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綺練光,絢爛奪目,洱海所由名,因水影如月抱珥也。 舟行約二十里,抵東岸,地名艣擺。又山行二十餘里, 至下倉。兩崖對峙,石勢穹窿,如欲墮狀。傍有小澗,藤 蔓覆之,惟聞水聲潺湲。行一里許,路險且狹。行二里, 益險益狹。又一二里,稍平,道旁多矮屋,跨澗上者則 水磑也。又行二十餘里,至百接橋。又三里至白石崖。 崖畔有庵曰「白石」,草樹迷藏不可見。又二里至洗心 橋,又一里至沙址村,又二里入山,前後水聲從空中 瀉下如雷鳴,此瀑布泉也。土人所稱「此中磴盤者九, 灣轉者十八。」後過白水庵。又一里至石鐘寺。西下二 里許有大龍潭。每潭中龍吟,必有老僧入滅者。潭在 巖前,幅員百餘步,二面列樹如援。潭邊淺草茸茸,水 平布草間,僅寸許,髣「髴若葑田,踐之浮浮欲陷下云。 昔有道人見潭畔有異草,前往取之,忽水湧高數尺, 道人幾不免。是真有物潛伏不可犯耶?近潭多古松 千株,山高不聞鳥聲,忽格磔數聲出松間,此松雞也。 地上多松毬,纔如雞子而色青,此即松雞所啄而墜 地者。」行二里,至龍華寺,夾道皆古木,木杪有絲,飄蕭 下垂如綠髮,長數尺許,土人謂之「樹衣。」又三里至雲 海庵,又一里至龍祥寺,又二里至海會庵,又一里至 玉皇閣,又五里至迦葉殿。土人及寺僧皆稱「袈裟殿」, 以其聲相近而訛也。殿西數十步有盤陀石,上可坐 十數人。東有真人洞,洞在巖畔,陡絕不可至。出殿後 東行一里許,穿深谷而上,緩步支離,行二三里,而後 至兜率庵。又二里,至銅佛殿,莊嚴甚麗。出殿後一里 許,為猢猻梯,石芒齟齬傴,僂視石罅,落手投足,始得 進步。如此二三里,至土主殿,則山之絕頂也。絕頂有 塔,遶塔四望,見是山之形,前出三支,後出一支,誠若 雞足四趾然。西望點蒼,隱約與是山高等,而點蒼實 高,蓋彼有積雪而此無之,是其證也。還下土主殿,乃 行。遵山之後趾,行二里,至虎跳洞。又一里至捨身崖。 又一里,由西巖穿石峽而下。巖畔有仙人石,碁枰三 十二子亦具。峽徑多流,石歷落擁足下步,敧側不能 自持。又一里至禮佛臺。至此上下皆絕壁,橫通,一徑 下臨大壑,紆徐十數里曰桃花箐。又一里許至曹溪 庵,惟老屋三間,中有佛像,右禪榻,左爐竈。又行一里, 至八功德水。又一里,至華首門,則迦葉安禪處也。蓋 石壁深入丈餘,高十餘丈,廣如高之數。又其上石出 二丈許,如飛簷,故謂之門。正中有佛像,左有磨崖,字 刻二處,遠不可辨。又一矢許,還至銅佛殿,直下玉皇 閣。乃折而西,行十餘里,至三角坊,亂桃花溪,乃遵山 足右趾而行。又十里,至傳衣寺。釋氏書稱釋迦佛,一 日拈起一花示迦葉,微笑,遂授以《正法眼藏》,并付衣 缽。此寺之所由名也。又十里,至福圓寺。未至寺一里 許,崖畔有泉,地勢坳窊,不能為渠。寺僧刳木為槽,橫 閣松上,接聯引水,入香積廚。下山二三里,至河子孔, 上有龍祠。山中大龍潭、桃花箐諸水皆會於此。昔釋 迦佛生周昭王之世,而迦葉為之大弟子,是時滇中 為西域之境,未與中國通也,故迦葉得以占雞足為 道場。及二十八傳而至達磨,持迦葉所傳之衣缽以 入中國。六傳至于盧能,則唐之中葉也。而其時南詔 尚建號稱王,與中國抗天下,雖知有「雞足」之名,然以 限隔之故,徒欲遊而不可得。方今華夷一統,南詔為 衣冠文物之區,國家財賦之府,四方游雞足者接踵 而至矣。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雞足山在賓川州,一峰聳出,平 頂南向。餘三方各一山,蓋一頂而三支也。上有傳衣 寺。《佛統紀》云:佛入涅槃時,以金縷袈裟付大弟子迦 葉波手持,以待彌勒補位,故名傳衣。又有袈裟殿、兜 率庵、鐵瓦殿。殿後有袈裟石,青質白觔,如袈裟之製。 又有猢猻梯、大悲閣、普光殿、石門諸勝。《藏經》云:「平陽 僧法顯入西竺求經,踰蔥嶺而南,將至雞足山,路遇 老人,龐眉偉貌,顯問其沙彌,始知即是尊者現身。乃 追至迦葉門,為大石所橫,不得入,流涕而去。普光殿 西行,過虎跳澗,仙碁石,西至拜佛石,又下至曹溪水, 水上有曹溪庵,庵前有八功德水。又東望有石竅,故 老相傳,異人以咒術收蛇納其中。又」前至迦葉門,尊 者守衣入定之洞天也,俗呼華首門,蓋音訛耳。門高 下有二,皆彷彿城門狀。迦葉門巖半里,有金雞泉,僅 容碗,日有異鳥飲之,鳥來至二十雙而止,四時皆然。 嘗有僧倚壁結樓,引泉自供,夜夢曰:「此金雞泉也,不 宜見擾。」明日而樓災。

按《大理府志·山川攷》:「雞足山在州西北一百里,一頂 三支,宛如雞距,故名,又名九曲巖。佛剎禪棲,不可勝 紀也。世傳佛大弟子迦葉波守佛衣于此,以待彌勒, 上有石門曰華首,即其入定處也。」

火龍潭:在雞足山石鐘寺側。

《古蹟攷》:「河子孔在雞足山下,又名盒子孔,即豐樂溪 也。水源自洱河東青山聖母港流入山腹,昔有人飯 此,失盒水中,明日過雞足山,見其盒自孔中流出,故 名。」學使題于石曰「風泉雲壑」,字甚遒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