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積石,為中 國河。」又《山海經》云:「不周山,東望泑澤,河」水之所潛也。 其源渾渾泡泡。郭註云:「河出崑崙,潛行地下,至蔥嶺 山于闐國,復分流岐出,合而東流,注泑澤。又復潛行 南出于積石,而為中國河。」泑澤一名蒲昌海,潛行,渾 渾泡泡,水濆涌之貌,其潛行地中也。《說文》云:「汨,水流 也。溷,濁也。淆,雜亂也。」言水流漱其沙壤,所受之渠,又 多眾水,溷濁雜亂,所以宜其「水濁且黃」也。

按《京房易傳》:「河者,經天亙地之水。」

按《春秋說題辭》:「河之為言荷也,荷精分布,懷陰引度 也。」

「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 書感」,王者沈禮焉。

按《春秋考異郵》:「河者,水之氣,四瀆之精,所以流化,故 曰河潤千里。」

按《孝經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

按《山海經西山經》:「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嶽 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河, 南出崑崙,潛行地下,至蔥嶺出于闐國,復分流岐出, 合而東流,注泑澤。已復潛行南出于積石山,而為中 國河也。「渾渾泡泡」,水濆涌之聲也。「袞」「咆」二音。

「崑崙之丘,實惟帝之下都。」「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于 無達。」「下都」,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也。河水出山東北 隅,《無達》,山名。

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昌以西流。是山也,萬物 無不有焉。冒,猶覆也。積石山,今在金城河門關西 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入塞內。

《北山經》「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泑澤,出 于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源。」即河水,出崑崙之虛 中《山,經》和山,「其上無草木而多瑤碧,實惟河之九都。」 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

《海外北經》:「博父國,積石之山在其東,河水所入。」「河 出《崑崙》而潛行地下,至蔥嶺,復出注鹽澤」,從「鹽澤」復 行,南出于此山,而為中國河,遂注海也。

《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墟,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 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 山。」

《海內北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 人面,乘兩龍。一曰忠極之淵。陽汙之山,河出其中。凌 門之山,河出其中。」冰夷,馮夷也。《淮南》云:「馮夷得道, 以潛大川。」即河伯也。陽汙、凌門,皆河之枝源所出之 處也。

按:《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大陽。」應劭曰:「大陽在大河 之陽。」

太原郡「陽曲。」《應劭》曰:「河千里一曲當其陽,故曰陽 曲也。」

魏郡鄴。「故大河」在東北入海。

《館陶》:河水別出為屯氏河,東北至章武入海。 黎陽。黎山在其南,河水經其東。

《清河郡靈》:河水別出為鳴犢河,東北至蓨,入屯氏 河。

《益州郡勝休》。河水東至《母棳》入橋。

金城郡河關。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 北入塞內,至章武入海。

《安定郡眴》卷。河水別出為河溝,東至富平,北入河。 按:《淮南子。地形訓》:「河水出崑崙,東北陬貫渤海,入禹 所導積石山。」

河水中濁而宜菽。

《覽冥訓》:河九折注于海而流不絕者,崑崙之輸也。 按桓譚《新論》:「四瀆之源,河最高而長,從高注下,其流 激迅,故為平地災害。」

按:《後漢書郡國志》,隴西郡河關,故屬金城。積石山在 西南,河水出

按《水經》,「崑崙墟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 《禹本紀》與此同。高誘稱「河出崑山,伏流地中,萬三千 里,禹導而通之,出積石山。」按《山海經》,自崑崙至積石, 一千七百四十里。自積石出隴西郡至洛,準《地志》可 五千餘里。又按《穆天子傳》:「天子自崑崙山入于宗周, 乃里西土之數。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 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陽紆西至河首,四千里」, 合七千四百里。《外國圖》又云:「從大晉國正西七萬里, 得崑崙之墟,諸仙居之。」數說不同,道岨且長,逕記綿 褫。疑當作經記綿邈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末聞,非所詳 究,不能不聊述聞見,以誌差違也。

其高萬一千里,《山海經》稱「方八百里,高萬仞。」郭景 純以為自上二千五百餘里。《淮南子》稱高萬一千里 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河水。《春秋說題辭》曰:「河之為言荷也,荷精分布,懷 陰引度也。」《釋名》曰:「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考異 郵》曰:「河者,水之氣,四瀆之精也,所以流化。」《元命苞》曰: 「五行始焉,萬物之所由生,元氣之腠液也。」《管子》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