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生明珠,而岸不枯。山澤通氣,以興雷雲氣,觸石膚寸 而合,不崇朝以雨。

《三川八水》

涇與渭、洛,為關中三川。涇、渭、灞、滻、澇、潏、灃、滈,為關中 「八水。」

《岳陽風土記》

《五瀦》

《山海經》言:「洞庭沅澧之交,瀟湘之淵,是為九江之門。」 按:澧、鼎沅、湘合諸蠻黔南之水,匯為洞庭,至巴陵與 荊江合,而東州據其上。《水經》云:湘水右會小青口,資 水也,世謂之益陽江;右則沅水注之,謂之橫房口;東 到微湖,世謂之靡湖;西流注為江,謂之靡湖口;左則 澧水,謂之武陵江。凡此五水,注為洞庭,北會為大江, 名曰五瀦。《戰國策》曰:「秦與荊戰,大破之,襲郢,取洞庭。 五瀦」,《楚辭》「帝子降兮北瀦。」皆其地也。

《地理通釋》

《歷代州域總敘》

天下水泉《六典》水部,「掌天下川瀆陂池之政令。凡天 下水泉,三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有九,其在遐荒絕 域,不可得而知。其江河自西極達於東溟,中國之大 川也。其餘百三十有五水,是為中川。」

《桑欽水經》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

其千二百五十有二水,斯為小川。」

酈善長注《水經》,引其支流一千二百五十二,

若渭、洛、汾、濟、漳、淇、淮、漢,皆亙達方域。《唐志》《水經》桑欽 撰,《舊志》郭璞撰。《通典》云:「《水經》不詳所撰者名氏,亦不 知何代之書。」

《經》云:「壽張,光武更名臨濟,安帝更名湖陸,章帝更名永安,順帝更名。」故知順帝以後纂序也。今攷《經》云:「武侯壘,諸葛武侯也。」又云:「魏興,安陽縣,魏興郡,魏分漢中所立也。又改信都,從長樂,晉太康五年事也。」又云:「河水北薄骨律鎮城」,元魏鎮名也。然則《水經》疑非後漢人所撰。

《程子》曰:「唐土德,少河患,本朝火德,多水災。」

《玉海》

《舜十二州川》

「川」之交會,非若山之可以州別。若江出岷山、梁州,而 患在荊、揚;河出崑崙、雍州,而患在徐、兗,故不言《十二》

《禹九州川名》

冀之衡、漳、常、衛、孟津,兗之九河:雷、夏、灉、沮、濟、漯,青之 濰、淄、汶,徐之淮、沂、泗、大野,揚之彭蠡、三江、震澤,荊之 江、漢、九江、沱、潛、雲夢、滄浪、三澨、澧,豫之南河、伊、洛、瀍、 澗、滎、波、菏、孟,梁之沱、潛,雍之西河、弱水、涇、渭、漆、沮、灃, 此九州之川也。

《唐類函》

《總載水類》

凡水邊皆曰「垂」,曰「涯」,曰畔,曰干,曰「漬」,曰「濱」,曰涘,《上下 坦》曰「漘。」

一曰「隒。」

重涯曰「岸」,岸上地曰「滸」,曲涯曰「澳。」

一曰「隈。」

水草交曰《湄裨。增》水邊土人所止曰「澨。」《水曲》曰《汭。水》 出山石間曰「潾。石。」絕水曰「梁。」築土遏水曰「塘。」

一曰「隄」,又曰「防。」

大防曰「墳」,廣澤曰「衍」,澤曲曰「皋」,「障」曰「陂」,《水本》曰「源」,深 水曰「潭」,急水曰「流」,沙,石上曰「瀨。」

亦曰「『湍。」曰「灘』,曰磧。」

水別流曰「派。」風吹水湧曰「波。」

亦曰「浪。」

水波如鏡文曰「漪」,水朝夕而至曰「潮」,水行曰「涉」,逆流 而上曰《泝泂》,順流而下曰《泝游》。

亦曰《沿流》。

絕流而渡曰「亂」,以衣涉水曰「厲」,繇膝以下曰「揭」,繇膝 以上曰「涉」,渡水處曰「津。」

亦曰《濟》。

潛行水下曰「泳。」

水神曰《天吳》。

《山海經》云:「天吳,八首十八尾,亦曰水伯。」

大波之神曰「陽侯。」

《博物志》曰:昔陽國侯溺水,因為大海之神,

濤之神曰「靈胥。」

《博物志》云:「昔吳相伍子胥為吳王夫差所殺,浮之於江,其神為濤。」

《圖書編》

天下有三大水

傳曰:「天下有三處大水,曰黃河,曰長江,并鴨綠江是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