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琅槐縣故城南。」所謂三縣故城南,其實為利縣之東, 今城之東北爾。淄往有堤在朱家道口,嘉靖丙午,知 縣王本固所築也。先是,淄流至此,滋潰東岓,壞良田 何限?自是以來,始復其故安流矣。

淄水部紀事

《左傳》:「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于淄者。」

《晏子》景公將觀于淄上,與《晏子》閒立。公喟然嘆曰:「嗚 呼!使國可長保而傳于子孫,豈不樂哉!」

《淮南子》:「臾兒易牙,淄、澠之水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 知矣。」

《戰國策》:齊襄王立,田單相之。過菑水,有老人涉菑而 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單見其寒,欲使後車分衣, 無可以分者,單解裘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 將欲以取我國乎?不早圖之,恐後之。」恐單先發左右顧無 人,巖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曰:「女聞吾言乎?」對 曰:「聞之。」王曰:「女以為何若?」對曰:「王不如因以為己善。」 王嘉單之善,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飢也,單收而食之; 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 單亦憂之。稱寡人之意。單有是善而王嘉之,雖單之 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賜單牛酒,嘉其行。

蘇代謂《孟嘗君》曰:「今臣來過于淄上,有土偶人與桃 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土以 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 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 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 漂者將如何耳』?」

《冊府元龜》:「周太祖廣順三年八月,淄州臨河鎮淄水 決,鄒平長山人四千堙塞。」

《山東通志》:「鹿皮翁,淄川人。少精木工。山上有神泉,人 不能至。翁于泉上作轉輪懸閣,又于山頂作寺舍,止 其旁七十年。一日下山呼宗族六十餘人登其山,俄 淄水漲,盡漂一郡。後賣藥于市,不知所終。」

《青州府志》:「明愍帝崇禎十六年,益都淄河中狼行五 六成群。」

淄水部雜錄

《青州府志》:「商山一曰鐵山。崔淡《述征賦》云:『涉淄水,過 相都,登鐵山,望齊密』」,即此山也。在益都境內,隸高苑, 去高苑實遠。

《通志略》曰:「杜預謂淄入汶,班固謂淄入濟,桑欽謂淄 入海」,考其形勢,當以杜為正,豈其然乎?諸說惟桑氏 為有據,宜其以水名家也。

《臨淄志》云:「城東五里南十五里,水岸有釣臺,相傳為 嚴子陵披裘釣處,故邑名臨淄。廣崖平沙,石顆如毬, 而乾潦無定時。潦則瀰漫,乾則濡軌而已。俗所謂九 乾十八溜」者也。

《水經》云:「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又東北過臨淄,又 東過利縣,又東北入海。」此其以原委言之。今細流清 淺,粼粼見石者,蓋淄之本派。而夏秋之交,黃濁瀰漫, 則西南諸山雨水流注,此其源矣。

《樂安志論》曰:「淄水自臨淄入樂安,地界土疏,每秋夏 大雨時行,西南山壑之水或萃,而河渠淺狹,岸復善 崩,則恣為民病。即余所見,己酉以來,淄決朱家道口, 凡一再徙,壞民田舍不可勝計。乃三決曲堤,順流而 北,幾沒城垣。微楊、吳二令塞之于前,姜令塞之于後, 吾邑其水居乎?噫淄,名川也,既不通舟楫,又不資灌」 溉而徒貽吾人憂。蓋水之無利有害者也。有民社 者念之隄防,可無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