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徙莎車,相去千餘里,即是臺也。其水又東南流,右會 西川枝水,水有二源,俱受西川,東流逕龜茲城南,合 為一水。水間有故城,蓋屯校所守也。其水東南注東 川。東川水又東南,逕烏壘國南,治烏壘城,西去龜玆 三百五十里,東去玉門、陽關二千七百三十八里,與 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饒,於西域為中,故都護治焉。 漢使持節鄭吉并護北道,故號都護。都護之起,自吉 置也。其水又東南,注大河。大河又東,右會敦薨之水。 其水出焉耆之北。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烏孫之東。 《山海經》曰:「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澤,出于崑 崙之東北隅,實惟河源者也。」二源俱道,西源東流,分 為二水。西南流出於焉耆之西,經流焉耆之野,屈南。 疑作而東南流注於敦薨之渚。右水東南流,又分為二, 左右焉耆之國。城居四水之中,在河水之洲,治員渠 城西去烏壘四百里。南會兩水,同注敦薨之浦。東源 東南流,分為二水,但澗瀾雙引,洪湍濬發,俱東南流, 逕出焉耆之東,導於危須城西。國治危須城西,去焉 耆百里。又東南流,注於敦薨之藪。川流所積,渾水斯 漲,溢流為海。古本作溢海為海吳琯本改作溢流宋鈔本作溢而為海《史記》曰:焉 耆近海,多魚鳥,東北隔大山與車師接。敦薨之水,自 西海逕尉犁國,國治尉犁城,西去都護治所三百里, 北去焉耆百里。其水又西,出沙山鐵關谷,又西南流, 連城別注,裂以為田桑。弘羊曰:「臣愚以為連城以西, 可遣屯田,以威西國」,即此處也。其水又屈而南,逕渠 犁國西,故《史記》曰:「西有大河」,即斯水也。又東南流,逕 渠犁國,治渠犁城,西北去烏壘三百三十里。漢武帝 通西域,屯渠犁,即此處也。南與精絕接,東北與尉犁 接,又南流注于河。《山海經》曰:「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 澤。」蓋亂河流自西南注也。河水又東逕墨山國南,治 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

河水又東,逕注賓城南,又東逕樓蘭城南,而東注 蓋發田土所屯,故城禪國名耳。

河水又東,注于泑澤。即《經》所謂蒲昌海也。水積鄯 善之東北,龍城之西南。龍城故姜賴之靈胡之大國 也。蒲海溢,盪覆其國,城基尚存。而至元晨發西門,暮 達東門,澮其岸,岸餘溜,風吹稍成龍形,皆西面向海, 因名龍城。地廣千里,皆為鹽而剛堅也。此注譌錯難以意通據御 覽所引涼州異物志云姜賴之虛今稱龍城恆溪無道以感天庭上帝赫怒海溢盪傾剛鹵千里蒺藜之 形其下有鹽累碁而生即此事也行人所逕畜產,皆布氈臥之,掘發 其下,有大鹽,方如巨桃。宋本作枕以次相累,類霧氣雲浮, 寡見星日,少禽多鬼怪。西接鄯善,東連三沙,為海之 北隘矣,故蒲昌亦有鹽澤之稱也。《山經海》曰:「不周之 山,北望諸毘之山,臨彼岳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之 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者也。東至玉門、陽關一千三 百里,廣袤三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減,其中洄湍電 轉。電御覽作雷為隱淪之脈。當澴流之上。飛禽奮翮於霄 中者。無不墜於淵波矣。即河水之所潛而出於積石 也。

又東入塞,過敦煌、酒泉、張掖郡南。河自蒲昌,有隱 淪之證,並間關入塞之始,自此經當求實致也。河水 重源,又發于西塞之外,出於積石之山。《山海經》曰:「積 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山也,萬物 無不有焉,《禹貢》所謂「導河自積石」也。山在西羌之中, 燒當所居也。延熹二年,西羌燒當犯塞,護羌校尉段 熲討之,追出塞,至積石山,斬首而還。司馬彪曰:西羌 者,自析支以西,濱於河首,在右居也。河水屈而東北 流,逕於析支之地,是為河曲矣。應劭曰:《禹貢》,析支屬 雍州,在河關之西,東去河關千餘里,羌人所居,謂之 河曲羌也。東北逕歷敦煌、酒泉、張掖南。應劭《地理風 俗記》曰:敦煌酒泉,其水甘若酒味故也。張掖,言張國 臂掖,以威羌、狄。《說文》曰:「郡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 縣,縣有四郡。」故《春秋傳》曰:「上大夫縣,下大夫郡。」至秦 始置三十六郡以監縣矣。從邑君聲。《釋名》曰:郡,群也, 人所群聚也。黃義仲《十三州記》曰:郡之言君也,改公 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郡守專權,君臣之禮彌崇。 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為元首,邑以載民,故 取名「於君,謂之郡。」《漢官》曰:「秦用李斯議,分天下為三 十六郡。」凡郡,或以列國,陳、魯、齊、吳是也;或以舊邑,長 沙、丹陽是也;或以山陵,太山、山陽是也;或以川源,西 河、河東是也;或以所出,金城,城下得金酒泉,泉味如 酒,豫章樟樹生庭,鴈門鴈之所育是也;或以號令,禹 合諸侯,大計東冶之山,會計國名,會稽是也。河逕其 南,而纏絡遠矣。

河水又自東河,曲逕西海郡南。漢平帝時,王莽秉 政,欲耀威德,以服遠方,諷羌獻西海之地,置西海郡 而築五縣焉。周海亭燧相望。莽篡政紛亂,郡亦棄廢。 河水又東逕允川,而歷大榆、小榆谷北。羌迷唐,鍾 存所居也。永元五年,貫友代聶尚為護羌校尉,攻迷 唐,斬獲八百餘級,收其熟麥數萬斛,於逄留河上築 城以盛麥,其作大船,於河峽作橋渡兵,迷唐遂遠依 河曲。永元八年,迷唐復與鍾存東寇而還。十年,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