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未詳。瓠瀆又東逕垂亭北。《春秋?隱公八年》,宋公衛侯 遇於犬丘,經書垂也。京相璠曰:「今濟陰句陽縣小成 陽東五里有故垂亭者也。」

又東北過廩丘縣為濮水。瓠河又左逕雷澤北,其 澤藪在大城陽縣故城西北一十餘里,昔華胥履大 蹟處也。其陂東西二十餘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 漁也。澤之東南,即成陽縣。故《史記》曰:「武王封弟季載 於成。」應劭曰:「其後乃遷於成之陽,故曰成陽也。」《地理 志》曰:「成陽有堯冢靈臺。」今成陽城西二里有堯陵,陵 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於城為西南,稱曰「靈都」,鄉曰 「崇仁」,邑號「修義。」皆立廟。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澤通 泉,泉不耗竭。至豐魚筍,不敢採捕。前並列數碑,栝柏 數株,檀馬檀馬或謂檀與駮馬也詩疏云駮馬梓榆也諺曰斫檀不諦得檕迷檕迷尚可得駮 馬言三木之相似也成林。二陵南北列馳道逕通,皆以塼砌之, 尚修整。堯陵東城西五十餘步,中山夫人祠,堯妃也, 石壁階墀仍舊,南西北三面長櫟聯蔭,扶疏里餘。中 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廟羊虎,傾低破 碎,略盡。於城為西南,在靈臺之東北。按郭緣生《述征 記》,自漢迄晉,二千石及丞尉多刊石述敘堯即位至 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載記於堯妃。見漢建 寧四年五月成陽令管遵所立碑文云:「堯陵北山甫 墓南二冢間伍員祠,晉大安中立一碑,是永興中建, 今碑祠並無處所。」又言「堯陵在城南九里,中山夫人 祠在城南二里,東南六里堯母慶都冢,堯陵北二里 有仲山甫墓,考地驗狀,咸為疏僻,蓋聞疑書疑」耳。雷 澤西南十許里有小山,孤立峻上,亭亭傑峙,謂之歷 山。山北有小阜,南屬池。澤之東北有陶墟,緣生言舜 耕陶所在,墟阜聯屬,濱帶瓠河也。鄭元曰:「歷山在河 東,今有舜井。」皇甫謐或言:「今濟陰歷山是也,與雷澤 相比。」余謂鄭元之言為然。故揚雄《河水賦》曰:「登歷觀 而遙望兮,聊浮遊於河之巖。」今雷首山西枕大河,較 之圖緯,於事為允。士安又云:「定陶西南陶丘,舜」一作亭 也。不言在此,緣生為失。瓠河之北,即廩丘縣也。王隱 《晉書地道記》曰:「廩丘者,春秋之所謂齊邑矣,實表東 海者也。」《竹書紀年》:「晉烈公十一年,田悼子卒,田布殺 其大夫公孫,公孫以廩丘叛于趙。」今竹書作公孫孫多一孫字田 布圍廩丘。翟角《趙孔屑》韓師。竹書作氏救廩丘,及田布戰 于龍澤,田布敗遁是也。瓠河與濮水俱東流,《經》所謂 「過廩丘為濮水」者也。縣南瓠北有羊角城。《春秋傳》曰: 「取晉羊角,遂襲我高魚天。」舊本作有「大雨,自竇入,介其庫, 登其城,剋而取之者也。」京相璠曰:「衛邑也。今東郡廩 丘縣南有羊角城,今魯邑也。今廩丘東北有故高魚 城,俗謂之交魚城,謂羊角為角逐城,皆非也。」瓠河。又 逕陽晉城南。《史記》,蘇秦說齊曰:「過衛陽晉之道,逕于 亢父之險者也。」今陽晉城在廩丘城東南一十餘里, 與都關為左右也。張儀曰:「秦下甲攻衛陽,晉大關,天 下之匈。」徐廣《史記音義》云:「關一作開。」東之亢父,則其 道矣。瓠河之北,又有郕都城。《春秋?隱公三年》,郕侵衛 京。相璠曰:「東郡廩丘縣南三十里有故郕都。」《地理志》 曰:「山陽鄉也。」褚先生曰:「漢封金安上為侯國。」按史記年表金 安上封都成侯又按漢書地志山陽郡有城都縣而無都成不審何在王莽更名之曰 城穀者也。瓠河又東,逕黎縣故城南,王莽改曰黎治 矣。孟康曰:「今黎陽也。」薛瓚言:「『按黎陽在魏郡,非此黎 陽也。世謂黎侯城。昔黎侯陽寓於衛,《詩》所謂胡為乎 泥中』。毛云:『泥中,邑名』」,疑此城也。土地汙下,城居小阜, 魏濮陽郡治也。瓠河又東,逕秺縣故城南。《地理志》曰: 濟陰之屬縣也。褚先生曰:「漢武帝封」金日磾為侯國, 王莽之萬歲矣,世猶謂之為萬歲亭也。瓠河又東,逕 鄆城南。《春秋左傳》成公十六年,公自沙隨還,待於鄆 京。相璠曰:「《公羊》作『運』字。今東郡廩丘縣東八十里有 故運城,即此城也。」

又北過東郡范縣,東北為濟渠,與將渠合。瓠河自 運城東北逕范縣,與濟、濮枝渠合。故渠上承濟瀆於 乘氏縣北,逕范縣,左納瓠瀆,故經有濟渠之稱。又北 與將渠受河於范縣西北,東南逕秦亭南,杜預《釋地》: 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也。又東南逕范縣故城南,王 莽更名建睦也。漢興平中,靳允為范令。曹太祖東征 陶謙於徐州,張邈迎呂布,郡縣響應。程昱說允曰:「君 必固范,我守東阿,田單之功即斯邑也。」將渠又東會 濟渠,自下通謂之將渠,北逕范城東。俗又謂之趙溝, 非也。

又東北過東阿縣東。瓠河故瀆又東北,左合將渠 枝瀆,上承將渠於范縣,東北逕范縣北,又東北逕東 阿城南,而東入瓠河故瀆。又北逕東阿縣故城東。《春 秋經書》,「冬及齊侯盟于柯。」《左傳》曰:「冬盟于柯,始及齊 平。」杜預曰:「東阿即柯邑也。」按《國語》,「曹沫挾匕首,劫齊 桓公返,遂邑於此矣。」

又東北過臨邑縣西,又東北過茌平縣東,為「鄧里渠。」 自宣防已下,將渠已上,無復有水。將渠下水首受 河,自北為鄧里渠。

又東北過祝阿縣,為「濟渠。」河水自泗口出為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