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為靈異。

至文水縣南,入於《汾水》。

文水部彙考

《水經》
之文水

《文水》,發源永寧州方山界,下流入交城縣界,歷榆城。

按:《水經》,文水出大陵縣西山文谷,東到其縣,屈南到 平陶縣東北,東入于汾。文水逕大陵縣故城西,而 南流,有泌水注之。縣西南山下,武氏穿井給養,井至 幽深。後一朝水溢平流,東南注。文水又南逕平陶縣 之故城,東西逕其城內,南流出郭,王莽更曰「多穰」也。 文水又南逕縣右,會隱泉口水謁泉山之上頂,俗云: 「暘雨愆時,是謁是禱。」故山得其名,非所詳也。其山石 岸地險。御覽引此作石崖絕險壁立天固。崖平。當作半有一石室, 去地可五十餘丈,爰有層松飾巖,列柏綺望,唯西側 一處,得歷級升陟。頂上平地一十許頃,沙門釋僧光 表建二剎。泉發於兩寺之間,東流瀝石,沿注山下。又 一作入東,津渠隱沒而不恆流,故有隱泉之名矣。雨澤 豐澍,則通入文水。又南逕茲氏縣故城東,為文湖,東 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謂之西河,在縣直東一 十里。湖之西側臨湖,又有一城,謂之瀦城,水澤所聚 謂之都,亦曰瀦,蓋即水以名城也。文湖又東,逕中陽 縣故城東。按《晉書地道記》《太康地記》,西河有中陽縣 舊縣也。文水又東南流,與勝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 東逕六壁城南。魏朝舊置六壁於其下,防離石諸胡, 因為大鎮。太和中,罷鎮,仍置西河郡焉。勝水又東,合 陽泉水,出西山陽谿,東逕六壁城北,又東南流注於 勝水。勝水又東逕中陽故城南,又東合文水。文水又 東南入於汾水也。

按:《隋書地理志》「太原郡文水。」舊曰「受陽」,開皇十年 改焉。有文水。

按:《唐書地理志》,「太原府太原郡文水。」武德二年。汾 州刺史蕭顗引《文》水南流入汾州。

按:《金史地理志》:「邳州下邳。」有文水。

太原府文水。有「隱泉山」、《文水》。

汾州。「西河。」有「謁泉山」,比「二山」「文水。」

按:《續文獻通考》:「山西太原府,文水發源石州方山界, 歷榆城至文水縣入于汾」

按:《山西通志》太原府交城縣文水在西北九十里文 山之旁。

文水縣文水,源出永寧州方山界,流入交城縣界,歷 榆城縣南入於汾。

按:《太原府志》,交城縣西,谷水在縣西北,至榆城合文 水。

文水縣沁水,在縣北八里山下,東南至文水。

文水部紀事

《山西通志》:「唐蕭顗,武德間為汾州刺史,引常渠水過 文水南入汾,溉田數百頃。」

《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八月,河東察訪使張灝與 金人戰於文水,敗績。」

《金史太宗本紀》:「天會四年八月辛亥,婁室等破宋張 灝軍於文水。」

滹沱河部彙考

《周禮》
并州之虖池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太原府代州繁峙縣之泰戲山, 東流經鴈門,入直隸逕靈、壽、平山二縣,抵真定府城 南,順流而東,歷槁城、晉州、衡水、深州、武強、武邑,入直 沽而達于海。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嘔夷。」訂義 易氏曰:「《漢志》代郡齒城縣,虖池河東至參合,又東至 文安入海。」此言參合,則屬高柳縣。漢高柳縣隸代郡。 唐貞觀以後,為默啜所破,州縣俱廢。開元十年,改定 襄為雲中,有高柳故城。則齒城又當在高柳之北。虖 池河源未之詳。其河自鴈門縣西南流入崞,與唐林 二縣,又西南流至圻州秀容縣,又西南流入定襄縣, 又南流至太原府孟縣,又東流至𢘆州之靈壽、真定、 九門、槁城、穀城五縣,又東流至定州無極縣,又東流 入深州之饒陽、鹿城、安平三縣,又東南流入瀛州之 高陽、河間二縣,又東流入莫州之唐興及莫縣,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