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出群榭,孤高特立。其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飾表以 塼,百步一樓。凡諸宮殿,門臺隅雉,皆加觀榭,層甍及 宇,飛檐拂雲,圖以丹青,色以輕素。當其全盛之時,去 鄴六七十里,遠望苕亭,巍若仙居。魏因漢祚,復都洛 陽,以譙為先人本國,許昌為漢之所居,長安為西京 之遺跡,鄴為王業之本基,故號「五都」也。今相州刺史 及魏郡治。漳水。自西門豹祠北逕趙閱馬臺西,基高 五丈,列觀其上。石虎每講武于其下,升觀以望之,虎 自於臺上放鳴鏑之矢,以為軍騎出入之節矣。漳水 又北,逕祭陌西。戰國之世,俗巫為河伯取婦,祭於此 陌。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約諸三老曰:「為河伯娶 婦,卒來告知,吾欲送女。」皆曰:「諾。」至時,三老、廷掾賦斂 百姓,取錢百萬。巫覡行里中,有好女者,咒當為河伯 婦。咒史記作是以錢三萬聘女,沐浴脂粉如嫁狀。豹往會 之,三老、巫掾與民咸集赴觀。巫嫗年七十,從十女弟 子。豹呼婦視之,以為非妙,令巫嫗入報。河伯投巫於 河中。有頃曰:「何久也?」又令三弟子及三老入白,並投 於河。豹聲當作磬折曰:「三老不來,奈何?」復欲使廷掾豪 長趣之,皆叩頭流血,乞不為河伯娶婦。淫祀雖斷,地 留祭陌之稱焉。又慕容儁投石虎尸處也。田融以為 紫陌也。趙建武十一年,造紫陌浮橋于水上,為佛圖 澄先造生墓于紫陌,建武十五年卒,十二月葬焉,即 此處也。漳水又對趙氏臨漳宮,宮在桑梓苑,多桑木, 故苑有其名。三「月三日及始蠶之月,虎帥皇后及夫 人採桑于此。」今地有遺桑,墉無尺雉矣。漳水又北,溢 水入焉。漳水又東,逕梁期城南。《地理風俗記》曰:「鄴北 五十里有梁期城,故縣也。」漢武帝元鼎五年,封任破 胡為侯國。晉惠帝永興元年,驃騎王浚遣烏丸渴末 逕至梁期,候騎到鄴。成都王穎遣將軍石超討末,為 末所敗于此。又逕平陽城北。《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 元年,鄴師邯鄲師于平陽者也。」司馬彪《郡國志》曰:「鄴 有平陽城」,即此地也。

又東過列人縣南。漳水又東,右逕斥丘縣北,即裴 縣故城南,王莽更名之曰即是也。《地理風俗記》曰:「列 人縣西南六十里,有即裴城故縣也。漳水又東北,逕 列人縣故城南,王莽更名之為列治也。」《竹書紀年》曰: 「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鄲,取列人者也。」于縣右 合白渠故瀆。白渠水,水出魏郡武安縣欽口山,東南 流,逕邯鄲縣南,又東與拘潤水合。水導源武始東山 白渠北,俗猶謂是水為拘河也。白渠水又東,又有牛 首水入焉。水出邯鄲縣西堵山,東流分為二水,洪湍 雙逝,澄映兩川。漢景帝時,六國悖逆,命曲周侯酈寄 攻趙,圍邯鄲,相捍七日,引牛首拘水灌城,城壞,王自 殺。其水東入邯鄲城,逕溫明尉。宋本作殿南,漢世祖擒王 郎,幸邯鄲晝臥處也。其水又東,逕叢臺南,六國時趙 王之臺也。《郡國志》曰:「邯鄲有叢臺」,故劉劭《趙都賦》曰: 「結雲閣于南宇,立叢臺于少陽」者也。今遺基舊墉尚 在。其水又東,歷邯鄲阜,張晏所謂「邯山在東城下」者 也。曰:單,盡也。城郭從邑,故加邑。邯鄲之名,蓋指此以 立稱矣。故趙郡治也。《長沙耆舊傳》稱,「桓楷為趙郡太 守,嘗有遺囊粟于路者,行人掛囊粟于樹,莫敢取之」, 即于是處也。其水又東流出城,又合成一川也。又東 澄而為渚。沁水東南涓宋本作流注「拘潤水又東入白渠, 又東,故瀆出焉。」一水東為澤渚,曲梁縣之雞澤也,《國 語》所謂雞丘矣。東北通登。宋本作澄湖白渠故瀆南出,所 在枝分,右出即邯溝也。歷邯溝縣故城東,蓋因溝以 名宋本作氏縣也。《地理風俗記》曰:「即裴城西北二十里有 邯溝城,故縣也。又東逕肥鄉縣故城北。」《竹書紀年》曰: 「梁惠王」宋本作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鄲,取肥者也。《晉書地道 記》曰:「太康中立,以隸廣平也。渠道交徑,互相纏糜。與 白渠同歸逕列人右會漳津。」今無水。《地理志》曰:「白渠 東至列人入漳」是也。

又東北過斥漳縣南。應劭曰:「其國斥鹵,故曰斥漳。」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鑿渠引漳水東入清洹, 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漳津故瀆水舊斷溪,東北出 涓流。注而已。《尚書》所謂「覃懷底績,至于衡漳」者也。 孔安國曰:「衡,橫也,言覃、漳水橫流也。」又東北逕平恩 縣故城西。應劭曰:「縣故館陶之別鄉,漢元帝元康三 年置,以封后父許伯為侯國,王莽更曰延年也。」 又東北過曲周縣東,又東北過鉅鹿縣東。衡漳故 瀆東北逕南曲縣故城西。《地理志》:廣平有曲周縣。應 劭曰:「平恩縣北四十里有南曲亭,故縣也。」又逕曲周 縣故城東。《地理志》曰:「漢武帝建元四年置,王莽更名 直周。」余按《史記》,大將軍酈商以高祖六年封曲周縣 為侯國。又考《史記》:史記二字疑誤同。是知曲周舊縣,非始孝 武,蓋商、冀州人。在縣市補履數年,人奇其不老,求其 術而不能得也。衡漳又北,逕巨橋祇閣西,舊有大梁 橫水,故有巨橋之稱。昔武王伐紂,發巨橋之粟,以賑 殷之饑民。服虔曰:「巨橋,倉名。鉅鹿,水之大橋也。」今臨 側水湄,左右方一二里中,狀若丘墟,蓋遺囤故窖處 也。衡水又北,逕鉅鹿縣故城東。應劭曰:「鹿者,林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