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十八卷目錄
河部彙考二
考
山川典第二百十八卷
河部彙考二
考
按《水經》,「河水又南入蔥嶺山。」〈注〉河水重源有三,非為 二也。一源西出身毒之國,蔥嶺之上,西去休循二百 餘里,皆故塞種也,南屬蔥嶺,高千里。《西河舊事》曰:「蔥 嶺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生蔥,故曰蔥嶺也。」 河源潛發其嶺,分為二水,一水西逕休循國南,在蔥 嶺西。郭義恭《廣志》曰:「休循國居蔥嶺,其山多大蔥。」又 逕難兜國北,北接休循,西南去《罽賓》國三百四十里。 河水又西逕罽賓國北。〈注〉月氏之破塞,王南君罽賓, 治循鮮城。土地平和,無所不有,金銀珍寶、異畜奇物, 踰於中夏,大國也。山嶮有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 身熱」之阪,人畜同然。
河水又西,逕月氏國南。〈注〉治監氏城。其俗與安息同。 匈奴冒頓單于破月氏,殺其王,以頭為飲器,國遂分, 遠過大宛,西居大夏,為大月氏。其餘小眾不能去者, 共保南山羌中,號「小月氏」,故有「大月氏」、「小月氏」之名 也。
又西逕安息南。〈注〉城臨媯水,地方數千里,最大國也。 有商賈車船行旁國畫革旁行,為書記也。〈元本此下接空須菩 提至子合同乃錯簡今改正於又西逕陀衛國注或云懸缽虛下〉 河水與《蜺羅》《跂禘》水同注《雷翥海》。〈注〉釋氏《西域記》曰: 「蜺羅跂禘,出阿耨達山西之北,逕于闐國。」《漢書西域 傳》曰:「于闐以西,水皆西流,注于西海。」
又西逕四大塔北。〈注〉釋法顯。所謂竺剎尸羅國。漢言 截頭也。佛為菩薩時。以頭施人。故因名國。國東有投 身餧餓虎處。皆起塔。
又西,逕陀衛國北。〈注〉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邑。佛為 菩薩時,亦於此國以眼施人,其處亦起大塔。又有佛 樓沙國,天帝釋變為牧牛小兒,聚土為佛塔,法王因 而成大塔,所謂四大塔也。《法顯傳》曰:「國有佛缽,月氏 王大興兵眾,來伐此國,欲持缽去,置缽象上,象不能 進。更作四輪車載缽,八象共牽,復不進。王知缽緣未 至,於是起塔,留缽供」養。缽容二斗,雜色而黑多,四際 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澤。貧人以少華投中便滿,富人 以多華供養,正復百千萬斛,終亦不滿。《佛圖》曰:「佛缽, 青玉也,受三斗許,彼國寶之。供養時,願終日香華,不 滿則如言,願一把滿,則亦便如言。」又按道人竺法維 所說,佛缽在大月支國起浮圖,高三十丈,七層缽處, 第二「層金絡絡鎖縣缽,缽是青石,或云懸缽虛空。須 菩提置缽在金杌上,佛一足跡與缽共在一處。國王 臣民悉持梵香、七寶璧玉,供養塔跡。佛牙袈娑、頂相 舍利,悉在佛樓沙國。」釋氏《西域記》曰:「捷陀越王城西 北有缽吐羅越城,佛袈娑王城也。東有寺,重復尋川 水。西北十里有河步羅龍淵。佛到上浣衣」處,浣石尚 存。其水至安息,注雷翥海。又曰:「捷陀越西西海中有 安息國。」竺枝《扶南記》曰:「安息國去私訶條國二萬里, 國土臨海上,即《漢書》天竺安息國也。戶近百萬,最大 國也。」《漢書·西域傳》又云:「犁靬條支臨西海,長老傳聞, 條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嘗見。自條支乘水西行,可 百餘日,近日所入也。」〈古本作西行可月餘日近可十日日所入也〉或河水 所通西海矣。故《涼土異物志》曰:「蔥嶺之水,分流東西, 西入大海,東為河源」,《禹記》所云崑崙者焉。張騫使大 宛而窮河源,謂極於此而不達於崑崙者也。河水自 蔥嶺分源,東逕伽舍羅國。釋氏《西域記》曰:「有國名伽 舍羅逝」,此國狹小,而總萬國之要道無不由。城南有 水,東北流出羅逝西山,山即蔥嶺也。逕岐沙谷出谷, 分為二水,一水東流,逕無雷國。北,治盧城。俗與其西 夜〈當作其俗與西夜〉《子合同》。又東流,逕依耐國,北去無雷五 百四十里,俗同「子合。」又東流,逕蒲犁國北,治蒲犁谷, 北去疏勒五百五十里,俗與子合同。
河水又東,逕皮山國北。〈注〉治皮山城,西北去莎車三 百八十里。
其一源出于闐國南山,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 海。河水又東,與于闐河合。〈注〉南源導于闐南山,俗謂 之「仇摩置。」自置北流,逕于闐國西,治西城。〈西城舊本作西域〉 上多玉石。西去皮山三百八十里,東去陽關五千餘 里。釋法顯自烏帝西南行。〈佛國記作鄔夷〉路中無人民,沙〈一本 作涉〉行艱難,所逕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達 于闐。其國殷庶,民篤信,多大乘學,威儀齊整,器缽無 聲。南城一十五里有利剎寺,中有石靴,石上有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