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今開封府延津縣武帝而後,則決于《瓠子》。在大名府開州城南二十五里決 于館陶。今東昌府館陶縣分為屯氏河。即今衛河東北入海。至元 成時。河始決東郡。今東昌府地方分流于博州。今聊城縣後又決 平原。今德州決《渤海》。今景州滄州武定州皆是決清河。今廣平府清河縣及真定 棗強縣是決信都。今真定冀州深州地皆東北並青、冀之境,以達于 海。自東漢歷魏、晉、隋、唐以及宋初,並鮮河患迨。宋仁 宗至和間,河始決大名;神宗熙寧,河始決澶州曹林。 今開州地北流斷絕,河道南徙,東匯於《梁山濼》。在東平州西分 為二派:一入《南清河》,入於匯。在今淮安清河縣即泗水下流發源泰安州經 徐邳南流入淮一合「北清河入於海。」即濟水故自兗州東北流經濟南府長清齊河 濟陽武定蒲臺利津等州縣界入于海黃河入淮,自茲濫觴矣。舊黃河 在開封城北四十里,至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東 經開封城北五里,又南行至項城,經潁州潁上縣,東 至壽州正陽鎮,全入於淮,而故道遂淤。至是又決滎 陽,過開封城之西南,而城北之新河又淤。自是汴城 在河之北矣。隋唐以前,河自河,淮自淮,各自入海。宋 中葉以後,河合於淮以趨海矣。此古今河道遷徙不 同之大略也。

按《續文獻通考》:「西番黃河在朵甘衛西,去馬湖蠻部 正西三千餘里,去雲南麗江府西北一千五百里。 陝西河州衛城南二里為洪河,又一里為大夏河,二 十里為牛脊河,東六十里為廣通河,北八十里為黃 河。」

臨洮府「黃河」在蘭州北,源出西域「崑崙山。」

寧夏中衛黃河在西南,自靖虜衛東分流入城。正河 在城南,東北流注寧夏。

寧夏衛黃河在衛城東南四十里。流至西南臨洮府 蘭縣,經寧夏中衛,南過峽口,至本衛境,居人疏渠,溉 田數萬頃。又經衛境東北,過東勝州,復由綏德州境 南流。

延安府黃河在府城東北,流經宜川、延川二縣。 西安府黃河自龍門而下,歷韓城、郃陽至朝邑縣界, 稍折而東,入蒲州境。

山西大同府,「黃河自古東勝州界來,歷廢武州西北 二百五十里,入太原保德州界。」

太原府、黃河西北自大同府界流經保德州及岢嵐 州興縣城西,入平陽府石樓縣界

平陽府。黃河北自石州寧鄉縣流經石樓、永和、大寧、 吉州、河津、榮河縣,至蒲州西門外,東歷芮城,人河南 府境。

河南河南府「黃河自潼關界流入閿鄉縣。經靈寶、陝 州澠池、新安、洛陽孟津、鞏縣入開封府界。」

懷慶府黃河自山西垣曲縣東流、經本府濟源、孟、溫 三縣境、入河南府鞏縣界

衛輝府黃河自新鄉縣西南敦留村入境,南流經胙 城縣入開封府原武縣界

開封府黃河舊在府城北四十里,自西北汜水縣入 境,東至虞城縣,下達山東濟寧州界。洪武二十四年, 決原武縣黑陽山下,東經府城北五里,又東南至項 城縣,出境入淮,而故道遂淤。永樂八年,復疏入故道, 自是河分為二。正統十三年,又決滎陽縣,東經府城 西南,又東南至項城縣,出境入淮,而城北之新河又 淤。

歸德府黃河在府城北三十里丁家道口,北達于徐。 又鹿邑縣北,距黃河二十里。睢州東,距河十八里。考 城縣北距河八里。柘城縣南,距河三里,東距河二十 五里。

東昌府黃河,在濮州東南六十里。永樂九年,疏通東 北流,入會通河。正統十三年,決張秋鎮沙灣,徑流入 海。景泰七年,始塞,復故道。

鳳陽府黃河舊自太和縣界流入,經潁州北門城下, 東流至壽州正陽鎮注淮。正統十二年,上流淤塞,惟 西華境一支入潁合流,下達淮、泗。

淮安府舊黃河在邳州城南門外,上連徐境,下入淮 河。

按《明一統志》:「黃河在朵甘衛西鄙,直馬湖蠻部正西 三千餘里,去雲南麗江府西北一千五百里。水從地 湧出百餘泓,方七八十里,履高瞰之,燦若列星,番名 火敦腦兒。東北流百餘里,匯為大澤。又東流為赤賓 河,又合忽蘭等河,始名黃河。又東北至陝西蘭縣,始 入中國。又東北經沙漠地,折而南流入山西境,凡九」 千餘里。

崑崙山在西番朵甘衛東北,番名「亦耳麻不剌山」,綿 亙五百餘里,黃河經其南。

哈剌河,源出西番白狗嶺北,西北流五百餘里,入于 黃河。

野龐河,源出西傾山,經西番東北流五百餘里,入于 黃河。

鵬拶河,出西番鵬拶山,西流七百餘里,入于黃河。 湟水,在西寧州。東流,合浩亹河,入于黃河。

邈水出西寧州宿軍谷,東流五百里入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