山路, 丹青不能似也。

護國草庵寺,明神宗賜額,又名「圓通庵。」在天門石右, 通天和尚建。有慈寧太后手書佛號,金繡長旛,今失, 惟所賜九層沉香塔尚存焉。

大佛寺縣東郊。明萬曆間,通天和尚之徒無窮至京, 奏請慈寧太后開建。寺有千手、千眼、觀音大士銅像, 土木弘麗,賜有香燈田五百畝,載在《碑記》。

西坡寺在城西南,唐武德六年建,舊名「壽聖西坡寺」, 遊山者往來多宿此。

聖積寺,離峨眉縣五里,即古慈福院,乃軒轅問道處。 正德三年內江王重修。寺內有銅塔,高二丈許,永川 萬華軒所施。寺前有樓,曰真境,一名老寶,乃慧寶禪 師建。樓上有魏鶴山書「峨峰真境」四大字,內名賢題 詠最多。舊《志》:後嶺有洪範庵,過嶺有華嚴樓,大悲、興 聖二庵,今俱廢。惟儒林橋隔澗西坡寺、度凹十方院 無恙耳。

伏虎寺,在伏虎山下,行僧心安開建。宋紹興間,虎狼 為患,人跡罕見。有高僧士性建尊勝幢一座,據鎮方 隅,其患始息。明末毀於兵火,繼得貫之修建,前後左 右凡列一十三層,甚為弘敞,誠峨眉之大觀也。 華嚴寺一名「歸雲」,在玉女峰下,唐福昌達道禪師道 場。宋紹興三年,僧士性重修。寺有旋螺殿,極奇古。初 為白牛長老住持。明洪武時,僧廣圓領帖焚修。成化 改為會福寺。有宋紹興碑及《華嚴堠》。左刻至州十五 里,右刻至山頂七十里。玉女峰,頂上有池,宋有天女 饋食。卭州刺史馮楫《故事》: 中峰寺一名集雲,在白雲峰下,一名白巖,本晉乾明 觀時道士,惑于三月三日昇仙之說,歲為毒蟒所食。 有資州明果禪師至,暗伏獵人射殺之。道士感激,改 觀為寺事焉。宋高僧茂真尊者重修,有智者大師寄 缽杖。宋時,孫、王、宋三真人羽化於此,又黃魯直習靜 處也。明洪武時,僧慧安、法曇長老住持。內普賢大士 殿。明成化三年,蜀昭王建。

黑水寺,古對月峰,刱自魏晉肇公。唐僖宗間,高僧慧 通住錫,道聞朝廷,敕建永明華藏寺,並賜無縫衣、玉 環、供器,滄桑無存。弘建普賢、延福、中峰、華嚴四剎,以 山相火,易二水三雲抑之。繼席祖廷,位列傳燈。承璟、 義欽、黑水、曇振、洞溪、廣悟,前後七代,悉宗風大振。故 古今稱「峨眉祖堂。」黑水、洞溪,俱以山彰名也。

前牛心寺在雙飛橋上牛心嶺。

後牛心寺,宋繼業三藏開建。一名「臥雲寺」,一名「延福 院」,即孫真人修真處。有吳道子畫壁《十八羅漢像》,一 云「張僧繇畫。」宋淳祐年間僧紹才重修。明洪武時,廣 濟禪師住持。

萬年寺即白水寺,昔蒲氏事佛舊址。寺刱自晉時,唐 慧通禪師精修,唐人有聽廣濬禪師彈琴處,即此寺。 在宋為白水普賢寺內敕建,鑄大士銅像並殿,皆高 數丈。太宗、仁宗、真宗俱有御賜寶供,《三經》回祿無存。 明嘉靖間,旋修旋燬,萬曆間,敕改聖壽萬年寺。寺前 有大峨樓,樓前有南戒名宗坊,左豎祗樹林坊。寺內 殿凡七層,一毘盧一、七佛,一、天王一、金剛一、大佛一。 磚砌旋螺,中用銅鑄普賢丈六金身騎象像一。接引 殿,殿有明末代巡黃岡梧陽劉公,捐造真武祠,今廢。 靈巖寺,在大峨山下,南進高橋,寶掌和尚結廬舊址, 事在周烈王三十二年,歷代重興。至宋紹興五年,改 護國光林寺;明成化元年,又改為會「福寺。」後天順四 年。頒賜龍藏。

棋盤寺,在城南,進高橋,經太平墩路口,茂真尊者開 建。坪前有一泉,常溫。

「蟠龍寺」,近新開寺,進黃沙溪冷竹坪,唐慧覺禪師開 建。

新開寺,在伏虎寺後鞠家漕。萬曆三年九老洞僧大 用建。

香嚴寺,離伏虎寺後三里,西域香巖尊者居此。 西禪寺,在縣西南十五里羅目街上。寺以僧名,與醫 王、扁鵲同時。

石佛寺在縣西五里,今廢。

玉屏寺在縣西十里袁家溝。

彌陀寺,在楊鎮場下,隔河即二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