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得道者名隸木公,女子得道者名隸金母。漢時有 小兒歌曰:「揖金母,拜木公。」時人不識,惟張子房知而 拜之。王母所居,崑崙之圃,閬風之苑,有城九層,玉樓 十二,左帶瑤池,右環翠水。木公所至,惟乘扶桑暘谷 之光。金母所至,其山之下,弱水洪濤,非飆車羽輪不 可到也。按此則瑤池非專在一處,隨日出泉湧而有。 今羅浮瑤池正在山頂,又名龍母,而泉源分水流出 山下以環之,仙靈集焉。絕類《仙傳》所說。神仙宴會,必 有瑤池,其亦猶王者之明堂與?
《惠州志》:「石埭山在府城西南,中有水簾洞藥槽,葛洪 煉丹處。又有張留書院。」《廣州志》:「白雲山在府城北,相 傳為安期生飛昇之地,有大小水簾洞,下有景泰卓 錫泉,東有菖蒲澗簾泉,安期生飛昇臺。」《欽州志》:「羅浮 山在州西北,以形似惠州羅浮,本名安京山。夫安期 采蒲,葛洪煉丹,景泰卓錫,張留讀書,同此一羅浮爾。」 他山乃各冒其名,何哉?他如南昌之「葛仙峰、《沖虛觀》」, 杭州之西湖「葛嶺、《燒丹井》」,其西有葛洪墓,又愈遠而 愈失其真者也。
《舊志》:泉源山在羅、浮二山接連處,即福地也。朱明洞 在沖虛觀後,云是蓬萊第七洞天,有地天交泰之象 焉。東麓有白水山,西麓有白雲山,鼎立亦成三島,故 《南越志》直謂之蓬萊山。其他峰洞泉池,多為道流氓 俗所改。如玉鵝為玉女,雞鳴為雞籠,龜淵為黿泉之 類,不可枚舉。蓋亦有埋沒不知其處者矣。
《洞仙傳》:「麻姑自與王遠會後,即於東海袞玉山坐化。」 《六帖補》:「齊陽山有麻姑登仙處。俗說山上有金雞鳴, 玉犬吠。」今考二山,莫詳所在,惟李白《金陵江上遇蓬 池隱者》詩云:「心愛名山遊,身隨名山遠。羅浮麻姑臺, 此去或未返。」豈袞玉齊陽即羅浮別名與?顏魯公《麻 姑壇記》因山得名,越在旴江,而蔡經宅乃在吳杭,既 不足據矣。惟「羅浮麻姑臺」,正在麻姑峰下,觀太白詩, 則此乃真宅也。
《一統志》云:「李白,蜀郡彰明人。」今考青城、峨眉,皆蜀名 山也。白好黃老,志在神仙,二山皆不欲往。嘗欲隱羅 浮,則名勝可知矣。白《送族弟襄歸桂陽詩》云:「余欲隱 羅浮,猶懷明主恩。躊躇紫雲戀,孤負滄洲言。終然無 心雲,海上同飛翻。相期乃不淺,幽桂有芳根。」
《全州志》云:湘水有飛來石,自羅浮山飛集于此。唐僧 靈一詩有「水擊羅浮磬」之句。是則茲山之石,亦可擊 拊,非徒靈異而已。
《白沙集》云:「暘谷始旦,萬物畢見,而居於蔀屋之下,亭 午不知也。忽然夜半起,振衣四千丈羅浮之岡,引盼 於扶桑之區,赤光在海底,皎如晝日,仰見群星,不知 其為夜半。此無他,有蔽則闇,無蔽則明,所處之地不 同,所遇隨以變,況人易於蔽者乎?耳之蔽聲,目之蔽 色,蔽口鼻以臭味,蔽四肢以安佚。一掬之力不勝群」 蔽,則其去禽獸不遠矣。於此得不甚恐而畏乎?知其 蔽而去之,人欲日消,天理日明,羅浮之於扶桑也;溺 於蔽而不勝,人欲日熾,天理日晦,蔀屋之於亭午也。 二者之機,間不容髮,在乎思不思、畏不畏之間耳。 《太霞玉書》清虛真人裴君曰:「仙人乘蹻,道有三法:一 曰龍蹻,二曰虎蹻,三曰鹿盧蹻。夫龍噏」溟海,則雲騰 元間,常煉甲庚,歸氣關元,而運河車入天谷,是龍蹻 也。虎嘯則谷風生,呼吸以升腎間純白之氣,達于幽 關,是虎蹻也。鹿盧牽翻汲水者也。環轉肩膊,仰瞪徹 視,引而上之,《三蹻》備矣。若能晝夜勤行,或服符精思, 常擒虎以就龍,木金相戀,使大淵常滿,是謂天池下 踊,則上躋可以周流天下,足行疾倍於常,倏忽而至 遠。按此則山頂神湖所謂天池者,每禱雨龍潭,雙鯉 躍出,則元雲集焉。旱則水自下湧,其亦乘蹻之象乎。 沖虛道士欲試其神,以湖闊而瑤池最小,嘗盡掬其 水而涸之,須臾池底瀲灔復盈,俗謂龍子捄母,故名 之曰龍母池。稽諸《道書》,多謂仙人高奔二暉,乘行三 蹻,皆取諸神山。信夫。
《三洞真經》云:真文者,五方真氣之精凝結成文,八角 垂芒,或為雲篆之形,或成走獸之狀。老君於東極碧 落之天浮黎之國,以真文授青童君,靈書紫文,修行 二十四事,內有《神虎消魔》、豁落流金之章。青童君,東 海仙真也。尹喜求之,老君曰:「求我必於青羊。」按上界 三峰,峻通太清、碧落,其上有青羊巖,雲篆封之,人不 「可得見」云。
《一統志》云:「博羅縣浮碇岡,羅浮之碇石也。」蓋浮海而 來之說。殆昔洪荒互盪之初,其凝體或爾,豈有山而 待碇者哉?疑好事者為之辭耳。宋人傅烈賦詩云:「洪 水未必能流山,別島安得居人間。扶桑夜半光吐焰, 銅龍白晝飛塵寰。初聞其事驚且異,傳言豈或流於 蠻。試將圖諜為考訂,山中記載皆班班。」扶藜喜作山 「中行,勝處不復愁天慳。樓臺自是人隔絕,峰岫直與 天回環。憑虛搜冥一眺望,日觀朱明兩相向。乃知雲 浮山更浮,二山總在三山上。從來凡眼不見識,怪怪 奇奇千萬狀。我疑靈竇皆國寶,不待山人留心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