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7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之,云:「一大神身披鎧甲」,威勢無比,大喝一聲,未知所 事。想即韋馱、金剛、護法諸神也。豬亦逸去。諸公駭然, 虔誠悔過。至夜雷聲暴發,猶傾海嶽。一眾措手,告香 方息。自此,無敢有攜酒肉入山者。審歷來有犯五逆 者,登陟不洗心者,多至雷殛。但既有心入山,理宜小 心謹慎,不可以雷霆偶霽,遂弛敬意也。

「峨山老僧樹」,共知為晉遠公禪師弟慧持。近閱《嘉州 志》,又云:持遊峨山,入定於州之道古樹中。又萬曆某 年,陳留取土,掘出一缸,中有定僧,云即是持師出定。 余鄉常州奔牛鎮,相傳宋高宗時,亦有枯樹老僧入 定故事。三處,未知孰是。以生平好尚,論持愛清淨,不 似今人鋪茵放缽,人前走帳,貪圖利養,則其在峨眉 絕頂無疑。或云圓寂在成都龍淵寺。思至人應世。原 為不一。妙在凡人莫測矣。

峨山有兩茂真尊者。一是隋時人,日遊神水,夜宿呼 應。一是宋人,號茂真禪師,豫知舒王有誕仁宗之慶。 今中峰寺是其重修。惟云「與孫真人弈棋,往來呼應 庵」,不知孰是?竊意隋唐相去不遠,則從前尊者為是 矣。

峨山又有兩三藏,往往人多混稱。一從西域取經歸, 住峨眉九老洞,遇聖僧說偈,後授經於仙人洞。月仙 窟者,唐三藏元奘也。一從西域歸,過牛心寺,見兩石 𩰚谿上,遂駐錫於此者,宋三藏繼業也。明太祖亦嘗 遣僧至西域取經,行至岷峨,見普賢丈六金身,乘白 象,現大圓光中,語僧云:「西域遠甚,汝安能至?吾有真 經一卷,得此可覆汝。」主遂手授一經,僧拜謝歸,見祖 述此語。祖以為欺己,欲殺之。開經,則祖親書求經疏 文,宮中獨對佛前焚化者。祖大悅,厚賜此僧,載《金陵 梵剎志》。

中峰寺由明果大師除蟒,始改道觀為寺。今寺僧俱 能言之。但《開縣志》亦稱神仙山迎仙觀有異僧除蟒 事,惟不載果師名號耳。

峨山又有二孫思邈,一是唐則天時人,一是宋人,與 張乖巖善。

峨眉有伏羲、女媧等洞。乍見疑之,久思開闢,聖人半 起西北。且上古無三教之分,聖賢仙佛,隨處示現,接 物度生,理或有之。如佛經稱伏羲為寶應聲菩薩,女 媧為寶吉祥菩薩。《辨正論》云:「太昊本應聲大士,老子 為迦葉,仲尼即儒童菩薩,顏回為淨光童菩薩。」《道家 真誥》稱孔子為太極上真公,治九疑。一云廣桑真君, 顏回為明晨侍郎,後為三大司直。一云與卜商俱修 文郎。聖賢分身教化,神變無方,自不拘一時一地耳。 峨眉為軒轅問道處,所謂天皇真人即廣成子,又云 即鬼容區。近閱一書,老子在上三皇時為元中法師, 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鬱華子,神農時為 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顓頊 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緣圃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 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𠟭子,文王 時為文邑先生,一云守藏史。是則廣成即老子也。 舊志載鬼谷子、嚴君平、白玉蟾、張三丰俱在峨眉。曾 見《神仙真誥》云:「鬼谷為太元師,治青城山,嚴君平尚 在峨眉」,然未著為何秩也。考《峨眉志》,亦無君平所住 處。三丰在明初與夔府開元寺僧廣海善,臨別留詩 云:「深入浮屠斷世情,奢摩他行恰相應。天花隱隱呈 微瑞,貝葉琅琅詠大乘。密室晝閒雲作蓋,虛亭夜靜 月為燈。魂銷影散無何有,到此誰能見老僧。」留草鞋 一雙,沉香三片而去。後海獻與永樂,以一五環千佛 袈裟答之。蜀惠園為張像贊云:「南遊閩楚,東略扶桑, 歷諸天之洞府,參化人而翱翔。長絛裋褐,至於無邦。 吾不知其甲子,但見毛髮蒼蒼。知是久從赤松之徒, 類圯上之子房。」味此則三丰遊蜀無疑,知來峨眉耳。 《白集》遍查無「峨眉」隻字,傳記止云:得道之後,過江東, 憩龍虎山,遊九公,自洪都入浙,被逮放還,臨江躍入 江中。有人見於融州老君洞,度桂嶺,踰羅浮。紹定己 丑冬,或傳真人解化于旴江,逾年人又見於隴蜀,莫 知所終。今峨眉縣南三十里有玉蟾灣。緣巖躡磴,上 有玉蟾洞,可容千人。洞壁石色如雲母,彷彿見肩背 衣絛,相傳為玉蟾尸解處。

《峨眉縣志》載:葛洪為求丹砂,乞為勾漏令,入蜀取雄 黃於武都山,色如雞冠,喜曰:「吾丹成矣。」洪至雅之花 谿,居巖洞,存神養性,往返峨眉峰頂間。考胡閣老譯 峨籟及川南道張公所修《峨眉新志》,並無洪名。或因 二峨有葛僊洞,內江有大葛、小葛,真珉存焉,遂並及 之。但不知舊志亦有洪姓氏否,附錄備考。

峨眉山高,自萬年以上,五穀不生,即有瓜豆蕎麥等 類,多遭山獸竊食。寺僧終夜千掫為難,居嘗贍給,止 藉桐果茶葉易米為糧。然茶苦不多,桐果售遠亦難。 所以各寺聞有畜養孳生,規圖蠅利。昔綿州淨慧寺 傍有池,居人爭來捕魚為業。寺僧慧寬勸云:「爾輩不 當如此,吾能令汝等所得不失於舊。」因指池畔菌蕈, 令人採販,得利略與魚同。今山頂茶筍、蕨蕈,無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