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明會典》。「正德十二年,河溢武城縣,壞城郭田廬,命官 修濬。」

《兗州府志》:「李思孝,曹縣人。家貧,親老,傭作以養。親終, 廬墓三年,朝夕哭泣。正德庚辰,河決侵墓,棲於墓頂, 累日不食。縣官親詣墓所,給以粟帛,仍表其門。 趙克銳曹縣人。邑庠生。母卒,結廬墓側,衣縗啜粥,負 土增築,三年不替。河決陷城,平地水深一丈,惟據墓 頂號哭,不肯捨去,里人歎服。」

《山東通志》:「馮昱字景陽,濮州人。累遷河南副使。先是 塞河決,財費數萬。昱建順導之策,河患乃息。」

《鎮江府志》:「于湛字瑩中,金壇人。正德六年進士。擢右 副都御史,巡撫陝西。會黃河徙,徐、呂二洪涸,運道艱 阻,遷總督河道。鑿野雞岡河九十餘里以達運河。因 極言海運非策,條奏治河七事,塞白馬諸湖決口,河 患以平。」

《江寧府志》:「王以旂字士招,江寧人。登正德辛未進士, 歷官兵部右侍郎。是歲徐呂洪竭,漕舟滯不行,遣以 旂督治。至則先求故道,視泉脈,循經流,塞分殺,自徐 洪南抵沽頭垔,增置閘,又相地形引水,塹築土壩,河流 時匯,漕舸皆如期達京師。汶上、寧陽之間有水櫃四, 勢豪浸沒,詭獻德邸,藉灌溉為私利。以旂上言,水櫃 以備蓄洩,河溢則懸河以入湖,河澀則懸湖以入河。」 遂任怨力復之,至今賴焉。

《兗州府志》:「趙景鸞,河南臨潁人。正德間,以舉人知曹 縣,廉正公平,嘗築城堤,密樹以柳。越明年,河大決,邑 免漂溺,至今德之。」

《江南通志》「高」𣻝字升之。正德辛巳進士。陞河南按察 司副使。會河決睢州。𣻝「為鑿孫繼口塞河二百二十 五里,以疏橫流,復扈運口九十里,漕運賴之。」詔增俸 一級。

《淮安府志》:「佟應龍,山陽人。正德辛巳進士,歷工部郎 中,出理河道。河決張秋,公深思詳畫,不日就塞,運道 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