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陵。漢安帝永初七年,封河間王開子翼為都鄉侯,順 帝永建五年,更為侯國也。又逕博陵縣故城南,即古 陸城。漢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劉貞為侯國 者也。《地理風俗記》曰:『博陵縣,《史記》蠡吾故縣矣。漢質 帝本初元年,繼孝沖』」為帝,追尊父翼陵曰博陵,因以 為縣,又置郡焉。漢末,罷還安平。晉太始年,復為郡。今 謂是城為野城。滱水又東北,逕侯世縣故南城。謝云疑作 故城南又東北,逕陵陽亭東。又北,左會博水,水出望都 縣,東南流逕其縣故城南,王莽更名曰順調矣。又東 南,潛入地下。博水又東南,於瀆重源湧發,東南逕三 梁亭南,疑即古勺梁也。《竹書記年》曰:「燕人伐趙,圍濁 鹿。趙靈王及代人救濁鹿,敗燕師於勺梁者也。」古本作敗 燕師于勺燕而竹書但云敗燕師于勺吳琯改作勺梁是也今廣昌東嶺之東有 山,俗名之曰《濁鹿羅地地》。羅地地字有脫誤未詳不遠,上勢相 鄰。以此推之,或近是矣,所未詳也。博水又東南,逕榖 梁亭南,又東逕陽城縣,散為澤渚。渚水漲。末本作渚水瀦 張方數里。匪直蒲筍是豐,實亦偏饒菱藕。至若孌童 丱角,弱年女子,或單舟採菱,或疊舸折艾,當作芰長歌 《陽春》,愛深淥水。掇拾者不言疲,謠詠者自自下疑脫相和二字 於時行旅過矚,亦有慰於羈望矣。世謂之為陽城澱 也。陽城縣故城近在西北,故陂得其名焉。《郡國志》曰: 「蒲陰縣有陽城者也。」今城在縣東南三十里。其水又 伏流循瀆,屆清梁亭西北重源,又發博水,又東逕自 隄亭南,又東逕廣望縣故城北。漢武帝元朔二年,封 中山靖王子劉忠為侯國。又東合崛溝,溝上承清梁 陂,又北逕清源城東,即將梁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 中山靖王子劉朝平為侯國。其水東北入博水。博水 又東北,左則濡水注之。水出蒲陰縣西昌安郭南。《中 山記》曰:「郭東有舜氏甘泉,有舜及二妃祠。」稽諸子傳 記,無聞此處世代又宋本又作云遠,異說之來,於是乎在 矣。其水自源東逕其縣故城南,枉渚迴湍,率多曲復, 亦謂之為曲逆水也。張晏曰:湍水於城北曲而西流, 是受此名。故縣亦因水名而氏曲逆矣。《春秋左傳哀 公四年》,齊國夏伐晉,取曲逆是也。漢高帝擊韓王信, 自代過曲逆,上其城,望室宇甚多,曰:「壯哉!吾行天下, 唯雒陽輿是耳。」詔以封陳平為曲逆侯。王莽更名順 平。濡水又東,與蘇水合,水出縣西南近山,東北流,逕 堯始亭南,又東逕其縣入湍。湍水又東,得蒲水口,水 出西北蒲陽山,西南流,積水成淵,東西一百步,南北 百餘步,深而不測。其水又東南流,水側有古神祠,世 謂之為百祠,亦曰蒲上祠,所未詳也。又南逕安陽亭 東。《晉書地道記》曰:蒲陰縣有安陽關,蓋安陽關都尉 治。世俗名斯川為安陽壙。蒲水又東南,歷壙,逕安陽 關下,名關睪為唐頭坂。出關北流,又東流逕夏屋故 城,實中嶮絕。《竹書紀年》曰:「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 取夏屋,城曲逆者也。其城東側,因河仍墉,築一城,世 謂之寡婦城」,賈復從光武追銅馬五幡於北平所作 也。世俗音轉,故有是名。其水又東南流,逕蒲陰縣故 城北。《地理志》曰:「城在蒲水之陰。漢章帝章和二年,行 巡北岳,以曲逆」名不善,因山水之名,改曰蒲陰焉。水 右合魚水,水出北平縣西南魚山,山石善巨焉,水發 其下。魚山以下疑有譌誤故世俗以物色名川。又東流注於蒲 水,又東入濡。故《地理志》曰:「蒲水、蘇水並從縣東入濡 水又東北,逕樂城南,又東入博水。」自下博水亦兼濡 水通稱矣。《春秋昭公七年》,齊與燕會於濡水。杜預曰: 「濡水出高昜縣,東北至河間鄭縣。」宋本作鄚縣「入易水。」是 濡水與虖池、滱、易,互舉通稱矣。《地理志》曰:「博水東至 高陽入河。」博水又東北,徐水注之。水西出廣昌縣東 南大嶺下,世謂之廣昌嶺。嶺高四十餘里,二十里中 委折五迴,方得達其上嶺,故嶺有五迴之名。下望層 山,盛若蟻蛭,實兼孤山之稱,亦峻崠也。徐水三源,奇 發,齊瀉一澗,東流,北轉逕東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 水又北流,西屈逕南巖下,水陰又有一碑。徐水又隨 山南轉,逕東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 層巖,巖鄣深高,壁立霞跱。宋本作峙石文云:「皇帝以太延 元年十二月,車駕東巡,逕五迴之嶮途,覽崇岸之竦 峙,乃停駕路側,援弓而䠶之,飛矢踰于巖山,刊石用 讚元功。」夾碑並有層臺二所,即御射處也。碑陰皆列 樹碑官名。徐水屈東北逕郎山,又屈逕其山南岑,山 岑競舉,若豎鳥翅,立石嶄巖,亦如劍杪,極地嶮之崇 峭。漢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蠱出奔,其子遠遁斯山,故 世有「郎山」之名。山內有《郎山碑》,事具文。一作事具于文徐水 又逕郎山君子中觸鋒將軍廣南廟前有碑,「晉惠帝 永康元年八月十四日壬寅,發詔錫君父子法祠。其 碑劉曜光初七年,前潁丘太守郎宣、北平太守陽平 邑振等共修舊碑,刻石樹頌焉。」徐水又逕北平縣,縣 界有漢熹平四年幽冀二州以代子。以代子語有譌脫蓋是二州爭 境事聞于朝耳詔書遣冀州從事王球、幽州從事張㫰郡縣 分境,立石標界,具揭石文矣。徐水又東南流,歷石門 中,世俗謂之「龍門」也。其山上合下開,開處高六丈,飛 水歷其間,南出,乘疑作垂崖,傾澗泄注,七丈有餘,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