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公命瑕父、呂甥邑於虢都。」《地理志》曰:「北虢也,有天子 廟。王莽更名勤田。」應劭《地理風俗記》:「城南大河之陽 也。」

河水又東,沙澗水注之。北出虞山,東南逕傅巖,歷 傅說隱室前,俗名之為聖人窟。孔安國傳:「傅說隱于 虞虢之間」,即此處也。傅巖東北十餘里,即巔軨坂也。 《春秋左傳》所謂「入自巔軨」者也。有東西絕澗,左右幽 空,窮深地壑中則築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謂之為軨 橋也。傅說傭隱,止息於此,高宗求夢得之是矣。橋之 東北有虞原,上道東有虞城,堯妻舜,以嬪於虞者也。 周武王以封太伯弟虞仲於此,是為虞公。太原,《地記》 所謂北虞也。城東有山,世謂之五家冢,冢上有虞公 廟。《春秋穀梁傳》曰:「晉獻公將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 屈產之乘,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晉國之寶也』。 曰:『是取中府置外府也』。公從之。及取虢,滅虞,乃牽馬 操璧,璧則」猶故,馬齒長矣。即宮之奇,所以謂虞、虢其 猶輔車相依,脣亡則齒寒,虢亡虞亦亡矣。其城北對 長坂二十許里,謂之虞坂。戴延之曰:「自上及下,七山 相重。」《戰國策》曰:「昔騏驥駕鹽車,上於虞坂,遷延負轅 而不能進。」此蓋其困處也。橋水東北山溪中有小水, 西南流,沙澗亂流,逕大陽城東,河北郡治也。澗水南 流,逕注于河。河水又東,右一作南左右積石、土柱二溪, 並北發大陽之山,南流入于河。是山也,亦通謂之為 薄山矣。故《穆天子傳》曰:「天子自監。」舊本作臨己丑,「南登于 薄寘軨之鄧,乃宿于虞」是也。

又東過砥柱間。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 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 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決,水流疏分,指狀 表目,亦謂之三門矣。山在虢城東北,大陽城東也。《搜 神記》稱齊景公渡於江,沈之河,黿銜左驂,沒之,眾皆 惕。古冶子于是拔劍從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 砥柱之下,乃黿也。左手持黿頭,右手挾左驂,燕躍鵠 踴而出,仰天大呼,水為逆流三百步,觀者皆以為河 伯也。亦或作江沅字者也。若因地而為名,則宜在蜀 及長沙。按《春秋》,此二土並景公之所不至,古冶子亦 無因而騁其勇矣。劉向敘《晏子春秋》,稱古冶子曰:「吾 嘗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從而 殺之。視之乃黿也,不言江、沅矣。又考《史遷記》云:景公 十二年,公見晉平公。十八年,復見晉昭公。旌軒所指, 路直斯津。從黿砥柱,事或在茲。又云:「觀者以為河伯 賢於江、沅」之證,河伯本非江神,又可知也。

河之右,則崤水注之。出河南盤崤山,西北流,水上 有梁,俗謂之鴨橋也。歷澗水東北流,與石崤水合。水 出石崤山,山有二陵: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北陵,文王 所避風雨矣。言山徑委深,峰阜交蔭,故可以避風雨 也。秦將襲鄭,蹇叔致諫而公辭焉。蹇叔哭。子曰:「吾見 其出,不見其入。晉人禦師,必於崤矣,余收爾骨焉。」孟 明果覆秦師於此。崤水又北,左右合西水,亂流注于 河。

河水又東,千崤之水注焉。水南導於千崤之山,其 水北流,纏絡二道。漢建安中,曹公西討巴漢,惡南路 之嶮,故更開北道,自後行旅,率多從之。今山側附路 有石銘云:「晉太康三年,弘農太守梁柳修復舊道。」太 崤以東,西崤以西,明非一崤也。西有二石。又南五六 十步臨溪,有《恬漠先生翼神碑》,蓋隱斯山也。其水北 流注於河,河水翼岸夾山,巍「峰岐舉。群山疊秀,重嶺 干霄。鄭元按《地說》,『河水東流,貫砥柱,觸閼流』。」今世所 謂砥柱者,蓋乃閼流也。砥柱當在西河,未詳也。余按: 鄭元所說,非自西河,當無山以礙之。自砥柱以下,五 戶以上,其間一百二十里,河水竦石桀出,勢連襄陸, 蓋亦禹鑿以通河,疑此閼流也。其山雖闢,尚梗湍流, 激石雲洄,澴波怒溢,合有一十九灘,水流迅急,勢同 三峽,破害舟船,自古所患。漢鴻嘉四年,楊焉言「從河 上下,患砥柱隘,可鑴廣之。」上乃令焉鑴之,裁沒水中, 不能復去,而令水益湍怒,害甚平日。魏景初二年二 月,帝遣都督沙兵。一作沙丘部監運、諫議大夫《寇茲帥》脫一 工字五千人,歲常修治平河岨。晉泰始三年五月,武帝 遣監運太中大夫趙國都匠中郎將河東樂世,帥眾 五千餘人,修治河灘。事見《五戶祠銘》。雖世代加功,水 流漰渀,濤波尚屯,及其商舟是次,鮮不踟躕難濟,故 有「眾峽諸灘」之言。五戶,灘名也。有神祠,通謂之「五戶 將軍」,亦不知所以也。

又東過平陰縣北,又東至鄧,清水從西北來注之。 清水出清廉山之西嶺,世亦謂清營山。其水東南流 出峽,峽左有城,蓋古關防也。清水歷其南,東流逕皋 落城北。服虔曰:「赤翟之都也。」世謂之倚亳城,蓋讀聲 近,傳因失實也。《春秋左傳》所謂「晉侯使太子申生伐 東山皋落氏」者也。與倚亳川水合,水出北山礦谷,東 南流注于清。清水又東逕清廉城南,又東南流,又會 南溪,溪水出南山而東注清水。又東合棗澗水。水出 左人嶺下南流,俗謂之「扶蘇水。」又南歷奸苗北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