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之音,奇為壯猛,觸石成井,水深不測,素波白激,濤襄 四陸,瞰之者驚神,臨之者駭魄矣。東南出山逕,其城 中有故碑,是《太白君碑》,郎山君之元子也。其水又東 流,漢光武追銅馬五幡于北平,破之順水北,乘勝追 北,為其所敗,短兵相接,光武自投崖下,遇突騎王豐, 于是授馬進保范陽。順水蓋徐州之別名也。徐水又 東,逕蒲城北,又東逕清苑城,又東南,與沈水出蒲西, 俗謂之泉頭水也。《地理志》曰:北平縣有沈水,東入河, 即是水也。東逕其城,又東南,左入徐水。《地理志》曰:「東 至高陽入河。」今不能也。徐水又東,左合會曹水出西 北水朔寧縣曹河澤,東南流,左合岐山之水。水出岐 山,東逕邢安城北,又東南入曹河。曹水又東南,逕北 新城縣故城南。河南又逕北新城故城北,此王莽之 朔寧縣也。曹水又東,入于徐水。水又東南,逕一故城 北,俗謂之「祭過城」,所未詳也。徐水又東流入博水。《地 理志》曰:「徐水出北平,東至高陽,入于博。」古本作河又東入 滱。《地理志》曰:「博水自望都東至高陽,入于河。」孫云今曹河徐 河唐河諸水並合易水經雄縣達直沽入于海 又東北入于《易》。滱水又東北,逕依城北,世謂之依 城河。他說無依城之名,即古葛城也。《郡國志》曰:「高陽 有葛城,燕以與趙者也。」滱水又東北,逕阿陵縣故城 東,王莽之阿陸也。建武二年,更封岸將軍任光為侯 國。岸宋本作左滱水東北至長城注于易水者也。 按:《唐書地理志》,莫州文安郡任丘有通利渠,開元 四年,令魚思賢開以洩陂淀,自縣南五里至城西北 入滱。

按:《金史地理志》:「中山府:安喜。」有滱水。

唐:有滱水。

按:《續文獻通考》:「山西大同府渾源川,渾源州西南,又 東北有崞川。又恆山南七十里為滱水。」

按:《明一統志》河間府滱水在任丘縣治西,通利渠水 注于此,下流合易水。

真定府倒馬關水,在行唐縣東二十五里,源發靈丘 縣山谷間,流經定州北合《滱水》。

按《山西通志》:滱水在大同府渾源州南七里,源出翠 屏山,東南合溫泉水,入靈丘界,注唐河。《山海經》云:「高 氏之山,滱水出焉。」《水經》謂溫彝之水,蓋古今異名也。 入靈丘界,出倒馬關注唐河,至河間為玉鏡河、玉帶 河。

按《雲中郡志》:「滱水在渾源州南七十里,西南入溫泉 水。溫泉出宣谷,其水溫熱,若湯浴之,能愈百疾。 嘔夷河,源出州東南五十里槍峰嶺,至今峰口溝。堂 山之水自西北來,合流東南經靈丘、廣昌、倒馬關、定 州界,注魏河入海,又名唐河,又名馬邑河。」

按《畿輔通志》:「滱水出代郡靈丘縣高氏山,南過廣昌 縣南,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又東過唐縣南,亦 謂之唐水。」

按《真定府志》:「滱水,在定州北八里,源發恆山,東北流 至州境,會唐水南入于衡。」

唐水在定州北十里。源自本州南宋村白龍泉,東流 而下合滱水,以有清濁之分,故今亦名為「清水河。」 黑虎泉在定州城西北二十里,周迴一畝許,清澈可 愛,流入滱水。

漱玉泉,在曲陽縣北五十里。平地湧出,溢而南下,逶 迤而東,與滱水合,即龍泉鎮河也。

按《保定府志》,「滱水在唐縣南,亦謂之唐水。」

清苑河發源滿城一畝泉,東合雞距泉,流逕郡城南, 東入《滱水》,過安州雄縣達于海。

雞距泉,在郡城西三十里,狀如雞距,故名。與「一畝泉」 合流,逕郡南,東入《滱水》。

按《河間府志》:「滱水東流,一支自蠡縣流入保定,一支 流入河間府。至河間府者,又分數支,繞城而北相合。 東流五十餘里至市莊,忽分為二:一自市莊西北十 五里,流經任丘縣,又東北流二十里至武溘淀。一自 市莊東北流,過東莊橋至武溘淀。二水又合至貓兒 灣,與桑乾河合。自河間至丁字沽五百餘里,任丘至」 丁字沽四百餘里,俱漕運可通舟楫。今滱河涸。 按《蠡縣志》:「滱水出靈丘高氏山南,又東過博陵縣南, 蠡有陵陽亭,蓋古滱水所逕云即今高陽之馬家河 也。」《府志》:自饒陽縣鐵燈竿口溢出,流經蠡縣,至高陽 延福村,瀦為淀,復合流北至安州入白洋淀。

按《安州志》,滱水自清苑界入境,即今之依城是也。桑 欽《水經》曰:「滱水出代郡靈丘縣高氏山,南過廣昌縣 南。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恆水從西來注之。又 東過唐縣南。又東逕安喜縣南。又東過安國縣北。又 東過博陵縣南。又東北入于易。」又曰:「易水出北新城 西北,東入滱。」按易水自容城西北來,逕新安長流河, 「滱水注之,故曰入。」酈道元《注》曰:「滱水東北逕依城北, 世謂之依城河。」他說無依城之名,即古葛城也。《郡國 志》曰:「高陽有葛城,燕以與趙者也。」又曰:「易水逕渾渥 城南,東合滱水。」又曰:「滱水東北至長城,注于易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