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號,特命翰林學士承旨歐陽元製《河平碑文》,以旌勞 績。元既為河平之碑,又自以為司馬遷。班固記河渠 溝洫,僅載治水之道,不言其方,使後世任斯事者無 所考則。乃從魯訪問方略,及詢過客,質吏牘,作《至正 河防記》,欲使來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其言曰:「治河 一也,有疏、有濬、有塞,三者異焉,釃河之流,因而導之 謂之疏,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謂之濬;抑河之暴,因而 扼之謂之塞。疏濬之別有四:曰生地,曰故道,曰河身, 曰減水。河生地有直有紆,因直而鑿之,可就故道。故 道有高有卑,高者平之以趍卑,高卑相就,則高不壅, 卑不瀦,慮夫壅生潰,瀦生堙也。河身者,水雖通行,身 有廣狹,狹難受水,水益悍,故狹者以計闢之;廣難為 岸,岸善崩,故廣者以計禦之。減水河者,水放曠則以 制其狂,水隳突則以殺其怒。」治堤一也,有剏築、修築、 補築之名,「有剌水堤,有截河堤,有護岸堤,有縷水堤, 有石船堤。」「治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龍尾、欄頭、馬頭 等埽。其為埽臺及推捲、牽制、薶掛之法,有用土、用石、 用鐵、用草、用木、用杙、用緪之方。「塞河」一也,有缺口,有 豁口,有龍口。缺口者,已成川。豁口者,舊常為水所豁, 水退則口下於堤,水漲則溢出於口。龍口者,水之所 會,自新河入故道之潨也。此外不能悉書,因其用功 之次第,而就述於其下焉。其濬故道深廣不等,通長 二百八十里,百五十四步而強。功始自白茅,長百八 十二里;繼自黃陵岡,至南白茅,闢生地十里。口初受 廣百八十步,深二丈有二尺已下,停廣百步,高下不 等,相折深二丈及泉。曰停曰「折」者,用古算法,因此推 彼,知其勢之低昂,相準折而取勻停也。南白茅至劉 莊村接入故道十里,通折墾廣八十步,深九尺。劉莊 至專固百有二里二百八十步,通折停廣六十步,深 五尺。專固至黃固墾生地八里,面廣百步,底廣九十 步,高下相折,深丈有五尺。黃固至合只口,長五十一 里八十步,相折停,廣墾六十步,深五尺。乃濬凹里減 水河,通長九十八里百五十四步。凹里村缺河口生 地,長三里四十步。面廣六十步,底廣四十步,深一丈 四尺。自凹里生地以下舊河身至張贊店,長八十二 里五十四步。上三十六里,墾廣二十步,深五尺;中三 十五里,墾廣二十八步,深五尺;下十里二百四「十步, 墾廣二十六步,深五尺。張贊店至楊青村接入故道, 墾生地十有三里六十步,面廣六十步,底廣四十步, 深一丈四尺。其塞專固缺口,修堤三重,并補築凹里 減河南岸豁口,通長二十里三百十有七步。其刱築 河口前第一重西堤,南北長三百三十步,面廣二十 五步,底廣三十三步。樹置樁橛」,實以土牛,草葦雜梢 相兼,高丈有三尺。堤前置龍尾大埽,言「龍尾」者,伐大 樹連梢繫之堤旁,隨水上下,以破囓岸浪者也。築第 二重正堤,并補兩端舊堤,通長十有一里三百步。缺 口正堤,長四里,兩堤相接,舊堤置樁堵閉,河身長百 四十五步,用土牛草葦梢相兼修築,底廣三十步,修 高二丈。其岸上「土工修築者,長三里二百十五步有 奇,高廣不等,通高一丈五尺。補築舊堤者,長七里三 百步,表裏倍薄,七步增卑六尺,計高一丈。築第三重 東後堤,并接修舊堤,高廣不等,通長八里。補築凹里 減水河南岸豁口四處,置樁木草土相兼,長四十七 步。」於是塞黃陵全河水中及岸上修堤長三十六里 「百三十六步。其修大堤防水者二,長十有四里七十 步。其西復作大堤防水者一,長十有二里百三十步。 內剏築岸上土堤,西北起李八宅西堤,東南至舊河 岸,長十里一百五十步,顛廣四步,趾廣十餘步,高丈 有五尺。仍築舊河岸至入水堤,長四百三十步,趾廣 三十步,顛殺其六之一,接修入水兩岸埽堤並行。作 西埽者,夏人水工徵自靈武;作東埽者,漢人水工徵 自近畿。」其法以竹絡實以小石,每埽不等。以蒲葦綿 腰索徑寸許者從鋪,廣可一二十步,長可二三十步。 又以曳埽索綯徑三寸或四寸,長二百餘尺者衡鋪 之,相間。復以竹葦麻檾大繂長三百尺者為管心索, 就繫綿腰索之端於「其上,以草數千束,多至萬餘,勻 布厚鋪於綿腰索之上,櫜而納之。丁夫數千,以足踏 實,推卷稍高,即以水工二人立其上,而號於眾,眾聲 力舉,用小大推梯,推卷成埽,高下長短不等,大者高 二丈,小者不下丈餘。」又用大索或五為腰索,轉致河 濱,選健丁操管心索,順埽臺立踏,或掛之臺中鐵貓 大橛「之上,以漸縋之。下水埽後,掘地為渠,陷管心索 渠中以散草厚覆築之,以土其上復以土牛、雜草小 埽,稍土多寡、厚薄先後,隨宜修疊為埽臺,務使牽制 上下,縝密堅壯,互為掎角,埽不動搖。日力不足,火以 繼之。」積累既畢,復施前法「卷埽以厭先下之埽。量水 淺深,置埽厚薄疊之,多至四埽而止。兩埽」之間置竹 絡,高二丈或三丈,圍四丈五尺,實以小石,土牛既滿, 繫以竹纜。其兩旁並埽密下大樁,就以竹絡上大竹 腰索繫於樁上。東西兩埽及其中。竹絡之上,以草土 等物築為埽臺,約長五十步或百步。再下埽,即以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