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8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水簾洞之南》曰「菖蒲澗。」

舊志云:「澗石上菖蒲,一寸二十節,堅芬之極,天下所無也。羅浮西麓之南,亦有蒲澗。所產者以一寸九節紫花者為佳。」按蒲澗在廣州城北十五里,相傳為安期生上昇之處,然所產不若茲山之靈異也。世言安期生賣藥東海,及辭秦皇,謂求我於蓬萊,遂以為不至廣州。然史遷稱其以策干項羽,則秦末避地羅浮,見《漢武外傳》。蓋亦飛仙之常矧。羅浮分自蓬萊。則其在此昇天。理或然也。《南越志》云。「熙安縣東北。」今廣州番禺。有菖蒲澗。咸安中,姚成甫嘗于澗側遇一丈夫,曰:「此菖蒲安期生所餌,可以忘老。」

凌雲塔之西,曰「阿耨池。」

舊《志》云:「景泰禪師說法之處。」

又西有長安塘。

《山記》云:「塘在奉宸橋下,南漢所鑿。」

雲母峰之北曰「雲母溪」,流入于龜淵,餘水皆合于《羅 水》。

《山記》云:「溪中有雲母石,故名。何仙姑煉石如紅玉而服之得仙。朝日照之,岡色晃耀如霞,一名紅玉洞,亦曰雲母岡。」

七星壇之北,曰「九眼井」,其水與卓錫泉皆汲不涸。

《山記》云:「其水清洌如蜜,飲之能除百病。相傳王叔之所鑿。」

白水巖之前曰「湯泉」,其水匯而常溫。

《塔寺攷》:「塔三:寺七,閣三飛雲。頂之南曰凌雲塔,又南 曰景泰禪閣。」

《山記》云:「飛雲頂傍有巨石如累,雲集其上,題曰『飛雲塔。初以形似得名,梁景泰禪師始於西南介泉源福地,累塔備梯級相輪之制,名曰『凌雲。又於其前創建禪閣,左挾夜樂池,右連阿育池,欄楯輝聯,最為奇觀。宋末悉毀,元初以遺材建景泰禪閣于幽居洞,元末亦毀,惟石塔猶存』』。」

其西曰「阿耨塔。」耨音通

《山記》云:「在阿育池之側,景泰禪師入定處。」 梁蕭譽建塔三十六所,今猶有存者。《名山略記》云:「羅浮山下有阿耨王塔三十六所。」 按阿育王即鐵輪王,王閻浮提一天下。佛滅後一日一夜,役鬼神造八萬四千塔,以盛舍利及佛爪髮。梁武帝得之篤信,謂己是鐵輪王後身,將一天下,因遍立塔于四方,將如其數,此其一也。譽因此建塔,令山僧詣阿育王塔,自誓受三大戒,無上菩提。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禪,應用者三,其致則一而已。故景泰禪師於此說法,亦於此入定,迄茶毘後,舍利藏焉。

沖虛觀西南七里,曰「延祥寺。」

舊《志》云:「距華首臺三里,南朝梁蕭譽建,唐賜額。」

山之半三里,曰「寶積寺。」

舊《志》云:宋賜額有銅佛像。蘇軾云「飲景泰泉,禮天竺佛」 ,即此也。

其內曰《御書閣》。

舊志云:「藏宋太宗、真宗、仁宗御書及景德賜佛衣,嘉祐賜藏經。」

又,其上曰《中閣》。

《山記》云:「在中路,故名。」 一曰鐘閣,唐僧懷迪所建。宋高紳《中閣禪院修建道場頌》,其略曰:「景德四年仲冬,乃命大內太傅、高班內品李懷信賫齋文建道場于羅浮中閣禪院七晝夜,仍降內府名香以錫之,為民作福,蓋天意也。」 是山按圖諜為蓬萊之別島,實朱明之洞天。蘊祕韜奇,含靈蓄異。璚花琪葉,鎮以紫鳳之壇;「駕欻騰煙,宅以白雲之洞。爾乃寶坊清邃,祗樹幽深,紺殿晨嚴,蘭膏夕燎。祝辭祕奧,雜梵唄於五天;薝蔔芬氳,散香雲於三界。有五色珍禽,群翔齋所。靈應繽紛而效祉,陰雲霾蔽而復晴。其冥感有如此者。」 謹為頌曰:「巖巖羅浮,鎮於南裔;三山一海,浮空而至。開闔煙雲,薈翳松桂。蓄異康時,宅靈瑞帝。」 吾皇撫運,惠綏四時。名山大川,罔不肅祗。乃建中閣,民祈福禧。法會攸啟,天意聿隨。皇皇者華,將命精潔。圓嶠香降,博山焚熱。川祇薦瑞,天龍生悅。五色靈禽,翔飛㵳泬。

七星壇之左,曰「龍華寺。」

《惠州志》云:「寺在沙河驛東,去羅浮七里。」

龍華寺之前曰「資福寺。」其內有舍利塔。

《山記》云:「寺在山下,梁武帝時,命蕭子雲飛白大書『蕭寺』二字,山僧摸之,揭於寺門。唐末毀,宋初復建僧祖堂,創閣,置舍利塔。」

雙髻峰之南,曰《東林寺》。

《惠州志》云:「在善政巡檢司。」

黃龍洞西曰「花首寺。」

《山記》云。「舊名花首臺。」 《羅浮靈異記》云。「其洞常有五百花首真人遊會。開元二十六年建。後遂為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