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1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長檢巡,深為濟要。逐旬遣縣令看行,稍恐煩勞,堤長 可差,縣令宜止。」

天福三年二月,楊光遠進《黃河衝注水勢圖》。

《兗州府志》:「天福三年冬十月,河決鄆州。」

《五代史高祖本紀》:天福四年「秋八月己亥朔,河決博 平。」

六年九月丁丑,吐谷渾使白可久來。河決中都,入于 㳫河。 冬十月,河決滑、濮、鄆、澶州。

《文獻通考》:「天福六年九月,河決於滑州,一溉東流,居 民登丘家,為水所隔,詔所在發舟船以救之。兗州、濮 州界皆為水所漂溺。兗州奏『河水東流,闊七十里,水 勢南流入㳫河及揚州河』。」 《五代史高祖本紀》:「天福七年三月,歸德軍節度使安 彥威塞決河於滑州。」

《安彥威傳》:「晉高祖入立,拜彥威北京留守,徙鎮歸德。 是時河決滑州,命彥威塞之。彥威出私錢募民治隄, 遷西京留守。」

《冊府元龜》:天福七年三月己未,宋州節度安彥威奏 到滑州修河堤。時以瓠子河漲溢,詔彥威督諸道軍 民,自豕韋之北築堰數十里,給私財以犒民,民無散 者,竟止其害,鄆、曹、濮賴之。以功加邠國公。詔於河決 之地建碑立廟。四月,詔曰:「近年以來,大河瀕決,漂盪 人戶,妨廢農業。言念蒸黎,因茲凋弊。凡居牧守,皆委 山河,既已在封巡,所宜專切。起今後宜令沿河廣晉 開封府尹逐處觀察防禦使刺史等,並兼河堤使名 額,任便差選職員,分擘勾當。有堤堰薄怯,水勢衝注 處,預先計度,不得臨時失於防護。」

《五代史出帝本紀》:開運元年「六月丙辰,河決滑州,環 梁山,入於汶、濟。」

《續文獻通考》:「開運元年,滑州河決,注曹、單、濮、鄆之境, 詔發數道丁夫塞之。」

《山東通志》:「晉羊使君,開運二年守博州,河溢城沒。使 君祝天,免生民墊溺,願以身代。乃投水而死。」

《五代史?出帝本紀》開運三年「夏六月己丑,河決魚池, 大饑,群盜起。秋七月,大雨水,河決楊劉、朝城、武德。八 月辛酉,河溢歷亭。九月,河決澶、滑、懷州。癸卯,大雨霖, 河決臨黃。冬十月,河決衛州。丙寅,河決原武。」

《續文獻通考》:「開運三年秋七月,河決楊劉,西入莘縣, 廣四十里,自朝城北流。」

《宋史楊昭儉傳》:「昭儉字仲寶,後唐長興中登進士,晉 使為河南少尹。時河決數郡,大發丁夫,以本部帥董 其役,既而塞之。晉少主喜,詔立碑記其事。昭儉表諫 曰:『陛下刻石紀功,不若降哀痛之詔;摛翰頌美,不若 頒罪己之文』。言甚切至。少主嗟賞之,卒罷其事。」 《五代史漢隱帝本紀》:「乾祐元年夏四月戊子,河決原 武。五」月,乙亥,河決滑州。

《河南通志》:乾祐三年夏六月,河決鄭州。補闕盧振上 言,「臣伏見汴河隄兩岸隄堰不牢,每年漬決,正當農 時,勞民役眾。以臣愚見,沿汴水訪河故道陂澤處,置 立斗門,水漲溢時以分其勢,即澇歲無漂沒之患,旱 則獲澆溉之饒,庶幾編甿,差免勞役。」

《續文獻通考》:「周太祖廣順二年,河決鄭、滑。」

《河南通志》:「廣順二年十有二月,河決鄭州。時周主以 河決為患,王峻請自行視,遂塞之。」

《冊府元龜》:廣順三年正月辛未,詔樞密使王峻巡視 河堤。峻請行,故從之。三月,澶州言:「天福十一年,黃河 自觀城縣界楚里村堤決,東北經臨黃、觀城兩縣,隔 絕村鄉人戶。今觀城在河北,隔三村在河南。今臨黃 在河南,隔八村在河北。官吏節級徵督賦租,取路於 州橋,迂曲數百里,每事多違程限。其兩縣所隔村鄉, 擬迴換管係,所冀便於徵督修堙補堤岸,河流復故, 兩縣仍舊收管。」從之。五月,遣客省副使齊藏珍等三 人簡視原武河堤。六月,鄭州夫一千五百人修原武 河堤。宿州言,遣虎犍廂主何徽率兵往靈河修堤。八 月,河陰新堤壞三百步,遣中使於贊往相度修治。九 月,滑州臼重贊言,「臣自部署堙塞六名鎮河堤。」 世宗顯德元年十一月戊戌,命宰臣李穀往鄆、齊管 內相度修築河堤。

《續文獻通考》:「顯德元年,遣使分塞決河。十一月,河堤 成。初,自楊劉至博州百二十里,連年東潰,環古堤而 出,灌齊、棣、淄諸州。至是,遣李穀塞之,堤成。」

《兗州府志》:「顯德初年,河決東平楊劉口。宰相李穀監 治隄,自陽榖扺張秋以遏之,水患少息。然決河不復 故道,離而為赤河。」

《冊府元龜》:顯德二年三月壬午,李穀治河堤迴見:「先 是,河水自楊劉北至博州界一百二十里,連歲決岸 而為派者十有二焉。復匯為大澤,漫漫數百里。又東 北壞古堤而出,注齊、棣、淄、青,至於海澨,壞民廬舍,占 民良田,殆不可勝計。流民但收野稗,捕魚而食,朝廷 連年命使視之,無敢議其工者。帝嗟東民之病,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