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8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浮山之陽有蓬萊峰,其上多《龍公竹》。有鳥焉,毛彩如 孔雀而五距,名曰「碧雞。」其下有壇,列仙之所集也。其 東南曰獅子峰,多萬年松。又南曰麻姑峰,女仙之所 集也。有獸焉,麇身狼尾馬足而黃色,名曰「麒麟」,真人 乘之以陟降,至則神祇迎謁會宴,聞靈簫之聲。

《山記》云:「蓬萊峰以分自神島得名,浮山之第三峰也。有龍公大竹,以有五距雞,故又名碧雞山。舊有壇,壇上有蓬萊閣,真人於此宴會列仙。晉時移閣入葛洪祠下。至西南有獅子峰,以形似名,產萬年松,乾之不朽,漬之復生,是不死之草也。又南有麻姑峰,其下有臺,麻姑居之,其上常有彩雲、白鶴、女仙集焉。晉唐以」 來現形人多見之者。

其西南有「天漢橋。」

《山記》云:「雲峰巖前一峰,高架巨石,約長六丈,如橋接天漢。」

又西南有孤青峰,其南洞中有「花首臺。」

舊《志》云:孤青峰下有孤青觀址,葛洪西山庵基也。南漢改長壽觀。其南金沙洞,南漢改黃龍洞,洞中有花首臺,後改為寺,與七星壇及梅花村相近。山下遊人,常於此寄宿。《羅浮靈異記》云:「其洞常有五百花首真人遊會。開元二十六年,奉敕建醮於花首臺,後改為花首寺。僧稱佛書,言有五百花首菩薩。」

蓬萊峰之西,曰「錦繡峰」,是多異花草。又西四峰疊出, 曰「缽盂」,曰「玳瑁」,曰「拋毬」,曰「雞鳴。」

《舊志》云:「錦繡峰多奇花異草,四時紅紫錯集如繡。」 缽盂峰在阿耨池上,象佛所持也。瑇瑁峰亦曰玳瑁山,山下池中有玳瑁,因得名。與羅山之東賽寶峰對,皆有池水,至今清碧,怪石掩映,狀如玳瑁而無物。拋毬峰以近獅子洞,故名。雞鳴峰在其西下,亦曰雞籠峰。

其陰雲母峰之西北曰鳳凰岡,神女居之。其下雲母 之水出焉,西北注於增城之西青山而成淵,神龜潛 焉,是曰「龜淵。」淵東石逕,可以步壑而上。

舊《志》云:雲母峰在西龍潭上,轉泉源山背西北一百三里至鳳凰岡,則增城界也,乃何仙姑所居,嘗餌雲母,故溪水以此得名。西北流注于增城西綏寧鄉,北循虎獅、逕青山,下有龜淵焉。又有黃猿、櫻桃、刀子三峰,皆在山背。《山記》云:「淵有神龜,鼻帶銅環,若有人穢此淵,即注雨。」

又西南曰「飛來峰」,有「梅花村。」又西南五里,有鹿角嶺。

《舊志》:梅花村在飛來峰路側。出獨樹徑,沿路皆茅廬,村民多往鹿角嶺樵蘇。

自中路之南,平疇迤邐而西,曰「藍田」,又南曰「賣酒田」, 又西南曰「泊頭」,其北為「小羅浮岡」,又西北有牛嶺,十 里至增城。

舊《志》云:唐尚書常袞自中閣之南,開墾水田千餘畝,後人取仙家種玉故事,名之曰「藍田。」 盡梅花,村西皆稻區也,畬蠻近亦耕種其間。南有市沽處,曰賣酒田。路轉西南有泊頭,舟輿交湊,墟市集處若道。小羅浮岡,西達增城,可以陸行。轉北有牛嶺,一名角子山。二十里有歐陽洞,亦名歐陽嶺,增城縣東二十五里,民多茅居,又有泰和洞。相近九十里至增城縣治。

又西有奉宸橋,其南有「七星松」,仙靈之所息也。

《山記》云:長安塘上有橋曰「奉宸」 ,南漢偽主由此往天華宮,故名。其前古松七株,上凌霄漢,仙靈常此憩息。松後有七星壇,葛洪履綦在焉。七松嘗化為道士,隨鄒葆光入朝,九重每夢見之。

羅陽之水,西流與增江合,其一南流與龍江合三十 里,波羅之水入焉,又南流注于海。

《山記》云:「羅陽溪水,西流入增江口,其一支南與龍江心同流五十里至南海神廟前,波羅水會之。有東衝通海道,晉盧循據廣州,寇建康,劉裕使裨將孫處從海道擣其巢穴,即此路也。自番禺來者必由焉。陸行西南九十里,東筦之石湖村水又合東筦諸水,流出虎頭門外,注于海。」

「自泊頭至于白雲山,二百里而遙」,羅浮之西麓也。

《廣州記》云:「白雲為番禺主山,其上多白雲,故名。」

《洞巖攷》:「洞一十有八,坑一,穴一。羅山之中,麓曰朱明 洞。」

《舊志》云:朱明洞在沖虛觀後,朱真人所治,榛莽不可入。按《廣雅》日曰朱明,亦曰耀靈,故兼名《耀真。六帖》云:唐天寶初,詔道士申太芝祭山,欲尋是洞。時邑簿任知宣領耆舊尋見一洞,以藤儋籠石斛,垂一人下,約五丈餘,卻出云下視無底,日月星辰無不備焉。初有白雲,須臾散漫五色。《山記》云:「宋題石榜曰朱明耀真之天。」 白玉蟾在此授張湛然、彭耜、胡胎仙,三人俱得道。

朱明洞之北,曰《夜樂洞》。

《舊志》云:「洞在上界三峰之下,昔人聞仙樂於此,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