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北至都昌入海」,今濰州昌邑也。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浸盧維。」訂義易氏 曰:「鄭康成曰:『盧維當為雷雍,蓋濮川雷澤縣,雷夏澤 在北。又灉、沮二水,源俱出雷夏澤,正兗州之境』。」顏師 古曰:「盧水在濟北盧縣,康成讀曰雷,非也。唐以盧縣 屬鄆州,今廢入陽穀。」黃氏曰:濰水出密州莒縣濰 山,北至濰州昌邑縣入海。《注水經》:「盧水出密州諸城 縣盧山,即久台水也,西北入濰。」杜佑《通典》:盧水在濟 陽盧縣,因水為名。盧縣今屬東平府,非盧水所經,其 說誤。《禹貢》:「兗襲慶,濟屬徐,濰密屬青。」周廢徐、兗、濟、濰、 密皆入兗。周。魯為兗牧,封伯禽,都曲阜。

按:《漢書地理志》,「琅邪郡,箕。」侯國。《禹貢》「濰水北至都 昌入海。」

按:《淮南子·地形訓》:「濰出覆舟。」

按《水經》,「濰水出琅邪箕縣。」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踐 之故國也。句踐并吳,欲霸中國,徙都琅邪。秦始皇二 十六年滅齊,以為郡城,即秦王之所築也。遂登琅邪 大樂之山,作層臺於其上,謂琅邪臺。臺在城東南十 里,孤立特顯,出於眾山,上下周二十里餘,傍濱巨海。 秦王樂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二萬戶於琅邪山下, 復十二年所作。臺基三層,層高三丈。上級平敞,方二 百餘步,高五里。刊石立碑,紀秦功德。臺上有神淵,淵 主靈焉。人汙之則竭,齋潔則通。神廟在齊八祠中,漢 武帝亦嘗登之。漢高帝呂后七年,以為王國,文帝三 年,更名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濰水導源濰山,許慎、 呂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蓋 廣異名也。東北,逕箕縣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 出析泉縣北松山,東南流析泉縣東,又東南,逕仲固 山,東北流入于濰。《地理志》曰:至箕縣北入濰者也。濰 水又東北,逕諸縣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孫行 父城諸及鄆。」《傳》曰:「城其下邑也。」王莽更名諸并矣。濰 水又東北,涓水注之,出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 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取名焉。東去常山三十里,涓水 發于其陰,北逕婁鄉城東。《春秋?昭公五年經》書「夏,莒 牟夷以牟婁防茲來奔」者也。又分諸縣之東為海曲 縣,故俗人謂此城為東諸城。涓水又北注于濰水, 東北過東武城縣西。「縣,因岡為城,城周三十里。漢 高帝六年,封郭蒙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 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當山,東北流注濰。晏謨 並以濰水為扶淇之水,以扶淇之水為濰水,非也。按 《經脈志》,濰自箕縣北,逕東武縣,西北流合扶淇之水。 晏謨、伏琛云:「東武城西北二里濰水者,即扶淇之水 也。」濰水又北,右合盧水,即久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 琅邪橫縣故山,王莽之合丘也。山在東武縣故城東 南,世謂之盧山也。西北流,逕昌縣故城西,東北流。《齊 地記》曰:東武城東南有盧水,水側有勝火木,方俗音 曰:檉子,其木經野火燒死,炭不滅,故東方朔云「不灰 之木」者也。其水又東北流,逕東武縣故城東,而西北 入濰。《地理志》曰:「久台水出東南,逕東武入濰」者也。《尚 書》所謂「濰淄」其道矣。

又北過平昌縣東。濰水又北,逕石泉縣故城西,王 莽之養信也。《地理風俗記》曰:「平昌縣東南四十里有 石泉亭,故縣也。」濰水又北,逕平昌縣故城東,荊水注 之。水出縣南荊山阜,東北流逕平昌縣故城東。漢文 帝封齊悼惠王肥子永為侯國。按史記齊悼惠王子劉邛封平昌侯城 之東南角有臺,臺下有井,與荊水通,物墜於井則取 之。荊水昔常有龍出入於其中,故世亦謂之「龍臺城」 也。荊水又東北流,注於濰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 山,世謂之巨平山也。《地理志》曰:「靈門縣有高原山,與 浯一山。」按漢書地理志云靈門縣有高泵山壺山浯水所出注云泵古柘字浯水所出, 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說文》言水出靈門 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故城東,縣有 五色土,王者封建諸侯隨方受之,故薄姑氏之國也。 闞駰曰:周成王時,薄姑與四國作亂,周公滅之,以封 太公,是以《地理志》曰:「或言薄姑也。王莽曰季睦矣。」應 劭曰:《左傳》曰:「薄姑氏國,太公封焉。」薛瓚《漢書注》云:「博 昌有薄姑城。」未知孰是。浯水又東北,逕平昌縣故城 北,古堨此水,以溢溉田,南注荊水。浯水又東北流而 注於濰水也。

又北過高密縣西。應劭曰:「縣有密水,故有高密之 名也。」然今世所謂百尺水者,蓋密水也。水有二源,西 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晏謨曰:「山狀鄣日,是有此名。」 伏琛曰:「山上鄣日,故名鄣日山也。」其水東北流,東源 出五弩山,西北流,同瀉一壑,俗謂之百尺水,古人堨 以溉田數十頃。北流逕高密縣西,下注濰水,自下亦 兼通稱焉。亂流歷縣西,碑產山西。又東北水有故堰, 舊鑿石豎柱,斷濰水,廣六十許步,掘東岸激通長渠, 東北逕高密故城南。明帝永平中,封鄧震為侯國。震鄧 禹長子縣南十里,蓄以為塘,方二十餘里,古所謂「高密 之南都」也。溉田一頃許,陂水散流,下注夷安澤。濰水 自堰北逕高密縣故城西,漢文帝十六年,別為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