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2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滎澤在春秋時既可以戰,則已不復受河,而鄭氏之 於東漢,酈道元之於後魏,所見皆同,則可以知滎本 無源,因溢以為源,河口有徙移,則滎之受河者隨亦 枯竭,蓋可以驗臣言之信也。自桑欽作《水經》,其敘載 「濟水自北入南,以至達海,悉符《禹貢》。」信如其言,則滎 本不枯,而鄭、酈二子書其所見,亦已誤矣。然臣有考 也。河之南本無濟,其有濟者,自溢滎始。今桑氏敘濟 自成皋以下凡七折,始至滎瀆,已見其失。又《古義》「山 南曰陽,水北曰陽」,滎陽之名縣也,以在滎澤西北,故 京相璠謂滎澤在其縣東南者是也。今桑氏記濟,乃 反自滎陽北過,則是滎陽乃在滎澤之南邪?此其失 蓋起班固矣。固於滎陽敘蒗蕩渠所始,而曰「其首受 泲渠,在後世為汴,汴在滎陽之上,人力所為也。河溢 為滎,而後河南乃始有濟,則滎陽已上安得有濟哉?」 此固之失而欽襲之也。酈道元雖本桑書以為經,而 時時有所駁正,蓋亦其理不安爾。至杜佑《通典》尤不 以為然,曰:「《東漢郡國志》云,王莽末旱,滎渠涸,濟水但 入河」而已,不復截河而南。《水經》實和帝以後所撰,乃 云「南過滎陽、陽武、冤句、乘氏等縣,一遵《禹貢》舊道」,斯 可以見其不詳。於是凡桑氏所敘濟水下流,佑悉棄 不錄。且謂漢以前郡國之以濟名者,濟南、濟北、濟陽、 濟陰皆命名者,失於詳也。其說直謂滎澤既塞,則不 復有濟矣。此其說不審之甚者也。

《濟論三》

按李賢註釋《范史》曰:「濟自鄭以東,貫滑、曹、鄆、濟、齊、青, 以入於海。」則唐語也。樂史《寰宇記》曰:「入東平、濟南、淄 川北海界中,水流入海,謂之清河。」則本朝語也。臣嘗 攷之古史,兵師糧餉所經,及詢諸今日曾行其地者, 二子之言皆信。而唐高宗亦嘗怪其時濟水與源斷 不相續,而詢諸許敬宗矣。然則滎澤雖流塞,其源固 未嘗竭,佑何以概言無有也?以理推之,自滎至海,地 亙千里,水行其間,自成川脈,豈以濟溢而有?豈以滎 塞而無?第其受河而流委闊長,可以該他水而達於 海,故得為四瀆之一。滎雖塞矣,數州之水,循溢滎下 流故道而行者自若也。禹嘗名之以「濟」,而後世肯不 以濟目之乎?《樂史》曰:「菏、汶合流,故因」濟舊名,非本濟 水。其說蓋出於佑,而佑不能以其所及概其所不及 也。《樂史》雖能本佑語以為言,而亦不能究詳,使後人 有考也。兗、豫之境,凡水自南濟北濟以行者,皆循濟, 故不獨菏、汶,顧菏、汶特其大而可數者爾。今世所稱 南北清河者,皆古濟流派,而菏、汶則其要會也。陶丘 以東,適與菏會,而遂「分派會泗以注於淮者,濟之至 菏而分者也。東北兼汶,與之同入於海者,濟之正派 也。此二者比濁河皆清,故後世以南北清河目之。今 南北清河皆在,而菏、汶故流,水嘗竭減。又濟率並河, 河凡對濟而決,或枝流入之,則河水皆為濟水。雖受 河之口,不專在滎,要之派流,常通古今」,則酈、桑所書, 悉皆實錄,佑因後漢一時滎口塞絕,併與下流沒之, 以為無有。雖其所考菏、汶最為精要,亦并沒而不言, 豈其得實哉?故夫桑氏之失,既引他水以亂其源;杜 氏之失,又矯桑氏而絕其流。二書者,地理家所仗以 為指南也。今而若此,其且并與《禹貢》無考矣。

《濟論四》

經之水,例以小入大,則大得兼小,不復存其故名矣。 漢之入江,洛、渭之入河,江、河之入海,皆其例也。今濟 之既入而出也,復得為濟者,何也?臣以為禹皆因事 命之,不自立意也。且夫沂既合泗而後入淮,但一泗 爾,經於道淮,猶以其近沂而并稱之,曰會于泗、沂也。 漢之入江,已變名為江,而猶循方命之,曰「是為北江, 是為中江。」禹不自加合併也。梁岐固為雍山,而疏濬 與冀同時,不嫌越境以附之。冀則濟之溢河,而還復 為濟,自《禹貢》紀實之嚴,不失其故焉爾,豈用求諸深 遠之地也?至許敬宗之對高宗,則怪矣,曰:濟水自溫 北入河,而伏流從滎南出。古者水官不失其職,則能 辨味與色潛,合而更分,皆能識之。此不知聖經書法, 而妄以怪神言常道者也。世間事有茫昧而無跡可 推者,固不能必其有無。若夫有跡則有理,有理則信 與誕,無有不可推考也。且使濟誠伏流,則當於近河 之北有一大澤迎受其來,有入而無出,則可以言伏 流之所從入;又於河南有一大澤,不受河派,而水自 地出,則又可以言伏流之所從洩。今《書》之敘《濟》也,曰: 「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之北。」是其于河明自北 入,已又明自南出,溢而下流,乃注于陶丘之北。雖古 今源口或有移徙,而跡道歷歷可考,則安得而言伏 流也?此其初皆因濟既入河,合而復分,與他水異。世 人不究《經》之紀實,全在「溢」之一字,於是始疑其既合 而不可復別也,則為說以文之曰:「是有伏流焉,故入 而不混也。」已而又思濟之出入,具有明跡,而無有所 謂潛流地底者,則又為《味辨》之說以文之。說而至於 味辨,則實同一流,而名以二水,皆不慮人之非議,以 其無跡狀可執故也。然亦有不掩者,使誠伏流邪,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