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太行達濟源,經武陟入黃河。

歸德府沁河在府城北三十五里,源出綿山,自武陟 經本府,合流于徐。

按《山西通志》:沁水源出沁源縣北一百二十里綿山, 流經岳陽縣東入沁水縣界,西南流至河南懷慶府 界入黃河。

按《沁源縣志》:「縣北一百二十里有綿山,盤踞百里,澗 壑深杳,沁水出焉。」

縣東六十里有琴泉山,山上有琴高真人廟,廟前有 泉一泓,名曰「靈泉」,入沁河。

縣北五十里,郭道鎮之東,有仁霧山。其山自綿山分 脈,綿亙六七十里,高峰蟠結,上有慈雲寺,旁分兩臂, 彎環迴抱,前起尖峰,如雙闕狀,中通一路,沁河瀠遶 于外。

沁河在縣東關之東。其源有四:一在滑鳳村東北溝 中石崖下,一穴出水湍急。一在崖頭村北山麓,有泉 一泓,旱澇如常。俱由琴峪而南,至陽城村轉東。一在 車家嶺底,水從地下二孔中湧出,勢甚雄,由綿上鎮 至陽城合流。一在白狐窯馬圈溝至交口村相合。自 是以南,復受諸水,其流浸大。經岳陽縣轉沁水縣,穿 太行山至河南懷慶府達濟源,由武陟縣入黃河。隋 大業四年開永濟渠,引沁水入于御河,灌田二千餘 頃。

湱河在縣西北八十里。源出靈石縣界太平頭石巖 下三穴出水甚急,至郭道鎮入沁河。

水峪河在縣北七十五里。源出水峪村,至綿上鎮東 入沁河。

西川河在縣西三十里。其源出自衛村東溝,至龍頭 村入沁河。

狼尾河在縣北十里。源出馬藍溝並朱鶴嶺下二處, 至河西村入沁河。

按《岳陽縣志》,「沁河在縣東北九十里,一出沁源縣西 北綿山,一出沁源縣東北馬圈溝,合流縣境內百餘 里,東南入黃河。」

藺河,在縣北八十里。南流入沁水。

八十里川,在縣東一百六十里。源出長子縣發鳩山, 西南流與沁水合,長八十里,故名。

按《沁水縣志》:沁河在縣東五十里,源出沁源縣綿山, 經岳陽縣東,自大匠村入沁水縣界,西南流至河南 懷慶武陟縣入黃河。

按《沁州志》:「后泉在州南五十里,有八角井,流繞州城 西,合沁水。」

馬跑泉在縣東十五里白土岩下,南流有義村,入沁 河。

清水河在縣東北八里,水極清潔,西流入沁河。 按《長子縣志》:「秦河源出方山,南流至端氏鎮,入于沁 河。」

按《陽城縣志》:「沁河即洎水,由沁水縣郭壁鎮入縣逕 潤城沁渡,迤𨓦而南,濩澤水入焉。」又東南流,逕午壁 亭,至公娥澗出山口即枋口也。建瓴下注,至覃懷會 丹水入黃河。

澤河在縣南郭外。其源出嶕嶢山下,即濩澤。逕城南 折而東,由石門東南流入于沁河。

桑林河在縣南四十里。出麻樓諸山,歷西冶合龍洞 川水,東北入于沁河。

棲龍潭,陽阿水入沁之盡境也,在章訓里南。

百眼泉在縣東三十里沁水之濱。有泉百眼,沸湧,跳 珠濺沫,匯流于蘆河。

蘆河,古陽泉水也。出鹿臺山。自沁水縣樓子坡,經縣 西北芹池、劉村、蒿谷、美泉、孔寨,入于沁濱河,可引灌 田。

按《高平縣志》,「丹水在縣西北,出發鳩山之陽,舊號泫 水,流遶縣城,自西北而東入澤州,合白水,下太行山, 瀉于沁河。」

按《河南通志》:「沁水自山西澤州陽城縣流入懷慶府 濟源縣境,下流至武陟縣入黃河。」

按《濟源縣志》:沁河在縣東北三十里,自山西澤州逕 本縣流入河內縣界。

枋口即沁水所逕處,秦以枋木為門,故名。晉司馬孚 壘石為之,又名「沁口」,人多題詠。

蒙泉在枋口內。

按《懷慶府志》:「邗水,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出太行之阜, 南流經邗城西,又東南逕孔子廟東,東南逕邗亭西, 又南流注于沁水。」

堯池水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太行山麓。泉畔有堯廟, 廟前到處有泉,掬手可飲。匯而東南流,葦荷交映,灌 田二十里,入于沁水。

按《武陟縣志》:「沁河源出沁州綿山,穿太行達濟源,合 丹水,遶武陟縣城北,由東而南入于黃河。」然性善變 遷,往由詹家店東入河,後徙由本店西南入河,去縣 四十餘里。明萬曆十八年水漲,由南賈直入黃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