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城縣西,白馬河水從東來入之。白馬河出九龍山,西 流過縣城西,入于沂水。沂水又南至邳州境,與泇水 合,又南過周湖,又南過柳湖,又南過黃墩湖,又南過 落馬湖,入于大河。

沂水入漕之泉,曲阜縣十九:曰「珠河泉」,曰「詠歸泉」,曰 《雙泉》,曰「遷泉」,曰「輞泉」,曰《柳青泉》,曰「茶泉」,曰《城北新泉》, 曰《城南新泉》,曰「新泉」,曰「溫泉」,曰「連珠泉」,曰「濯纓泉」,曰 「巧泉」,曰「曲溝泉」,曰「青泥泉」,曰「新安泉」,曰「埠下泉」,曰「近 溫泉」,合而為沂水。

按《江南通志》,淮安府,「沂河在邳州城西一里,自沂州 南流下邳入泗河。」

合湖在睢寧縣西北七十里,合邳州沂水南會於河, 故名。

按《淮安府志》:邳州沂河在州西一里。《地志》云:「沂水出 自泰山郡蓋縣艾山,經沂州沂水縣流至下邳西南 入泗。」今為黃流淤塞,至貓兒窩入會通河東流。

沂水部紀事

《左傳》襄公十九年春,諸侯還自沂,上盟于督揚。 《西京雜記馳象》曰:「昔魯人秋胡娶妻,三月而遊宦,三 年休還家,其婦採桑於郊。胡至郊而不識其妻也,見 而悅之,乃遺黃金一鎰。妻曰:『妾有夫,遊宦不返,幽閨 獨處,三年於茲,未有被辱於今日也』。採不顧,胡慚而 退,至家,問家人妻何在,曰:『行採桑於郊,未返』。」既還,乃 向所挑之婦也。夫妻並慚,妻赴《沂水》而死。

《宋書符瑞志》:張良遊於下邳,沂水之上,有老父來,直 至良前而墮其履,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 毆之,以其老,乃下取,跪進。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 駭。父去里所復來,曰:「孺子可教也。」

《三國魏志武帝本紀》:建安三年:「九月,公東征布。冬十 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進至下邳,布自將騎逆擊,大 破之,獲其驍將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陳宮等沮 其計,求救於術,勸布出戰,戰又敗,乃還固守,攻之不 下。時公連戰,士卒罷,欲還用荀攸、郭嘉計,遂決泗、沂 水以灌城。月餘,布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 《隋書薛冑傳》:「胄字紹元,河東汾陰人也。除兗州刺史。 先是,兗州城東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汎濫大澤中。胄 遂積石堰之,使決令西注,陂澤盡為良田,又通轉運, 利盡淮海,百姓賴之,號為薛公豐兗渠。」

《山東通志》:「明崇禎四年,沂水二龍鬥于沂河,河水氾 溢,漂沒數千家。」

淄水部彙考

《禹貢》
青州之淄水

淄水源出今山東濟南府淄川縣城南七十里,萊蕪 縣城東二十里原山之陽。流逕青州府城西,又逕臨 淄、益都、樂安、壽光諸縣界,合濟水東入于海。

按:《書經夏書禹貢》:「濰淄其道。」淄水出泰山萊蕪縣 原山,東北至千乘博昌縣入海。蔡傳《地志》云:「出泰山郡 萊蕪縣。」原山,今淄州淄川縣東南七十里原山也。東 至博昌縣入濟,今青州壽光縣也。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浸菑時。」訂義黃氏 曰:「淄水出淄州淄川縣原山,北至博興縣入濟。」易 氏曰:「《漢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淄水所出,東至博昌 入泲。攷《輿地記》,則襲慶府萊蕪縣有原山,淄水所出。 其地即漢之泰山郡。東北流入淄川縣,漢萊蕪故城 在東北,過臨淄縣東,又東北過利津縣,又東北入于 海。」西《漢志》乃同入泲,蓋入泲乃禹川之舊。自濟之上 流既涸,故淄水入海。

按:《漢書地理志》:「泰山郡萊蕪。」原山,甾水所出。 梁國蒙。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 按:《淮南子地形訓》,「淄出自飴」

按《水經》,「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淄水出縣西南 山下,世謂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水所出」,故《經》有 原山之論矣。《淮南子》曰:「水出自飴山,蓋山別名也。東 北流,逕萊蕪谷,屈而西北流,逕其縣故城南。」《從征記》 曰:「城在萊蕪谷,當路岨絕,兩山間道,由南北門。」漢末 有范史雲為萊蕪令,言萊蕪在齊,非魯所得引。舊說 云:「齊靈公滅萊,萊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蕪,故曰萊蕪, 《禹貢》所謂萊夷也。夾谷之會,齊侯使萊人以兵劫魯 侯,宣尼稱「夷不亂華」是也。余按太、無、萊、柞,並山名也, 郡縣取目焉。漢高祖置,《左傳》曰「與之無山及萊柞」是 也。應劭《十三州記》曰:「太山萊蕪縣,魯之萊柞邑。」淄水 又西北轉逕城西,又東北流,與一水合。水出縣東南, 俗謂之家桑谷水。《從征記》名曰「聖水。」《列仙傳》曰:「鹿皮 公者,淄川人也。少為府小吏,才巧,舉手成器。岑山上 有神象,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請木工斤斧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