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99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管寧冢東,故晏謨言柴阜西南有魏獨行君子管寧 墓,墓前有碑。」又東北,逕柴阜山北,山之東有徵士邴 原冢,碑誌存焉。汶水又東北,逕漢青州刺史孫嵩墓 西,有碑碣。汶水又東,逕安丘縣故城北,漢高帝八年, 封將軍張說為侯國。《地理志》曰:「王莽之誅郅也。」孟康 曰:「今渠丘亭,莒渠丘城是也。」伏琛、晏謨《齊記》並言亭 在丘城東北十里,非城也。城對牟山,山之西南有孫 賓碩兄弟墓碑,誌並在也。

又北過淳于縣西,又東北入于縣。故夏后氏之斟 灌國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號曰淳于國。《春秋桓公 六年》冬,州公如曹。《傳》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 復也。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按《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汶凡有五,曰北汶、瀛 汶、牟汶、紫汶、浯汶」,皆源別而流同。汶陽有田,即春秋 齊人歸魯以謝過者。

按:《金史地理志》:「濰州北海。」有浮煙山、溉源山、溉水、 汶水。

密州,「安丘。」有安丘山、劉水、汶、濰、涪水。

東平府汶上。有汶水、太野陂。

泰安州《奉符》。有汶水、梁水。

萊蕪。有肅然山、安期山、瀛汶水、牟汶水。

按《續文獻通考》:「山東濟南府汶河其源有三,一發泰 山之旁仙臺嶺,一發萊蕪縣原山之陽,一發萊蕪縣 寨子村,至泰安州靜封鎮合焉,名曰塹汶。西南流,與 徂徠山之陽小汶河合,又西南流,注洸河入濟。」按《水 經》有五汶:北汶、瀛汶、紫汶、浯汶、牟汶,名雖有五,而其 流則同。

兗州府汶水,源發泰安州,西南流至本府,經寧陽、平 陰、汶上縣界,又西至東平州界,注「濟河故道。」東北流 經東阿縣界,又東北至濟南府界入海。

青州府汶水,源出沂山東麓,流經本縣東南六十里, 入安丘縣界

按《濟南府志》,淄川縣南七十里,萊蕪縣東二十里,其 間有原山,一名岳陽山,淄水出其陰,汶水出其陽。 汶水,《禹貢》云:「浮于汶,達于濟」是也。《一統志》云:「汶源有 三,一發泰山旁仙臺嶺,一發萊蕪縣原山之陽,一發 萊蕪縣寨子村,至泰安州靜封鎮合焉,名曰塹汶。」西 南流與小汶河合,又西南流注洸,入濟山東《通志》云: 「汶水西南與小汶河合流,入兗州府寧陽、汶上縣界, 又西流至東平州界,又北流由濟水故道入海。蓋汶 者紊也,其源不一也。」今按:汶水自泰安州西南流入 寧陽縣,分為二支,一支自寧陽縣堽城壩西南流入 洸河,別名洸汶,南經兗州府城西北,又西至濟寧州 入會通河。一支自東平州戴邨壩西南「流至汶上縣, 會白馬湖、鵝湖,凡八十里。出分水口,又南北分流,南 流,經嘉祥、鉅野會通河而南北流,經東平、壽張、會通 河,以達衛河,至東阿張秋鎮,又分流東北,經長清、齊 河等縣,以入濟之故道,名大清河。」《東泉志》曰:「元初,遏 汶入洸,以益泗漕,而汶始與洸、泗沂合,而猶未分於 北。至元十二年,自濟寧」州新開河,始分汶、泗諸水西 北流至須城之安民山,入清濟故瀆,以達于海,而猶 未通于御河。至二十六年,又自安民山之西南開河, 由壽張西北至東昌,又西北至臨清為會通河,而汶、 泗諸水始達于御河矣。

司馬河在萊蕪縣西十里。源出大屋山,西南入汶河。 「郭娘泉」在萊蕪縣西南十五里。旁有牛工泉,俱西北 流入汶河。

烏江泉在萊蕪縣西北二十里,又四十里有呂公泉, 俱南流入汶河。

湖眼泉在萊蕪縣東南二十里,一曰「狐眼」,謂泉眼如 狐目,故名。旁有鵬山泉,俱西南流入汶河。

小龍灣在萊蕪縣東北四十里,西北流司馬河入汶。 古河泉,在新泰縣西南三十里,北流入汶河。

劉杜泉在新泰縣西南四十里,北流入汶河。

南師泉在新泰縣西北十五里,南流入汶河。

小汶河在新泰縣東北三十里。源出龍池,西南流百 里餘入汶河。

東河在新泰縣東郭外。源出孤山下,西南流三十里 入小汶河。

泥河在新泰縣東北四十里。源出寨山下,西南流三 十里入小汶河。

廣平河在新泰縣西六十里。源出宮山之陽,西南流 十里入小汶河。

衡魚河經肥城縣西南五十里,會開河泉、拖車泉、董 家泉、王家泉、吳家泉、臧家泉、鹹河泉、清泉、馬房泉,東 南流一百四十里入汶河。

泮河在泰安州。源出泰山桃花峪,經州城西五里,南 入汶河。

天井泉在嶽之東北十里許,廣數畝,匯諸峪之水,由 東轉南,入于汶河。

小汶河源出龍堂山,會新泰縣南北諸水,西流入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