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城而還,後登城之,魏立濟州,治此也。玉海引此作後更城之魏置鎮 守名濟州關河水衝其西南隅,又崩於河,即故茌平縣也。 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平陸,故曰茌平也。」王莽 之功崇矣。《經》曰:「大河在其西,鄧里渠歷其東」,即斯邑 也。昔石勒之隸師懽屯耕於茌平,聞鼓角鞸鐸之聲, 於是縣也。十六國春秋云石勒年二十餘為并州刺史司馬騰所執枷送冀州賣充軍賞東至 平原賣與茌平人師懽為奴每屯耕於野常聞鞸鐸音勒以告諸奴諸奴亦聞之而與柳城 分河。

河水又與鄧里渠水上承大河於東阿縣西,東逕東 阿縣故城北。故衛邑也。應仲瑗曰:「有西,故稱東。」魏 封曹雄為侯國。按魏志曹植自雍丘王徙封東阿王非侯國也宗室中亦無曹雄大 城北門內西側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 嘗煮膠以貢天府,《本草》所謂阿膠也,故世俗有阿井 之名。縣出佳繒縑,故《史記》云「秦昭王服太阿之劍,阿 縞之衣」也。

又東北逕臨邑縣,與將渠合。又北逕茌平縣東,臨邑 縣故城西北流入於河。河水又東北流,逕四瀆津。 津西側岸臨河,有四瀆祠,東對四瀆口,河水東分濟, 亦曰「泲水受河也。」然滎口水右,斷門不通,始自是出, 東北流,逕九里,與清水合,放泲瀆也。自河入濟,自泲 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也。昔趙殺 鳴犢,仲尼臨河而嘆。自是而返曰:「丘之不濟,命也夫!」 鳴犢國語作鳴鐸竇犨字《琴操》以為孔子臨狄水而歌云:「狄水衍 兮風揚波,船楫顛倒更相加。」余按臨濟,故狄也,是濟 所逕也,得其通稱。河水又逕楊墟縣之故城東,俗猶 謂是城曰陽城矣。河水又逕茌平城東,城內有故臺, 世謂之時平城,非也。蓋茌時音相近耳。

又東北過高唐縣界。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水自城 東北,逕東武陽縣故城南。應劭曰:縣在武水之陽,王 莽之武昌也。然則漯水亦或武水也。臧洪為東郡太 守,治此。曹操圍張超於雍丘,洪以情義請袁紹救之, 不許,洪與紹絕。紹圍洪,城中無食,洪呼吏士曰:「洪於 大義不得不死。諸君無事,空受此禍。」眾泣曰:「何忍捨 明府也。」男女八千餘人相枕而死,洪不屈,紹殺洪。邑 人陳容為丞,謂曰:「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 生。」紹又殺之,士為傷歎。今城四周,紹圍郭尚存,水匝 隍壍于城東北,合為一瀆。東北出郭,逕陽平縣之岡 城西。《郡國志》曰:陽平縣有岡城亭,逕陽平縣故城東。 漢昭帝元平元年,封丞相蔡義為侯國。漯水又北絕 莘道,城之西北有莘亭。《春秋·桓公十年》,衛宣公使伋 使諸齊,令盜待於莘,伋壽繼殞於此亭。京相璠曰:「今 平陽陽平縣北一十里有故莘亭,道阨陳蹊,要自衛 適齊之道也。」望新臺於河上,感二子於宿齡。當作夙齡詩 人乘舟,誠可悲矣。今縣東有二子廟,猶謂之「孝祠」矣。 漯水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縣故清也。漢高帝八 年,封空中於清。史記年表云清簡侯空中漢功臣表作室中徐廣雲一作窒中索隱云窒 中姓也宣帝封許廣少弟翁孫於樂平,並為侯國,王莽 之清治矣。漢章帝建始中,更從今名也。漯水又北,逕 聊城縣故城西。城內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門有馳道, 絕水南出,自外泛舟而行矣。東門側有層臺秀出,魯 仲連所謂「還高唐之兵,卻聊城之眾」者也。

漯水又東北,逕清河縣故城北。《地理風俗記》曰:「甘 陵故清河,清河在南一十七里,今於甘陵縣故城東 南,無城以擬之,直東二十里有艾亭城,東南四十里 有此城,疑即清河城也。後蠻居之,故世稱蠻城。」 漯水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 城南有層臺秀上,王莽改之曰「加睦」也。

右與《黃溝》同注「川澤。」黃溝承聊城郭水,水泛則津 注,水耗則輟流。自城東北出,逕清河城南,又東北逕 攝城北,《春秋》所謂「聊、攝以東」也。俗稱郭城,非也。城東 西三里,南北二里,東西隅有金城城,卑下,墟郭尚存, 左右多墳壟。京相璠曰:「聊城縣東北三十里有故攝 城。」今此城西去聊城二十五六里許,即攝城者也。 又東逕文鄉城,又東南逕王城北。魏太常七年,安 平王鎮平原所築,世謂之「王城。」太和二十三年,罷鎮, 立平原郡,治此城也。

黃溝又東北逕,左與漯水隱覆,勢鎮河陸,東出於高 唐縣大河,右迤東注漯水矣。桑欽《地理志》曰:漯水 出高唐。余按,《竹書穆天子傳》稱:「丁卯,天子自五鹿東 征,釣於漯水,以祭淑人,是曰祭丘。己巳,天子東征,食 馬於漯水之上。尋其沿歷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 氏所言,蓋津流出次於所間也。俗以是水上承於河, 亦謂之源河矣。

漯水又東北,逕援縣故城西。王莽之東順亭也。杜 預《釋地》曰:「濟南祝阿縣西北有援城。」

漯水又逕高唐縣故城東。昔齊威王使盻子守高 唐,趙人不敢漁於河。即魯仲連子謂田巴曰:「今楚軍 南陽,趙伐高唐者也。」《春秋左傳》哀公十年,趙鞅帥師 伐齊,取黎及轅,毀高唐之郭。杜預曰:轅即援也。祝阿 縣西北有高唐城。

漯水又東北,逕漯陰縣故城北。縣故黎邑也。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