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在睢陽縣之東北。闞駰《十三州記》曰:「不言入而言被 者,明不常入也,水盛方乃覆被矣。」澤水淼漫,俱鍾睢、 泗,故《誌》有「睢陵入淮」之言,以通苞、泗名矣。然諸水注 泗者多,不止此,可以終歸泗水,便得擅通稱也。或更 有泗水亦可,是水之兼其目,所未詳也。

又東過昌邑縣北。菏水又東,逕昌邑縣故城北。《地 理志》曰:「縣故梁也。漢景帝中元六年,分梁為山陽國。 漢武帝天漢四年,更為昌邑國,以封昌邑王賀。賀廢 國除,以為山陽郡,王莽之鉅野郡也。後更為高平郡。」 後漢沇州縣令王密懷金謁東萊太守楊震,震不受, 是其慎四知處也。大城東北有金城,城內有《沇州刺 史河東薛棠像碑》。以「郎中拜剡令,甘露降園,熹平四 年遷州,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樹,從事馮巡、主薄華操 等相與褒樹,表勒棠政。」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陽楊叔 恭碑》,「從事孫光等以建寧四年立。」西北有《東太山成 人班孟堅碑》,「建和十年尚書右丞拜沇州刺史,從事 秦。」當作闉等刊石《頌德政碑》咸列焉。 又東過金鄉縣南。《郡國志》曰:山陽有金鄉縣。河水 逕其故城南,世謂之「故縣。」城北有金鄉山也。

又東過東緡縣北。濟水又東,「逕漢平狄將軍扶溝侯 淮陽朱鮪冢。」墓北有石廟。濟水又東,逕東緡縣故 城北,故宋地。《春秋?僖公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十 三州記》曰:「山陽有東緡縣。」鄒衍曰:「余登緡城以望宋 都者也。」後漢世祖建武十一年,封馮異長子璋為侯 國也。

又東過方與縣北,為菏水。濟水東逕重鄉城南。《左 傳》所謂「臧文仲宿於重館」者也。菏水又東,逕武棠亭 北,《公羊》以為濟上邑也。城有高臺二丈許,其下臨水, 昔魯侯觀魚於棠,謂此也。在方與縣故城北十里,《經》 所謂菏水也。水又東,逕泥母亭北,《春秋左傳·僖公七 年》「秋,盟于甯母,謀伐鄭也。」菏水又東,與鉅野黃水合。 菏、濟別名也。黃水上承鉅澤諸陂,澤有濛澱、育。一作昔 陂黃湖水東流,謂之「黃水。」又有薛訓渚水自渚歷薛 村前,分為二流,一水東注黃水,一水西北入澤,即洪 水也。黃水東南流,水南有漢荊州刺史李剛墓。剛字 叔毅,山陽高車人。按郡國志山陽郡有高平縣此作高車誤熹平元年卒。 見其碑有石闕祠堂、石室三間,椽架高丈餘,鏤石作 椽,瓦屋。施平天造方井,側菏梁柱,四壁隱起,雕刻為 君臣官屬、龜龍鳳之文,飛禽走獸之像,作制工麗,不 甚傷毀。黃水又東逕鉅野縣北。何承天曰:「鉅野湖澤 廣大,南通洙、泗,北連清濟,舊縣故城正在澤中,故欲 置戍於此城。城之所在,則鉅野澤也。」衍東北出為大 野矣。昔西狩獲麟,於是處也。《皇覽》曰:「山陽鉅澤縣有 肩髀冢,重聚大小與闕冢等。」史記注引皇覽作闞冢傳言,蚩尤 與黃帝戰,剋之於涿鹿之野,身體異處,故別葬焉。黃 水又東,逕咸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經》書「焚咸丘」者也。 水南有金鄉,縣之東界也。金鄉數山,皆空中穴口,謂 之隧也。戴延之《西征記》曰:焦氏山北數山,有漢司隸 校尉魯恭,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鑿而得 金,故曰金鄉山。山形峻峭,冢前有石祠、石廟,四壁皆 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弟子 七十二人形像,像邊皆刻石記之,文字分明。又有石 床,長八尺,磨瑩鮮明,叩之聲聞遠近。時太尉從事中 郎傅珍之、諮議參軍周安穆折敗石床,各取去。為魯 氏之後所訟,二人並免官。焦氏山東即金鄉山也,有 冢謂之秦王陵,山上二百步,得冢口,塹深十丈,兩壁 峻峭,廣二丈。入行七十步,得埏門。門外左右皆有空, 可容五六十人,謂之「白馬空。」埏門內二丈,得外堂,外 堂之後,又得內堂,觀者皆執燭而行。雖無他雕鏤,然 治石甚精。或云是漢昌邑哀王冢,所未詳也。東南有 范巨卿冢,石柱猶存。巨卿名式,山陽之金鄉人,漢荊 州刺史,與汝南張劭、長沙陳平子石交,號為死友矣。 黃水又東逕任城郡之亢父縣故城西,夏后氏之任 國也。漢章帝元和元年,別為任城在北,王莽之延就 亭也。縣有詩亭,《春秋》之詩國也,王莽更之曰順父矣。 《地理志》東平屬縣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劉隆為侯國, 其中謂之桓公溝,南至方與縣,入於菏水。菏水又東 逕秦梁,夾岸積石一里,高二丈,言「秦始皇東巡所造」, 因以名焉。

菏水又東過湖陸縣南,東入於泗水。澤水所鍾也。 《尚書》曰:「浮於淮、泗,達於河」是也。《東觀漢記》曰:「蘇茂殺 淮陽太守,得其郡,營廣樂。大司馬吳漢圍茂,茂將其 精兵突至湖陸,與劉永相會濟陰山陽,濟兵於此處 也。」孫云按史記索隱曰胡陵縣屬山陽章帝改曰胡陸 又東南過沛縣東北。濟與泗亂,故沛納于稱矣。《東 觀漢記·安平侯蓋延傳》曰:「延為虎牙大將軍,與戰水 軍。」水軍一作永等即劉永也反走溺水者半。後與戰,連破之,遂平 沛、楚,臨淮悉降。延令沛修高祖廟,置嗇夫、祝宰、樂人, 因齋戒祠高廟也。

又東南過留縣北。留縣故城,翼、佩、泗、濟,宋邑也。《春 秋左傳》所謂「侵宋呂留」也。故繁休伯《避地賦》曰「朝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