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名「卜應。」寺之南有寶掌庵,寶掌乃周烈王時千歲和 尚從西域來,遊峨,禮事普賢,卒老於此。有呼應庵,為 智大師道場。庵左右有溫、涼二泉,後有石碁,傳聞古 茂真尊者與孫真人圍碁於此,呼碁之聲,山谷遠應, 故庵以此得名。寺之東有蓮花峰,峰上有木蓮花樹, 四季開不歇。有不到寺,孤峰絕壁,鳥道行縈,固人跡 所不能到也。其地後有回龍山,南有羅漢寺,東有香 爐峰、雷神祠,皆僧以口授,予以《耳遊》,未能覼縷記也。 從牛心寺橫出,為雙飛橋。橋之西一阜上有閣,阜左 右腋兩澗齊下。閣上顧左右二橋,雙飛如翼。橋亭二 僧,一持茂真尊者禪杖,一捧孫真人藥臼,曰「是藏於 牛心後寺者。後有司命移貯此,以便遊客之觀也。」予 取玩之,果非近代有者。上數里有白龍洞,傳昔妖龍 為祟,「有神僧制之於此。」自此西行,過峻坂,二里為普 同塔。又二里為四會亭,取四面遊客於此會宿之義 也。出亭石磴數級,為大峨樓。越樓登百步,為普賢禪 寺,近名白水寺。相傳晉惠通和尚重修,見此山眾峰 尖銳如燄,山中多回祿之苦,故改華嚴為歸雲,中峰 為集雲,牛心為臥雲,華藏為黑水,普賢寺為白水,以 三雲二水壓之。白水、黑水者,以石色澄映得名也。禪 寺視山中諸道場為獨大,中為正殿,普賢丈六金身 在焉。前圍廊廡,後繞寢閣,山水雖奇出,實天地一大 觀也。修于世廟時,旋復就燬。去年奉慈聖詔,遣中貴 二鼎新,一創之,盡革其故。今年七月,大工告成,上差 中使立碑,御書題其額曰「聖壽萬年寺」,蓋為慈聖祝 禧之意。堂墀右有駐節公館,以待遊客。門外近左為 海會堂,乃兩中貴自建,以修靜者。黑水寺在西北,與 白水相對。詢之僧,皆言從四會亭西去,過石板磴,又 西過虎跳橋者,昔惠通和尚遊峨山至黑水,水泛不 得渡,適有虎自水中來伏,通騎虎一跳而過,故今以 名。其橋。過橋又西登山,山壁立不可面上。路曲屈十 二盤,縈紆而升。山盡有八音池,池集群蛙,過之者拍 掌則一大蛙鳴,群蛙次第相和,如八音之作。音將終, 則一蛙復大鳴,群蛙頓止,作止翕然一律,中巖之「喚 魚池」,似不及也。過池又西,則黑水寺,寺前為惠續尼 院。惠續,惠通之妹,從兄遊峨,入定於此。遇夜有黑虎 為之巡廊,院已今瓦解,亦僅存其名矣。寺後有祖師 堂,惠通肉身具在,予亦神遊之而不能至也。是夜宿 公館中。詰朝,朝嵐未散,栗烈侵人。候日昇,住持請駕, 且曰:「從此更進,天氣寒肅,大異人間,非衣枲纊不可。」 予乃著綿出就轎,舁人進曰:「此去山多壁立,不可以 轎行矣。」復捨轎乘欙,由寺後上觀心坡,坡上下瞷白 水寺,僧房縱橫,有如鱗次。又再上三里,為息心所。高 閣危懸,如九天臨九淵。人心至此,獨持半偈,萬緣皆 息矣。雲中偶聞犬吠,近則一庵,負險而居。有老僧持 杖迎於門,蒼然古色。視其年,如不下百歲,掃逕而坐, 從者曰:「佛光在午,過午則不見也,請以午到頂為期。」 遂起別老僧。再進為虎皮岡,岡脊如馬鬣,不容並步 者可半里。左右皆深壑,不敢偏視也。又南行為萬松 山,山旁有風洞。再上三里為大小深坑。再三里為大 小雲壑。雲壑者,以山高壑閎,常為雲所填也。又上為 長老坪,舊傳有長老坐化此坪,左有玉筍峰,右有翠 竹屏。見眾僧曳柴伐木,攀藤而下,問之,則曰:「歲寒山 深,乘此時積薪稍近,冬雪當封山,遊客絕往來,眾僧 亦不能出門戶矣。」更上為一碗水,聞舊有僧於此,以 一勺濟行人,遂成不涸,至今水乾跡尚在也。上三里 為鷟店山,如鷟鳥之狀,故名,俗謂之初店。右五里為 九嶺岡,岡直長而狹,兩邊俱深谷,大風吹拂則不敢 過也。過此險峭壁立,大步則股栗,回眺則目眩。攀援 而上五里,為初喜亭,地勢稍平,蓋脫險履平,遊客至 此,舒足為喜也。又上五里,為木皮殿,即古化城寺。山 高風緊,用瓦輒颺去,後以板代瓦,故更名木皮殿。從 此以上,庵院多木,蓋惟藏風處間用瓦耳。殿前有石 碣,記昔有二客遊此,有白猿獻果之異,然不知其為 何年事也。左有古《銕碑》一通,字文皆篆,年久銕銹,摩 挲其文,亦不可讀矣。再上,路復崎嶇,三里許為梅子 坡。時天色晴朗,杳無靄霧。再上,白雲一片,自西而來, 繼後冉冉不絕。老僧曰:「上此為白雲殿,常為雲屯之 處,其寒氣侵人,不可當,可急趨入殿避之。」及至殿,布 散漫空,如綿如雪。殿前一座,萬壑皆平。老僧曰:「人世 相傳,峨山有雲氈,即此是也。」移時而散,過此為雷洞, 坪下有巖,巖下有飛泉,瀑布泉所出之洞,深黮不可 測,有蟄龍居之。坪上立《禁聲碑》。遊人至此言笑有聲, 則雷從巖下霹靂而起,疾飆暴澍,一時駢至。俗傳龍 所居。蓋霳室也。過雷洞坪,稍稍憩立,老僧指曰:「此 下有鬼谷洞,相傳鬼谷子修真於此。又有伏羲洞、女 媧洞,皆人跡所不能到。從來辟穀脫蛻之士,多藏於 此,人亦不能見也。」再上峭阪,險峻甚,盤迴紆折,左右 旋轉而上,俗呼為八十四盤,蓋以其折數名之。折盡 處為朝陽閣。自白雲殿至八十四盤山絪鬱多雲,屯 聚不散,雖上下俱晴,此處亦晦。一登閣對日,便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