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七卷目錄

 川總部彙考

  書經虞書益稷 夏書禹貢

  周禮地官川衡 澤虞 夏官川師 冬官考工記匠人

  爾雅釋地 釋水

  山海經海內東經

  管子度地篇

  列子黃帝篇

  呂氏春秋有始

  史記河渠書

  易林乾之觀 屯之遯 剝之大過

  淮南子地形訓

  釋名釋水

  說文ㄑ ㄍ 巛

  博雅釋水

  博物志水志 三川八水

  岳陽風土記五瀦

  地理通釋歷代州域總敘

  玉海舜十二州川 禹九州川名

  唐類函總載水類

  圖書編天下有三大水

山川典第一百九十七卷

川總部彙考

《書經》

《虞書益稷》

禹曰:「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蔡傳《九川》,九州之川也。先決九川之水,使各通於海;次濬畎澮之水,使各通於川也。大全王氏曰:「大水決而有所歸,小水濬而有所入,治水之次第也。不決川,則雖濬畎澮,不能除水患也。」

《夏書禹貢》

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

蔡傳「九州之川,濬滌泉源而無壅遏,九州之澤,已有陂障而無決潰,四海之水,無不會同而各有所歸」,此言九州四海,水土無不平治也。大全呂氏曰:「水平而復疏滌其源,為經久計也。」

《周禮》

《地官》

《川衡》:「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 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 人。小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川。流水也。《禹貢》曰:「九川滌源。」釋曰:《川衡》者,平知川之遠近寬狹及物之所出。官及師徒多者,以其川路長遠,巡行勞役故也。中川、小川之等,自若常法,故差少。

澤虞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澤小藪如小川之衡

澤水所鍾也。水希曰藪。《禹貢》曰:「九澤既陂。」《爾雅》。有八藪。釋曰:虞亦度也。度知澤之大小及物之所出用。《中士》尊於川衡者,以其澤之所出物眾多,胥徒少者,以其巡行處近故也。中澤、小澤已下,皆如川衡者,自是常法。

《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舍其守,犯禁 者執而誅罰之。」

舍其守者時案視守者,於其舍申戒之。《水鍾》曰澤,澤與川不同官。今《川衡》兼云澤者,澤與川連者,則川衡兼掌之。謂若濟水溢為滎澤,滎澤則與濟連,則管濟川者兼滎澤掌之。如此之類,皆是

澤虞掌國澤之政令,為之厲禁,使其地之人守其財 物,以時入之于王府,頒其餘于萬民。

「其地之人占取澤物者,因以部分使守之,以時入之于王府」,謂皮角珠貝也。入之以當邦賦,然後得取其餘以自為也。入出亦有時日之期。

《夏官》

川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掌川澤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 國,使致其珍異之物。

川澤之名與物,若「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澤之萑蒲。」

《冬官考工記》

匠人為溝洫。

主通利田間之水道。

「專達於川」,各載其名。

達,猶至也,謂澮直至於川,復無所注載其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