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按《滑縣志》,「衛河自濬縣流至縣北七十里草坡北入 內黃縣界。」

按《內黃縣志》:「衛河在縣西,自濬縣來,至五龍塢遶而 過城,東北入大名縣界。」

按《大名縣志》「衛河在縣治南三里許,自淇門入濬縣 界,受淇、湯諸水,經內黃與漳水合,東北至縣境鞭馬 集北,又東北注龍王廟,達臨清,至直沽入海,同濟漕 運,故一名御河。」

按《山東通志》:衛河源出河南衛輝府輝縣搠刀泉即 百泉,經衛輝府新鄉等處,合淇、漳二水,逾館陶至臨 清州入漕,即漕衛交會處。

按《館陶縣志》:「衛河在縣西二里,自大名府境流逕縣 境,至臨清與汶水合,為今漕渠,北入海。隋疏為永濟 渠。其征高麗,因御樓船過此,又名御河。」

按《臨清州志》:「衛水為永濟渠始,隋煬帝導衛輝蘇門 山百門泉,東北引淇、滏漳洹之水為大河,又以巡幸, 賜名御河,或曰漢屯氏河即此。流八百里為元城,又 百五十里入臨清。」

衛河源出衛輝府,東北流九百五十里,達州境。「汶河」, 發源泰安萊蕪,至堽城,挾沂泗南入漕,北流四百五 十里,達州境。州受兩河之水,合流北放,千一百七十 里,抵大通河。距京師百六十里。

百泉部藝文一

《百泉記          》明·李濂

詩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又曰:「源泉在左。」斯蓋謂共 城之百泉,實衛源云。共城西北七里有蘇門山,一曰 百門山,乃百泉始出之山,其地巖谷幽邃,林樾茂密, 古名士多卜居焉。今歲暮春,膏車西邁,逾二日止百 泉書院,肅謁先師像,遂登蘇門,徘徊嘯臺,慨焉懷孫 登之為人。史稱登居蘇門土窟中,好讀《易》,常撫一絃 琴,阮籍往候之,與言,終不答。退至山半,聞山巔有聲 若鸞鳳,乃登嘯也。嵇康從之,三年不言。臨別,康強之 言,登曰:「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人生而有才,而不 用其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識 真,所以全其年。」味斯言也,其善體《易》者。仙人巖在蘇 門,有仙人足跡,巖石上刻曰「仙人跡。」下嘯臺迤邐西 轉,約里半許,至康節安樂窩,拜其遺像。康節范陽人, 幼從父古徙共城,遂築室百泉之上,名其所居曰「安 樂窩。」布裘蔬食,躬爨以養父,而李之才適攝共城令, 遂授以數學,後人於此建祠專祀云。出窩東行南下, 入三仙洞,內塑丘、劉、譚三真人像,乃其修真處也。或 以是為登舊居之土窟,誤矣。降洞游集仙資福宮,實 書院之左鄰,乃蔡氏園址也。而院西牆下有古白楊 樹十四株,大可蔽牛,蓋數百年物也。過院為思親亭, 在蘇門之麓。許師可為衛輝路總管,以其父魯齋嘗 寓共城,思之為立亭。過亭為衛源廟,廟世稱靈源公, 殿曰「清輝」,郡邑之得名曰「輝」以此。宋元皆封王,至洪 武初,釐正祀典,改稱衛源之神,禱雨輒應。廟中碑刻, 具載唐、宋以來褒封之典。近廟有湧金亭,泉仰出,縷 縷千萬窠,匯為巨池。池方廣一頃餘,水泠泠澄白日, 照之如金,故名。中有菰蒲荇藻魚蟹之饒。亭正壁有 蘇東坡書「蘇門山湧金門」六大字,且多宋、元來名士 題詠。埒湧金翼然而相對者,噴玉亭也。亭中有石碣, 上刻「靈源」二大字,即俗所謂聖井者。而看花樓乃在 湧金亭南池水中,盛夏蓮荷芬郁,翠色上浮,扶疏蔥 蒨。今改為穠翠亭,亭左曰洗心亭,右曰雲橋,實為中 流勝概。薄暮,移酌穠翠亭,坐聞棹歌漁唱於蒹葭洲 渚之間,而泉流觸石,怒響作噌吰鏜鎝之聲,晝夜不 絕。余倚欄四顧,波光接天,沙鷗水鳥,飛鳴下上者,殆 不可數。時春雨初晴,岸花雜吐,酒酣起舞,逸興浩發。 於是援筆賦詩,書諸亭上,而又為記,「以紀一時勝游」 云。

衛源遊覽記        董廷珪

天順庚辰秋九月,自汴之衛抵輝邑,山水明媚,元《元 豐樂》。聞有衛源廟者,肇于隋宋,慶曆間撤新之。廟之 神世以王爵主水利,歲時致祭。又山曰「蘇門」,水曰「百 泉」,亦奇觀也。乃齎瓣香,從數騎出西門五里所造。其 廟果宋舊貫,規畫不類常廟前聞人之經遊者,代有 石刻。東有老子石洞,西有邵康節安樂窩,誠古跡也。 然其勝狀,則在百泉之一水焉。《詩》曰:「毖彼泉水,亦流 于淇。」百泉是已。泉分道出廟前之石隙中,瀦而為池, 池中有亭,曰「百泉」,曰「湧金」,蘇文忠公親為題扁,跨石 梁通之,蓋覽勝之所典儀者。導吾登眺其上,從者皆 儒流。時霽景開明,商飆不作,秋水長天,一碧萬頃,心 甚樂之。因憑欄縱觀泉珠之躍。方其洶湧,水底累累 然,穿層碧而起,類若萬斛之珠,噴諸淵海。及夫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