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以事歸,獲「接乎辭色,奚假予之陋識,而斯河之所從 來以釋哉?特以發子之志,舒子之才,無荒」子乃謝曰: 「異哉!吾生于茲,長于茲,多學博文,為眾所推。胡屢中 之賜,見忸于抱甕灌畦。」既而幡然改曰:「義理不窮,所 知罔廓。乃知邇言可察,芻蕘可採。況子之言,誠務所 當急,苟徒遠大是望,而不思拯天下之溺,雖學聖賢, 夫又何益?」老翁大笑,予亦躍躍,乃與長揖而別。吾將 冀此一清,獻頌于九重之闕。

《治河論上》
邵寶

萬世言治水者必曰禹治水,而不法禹,可乎?孟子曰: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水之所以為水,禹之所以為治, 無出此矣。河也者,天下之水之大道也。禹之治水,其 詳見於《禹貢》。其曰「『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 東至于砥柱,又東至于孟津,東過汭、洛,至于大伾,北 過洚水,至于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 者,皆順導之法,初無逆障之說,故能成府事之功而 天下稱神,其極至於地平天成」焉。由今觀之,其所空 之地甚廣,所處之勢甚易,所求之效甚小,是故其成 功也如此。今之治水也,其去禹也遠矣,而所空之地 乃狹於禹,所處之勢乃難於禹,所求之效乃大於禹, 欲其成功,不亦難乎?何謂所空之地「狹於禹?」蓋禹之 導河,自大伾以下,分播合同,隨其所之而疏之,不與 爭利,故水得其性而無衝決之患。非無衝決也,彼自 衝決,而非吾之所得與也。今夫一杯之水,舉而注之 地,必得方尺方能容之,其勢然也。河自大伾以上,水 之在杯者也;大伾以下,水之在地者也。以在地之水, 而欲拘束周旋如在杯之時。大禹不能,而況他人乎? 今河南、山東郡縣,棋布星列,官亭民舍,相比而居。凡 禹之所空以與水者,今皆為吾有。蓋吾無容水之地, 而非水據吾之地也,固宜其有衝決之患也。故曰:「所 空之地狹于禹。」何謂所處之勢難於禹?蓋嘗觀禹之 治矣,隨處施工,初無窒礙,亦無拘限。今北有臨清,中 有濟寧,南有徐州,皆轉漕要路。而汴省在西南,又為 宗藩所在,左盼右顧,前瞻後望,動則掣肘。使水有知, 尚不能使之必隨吾意,況水無情物也,其能逶迤曲 折以濟吾之事哉?故曰:「所處之勢難于禹。」何謂所求 之效大于禹?蓋禹之所以為治,去其墊溺之害而已, 此外無求焉。今則賴之以漕,不及汴矣,又恐壞臨清 也;不及臨清矣,又恐壞濟寧也;不及濟寧矣,又恐壞 徐州也;使皆無壞,又恐漕渠不足于運也。了是數者, 而後謂之治。故曰:所求之效大于禹。以若地,處若勢, 求若效,雖使禹復生,恐其難矣。而或者猶譊譊然曰: 某為上策,某為下策,某為中策。則惑之甚也。然則奈 何哉?蘇子曰:「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也,求其大治, 必至於大亂。先王知其然,是故以不治治之。治之以 不治者,乃所以深治也。」《某于河》亦云。

《治河論下》
前人

夫所謂治之以不治者,非不欲治之也,蓋難于其治 也。難于其治而遂不之治,則其患有不可勝言者。君 子顧忍坐視吾無辜之百姓受茲酷烈哉!今夫人有 病,其勢篤且死也,將求醫以治之歟?抑亦委之于不 醫歟?委之于不醫,是待死而已矣。是故謂河之不必 治者,待死而委之于不醫者也。苟知求醫矣,而謂可 恃以必不死,且至千百年之壽,此所謂不惟無益,而 又害之。今之治河者,何以異是?故亦治之以不治而 已矣。蓋河自周定王時北徙漢氏而下,決東郡,決瓠 子,決魏之館陶,分屯氏,決清河靈、鳴犢口,其變非一。 議者或欲疏禹之故道,或欲塞所決之口,或欲分流 以殺其衝決之勢,或欲築隄以障其泛濫之虞,或又 有望氣用數,而謂人力強為未必可以應天者,載考 前史,歷歷可見,亦今日治河者之所熟講而飫聞者 也。雖成敗得失,不能無辨,然譬之醫者,其皆一方乎? 苟不問其緩急先後,執一方而求病愈,則歸咎于方, 豈方之罪哉,用方者之罪也。取古之方,隨其緩急先 後而用之,此所謂治之以不治者也。故如漕渠急,則 張秋等壩,所當先築而疏故道,塞新決,分流諸派次 焉。故道若高,則不必于必疏,新流若下,則不必于必 塞。其間泛出傍溢,或用疏法,或用塞法,以水治水,吾 無容心。故曰:「取古之方,隨其緩急先後而用之。」此之 謂也。今河之為患,如一人之身而具百病者也,朝輕 而夕重,表減而裏加,雖有盧、扁,不能使之全愈也。故 必得良醫師坐守其側,切脈觀色,聽其聲音,察其寒 熱,究其病之所由,起盡心力救之如前。所謂「取古之 方,隨其緩急先後而用之者,幸而愈則調理如故,不 幸而復發于此,則改圖而治之。」是故有求醫,無遣醫, 藥餌常備,攻治常施,而不必其成功,要于不死而已 矣。故曰:「治之以不治。」今治河之大臣,良醫師也;工與 料,藥餌也。凡所謂疏塞分築之類,攻治之法也。為今 之計,宜常設總理大臣,更置其屬,頻巡視,謹調護,任 滿則代,或加命,使仍其職,而不必其功之成,備工與 料,而惟其所用焉可也。然大臣之任,其事在朝廷;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