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3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道記》曰:「郡在洛上,故以為名。」《竹書紀年》:「晉烈公三年, 楚人伐我南鄙,至於上洛。」《楚水》注之。楚水出上洛縣 西南楚山,昔四皓隱於楚山,即此山也。其水兩源合 舍。宋本無舍字於《四皓廟》東,又東逕高車嶺南。御覽高士傳高車山 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漢惠帝所立也漢高后使張良詣南山迎四皓之處因名高車山冀帶眾 流,北轉入丹嶺。宋本作丹水嶺上有四皓廟。丹水自倉野,又 東歷兔和山,即《春秋》所謂「左師軍于兔和,右師軍于 倉野」者也。

又東南過商縣南,又東南至于丹水縣,入于汋。契 始封商。魯連子曰:「在太華之陽。」皇甫謐、闞駰並以為 上洛商縣也。殷湯之名起於此矣。丹水自商縣東南 流注,歷少習,出武關。應劭曰:秦之南關也,通南陽郡。 《春秋左傳哀公四年》,楚左司馬使謂陰地之命大夫 士薎曰:「晉、楚之」當作有盟,好惡同之。不然,將通於少習 以聽命者也。《京相璠》曰:「楚通上洛,阸道也。漢祖下浙、 酈,攻武關」,浙當作析史記高祖降析酈因襲攻武關破《文穎》曰:「武關右。」謝云 疑作在浙縣西一百七十里,弘農界也。丹水又東南流 入臼口,歷其戍下。又東南,浙水出浙縣西北弘農盧 氏縣大蒿山,南流逕修陽縣故城北,縣即浙之北鄉 也。又東入浙《縣統》宋本作流結成潭,謂之龍淵,清深神異。 《耆舊傳》云:「漢祖入關,逕觀是潭,其下若有府舍焉。」事 既非恆,難以詳矣。其水又東,逕其縣故城北,蓋《春秋》 之白羽也。《左傳·昭公十八年》,楚使王子勝遷許於浙 是也。郭仲產云:「相承言此城漢高所築,非也。」余按《史》, 楚襄王元年,秦出武關,斬眾五萬,取浙一十五城。漢 祖入關,亦言下浙。酈非無城之言,循之則可矣。浙水 又歷其縣東,王莽更名縣為古亭也,而南流入丹水 縣,注于丹水。故丹水會汋有浙口之稱。丹水又東南, 逕一故城南,名曰三戶城。昔漢祖入關,王陵起兵丹 水,以歸漢祖,此城疑陵所築也。丹水又逕丹水縣故 城西南,縣有密陽鄉,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師所 戍也,春秋之三戶矣。杜預曰:「縣北有三戶亭。」《竹書紀 年》曰:「壬寅,孫何侵楚,入三戶郛」者是也。水出丹魚,先 夏至十日夜伺之,魚浮水側,赤光上照如火。網而取 之,割其血以塗足,可以步行水上,長居淵中。丹水東 南流至其縣南,黃水出北予山。予一作子黃谷,南逕丹水 縣南,注于丹水。黃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繢彩奮發, 黝焉若墨,故謂之「墨山。」今河南新安縣有石墨山,斯 其類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赬壁霞舉,若紅雲秀 天二岫,更為殊觀矣。丹水又南逕南鄉縣故城東北。 漢建安中,割南陽右壤為南鄉郡。逮晉,封宣帝孫暢 為順陽王,因為立順陽郡,而南鄉為縣,舊始酇城,永 嘉中,丹水浸沒,至永和中,徙治南鄉故城。城南門外, 舊有郡社柏樹,大三十圍,蕭欣為郡,伐之,言「有大蛇 從樹腹中墜下,大數圍,長三丈,群小蛇數十,隨入南 山,聲如風雨。」伐樹之前,見夢於欣,欣不以厝意。及伐 之,吏孫云吏疑作更少日果死。丹水又東逕南鄉縣北。興寧 末,太守王靡之改築今城,城北半據在水中,左右夾 溪。宋本作夾澗深長,及春夏水漲,望若孤洲矣。城南有晉 順陽太守丁穆碑,郡民范甯立之。丹水逕流兩縣之 間,歷於中之北,所謂商於者也。故張儀說楚絕齊、許 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謂以此矣。《呂氏春秋》曰:「堯有丹 水之戰,以服南蠻。」即此水也。又南合汋水,謂之浙水。 按《述異記》,龍巢山下有丹水,水中有丹魚。

按:《魏書地形志》:「平昌郡朱虛。」前漢屬瑯琊,後漢屬 北海,晉屬瑯琊,後屬。「有几山」,丹水所出。

上洛郡上洛。前漢屬弘農,後漢屬京兆,晉屬。有丹 水、南秦水。

按:《隋書地理志》,「上洛郡上洛。」有秦嶺山、熊耳山、洛 水、丹水。

按:《唐書地理志》:「澤州高平郡高平。」有泫水,一曰「丹 水。」

懷州,「河內郡,河內。」有太行山。有丹水。

按:《寰宇記》,赤水,即丹水也。唐置丹溪縣于此,丹溪水 合于僰溪,故改南州為僰州焉。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丹水,澤州高平縣有泫水, 一曰丹水,漢上黨高都縣莞谷丹水所出,東南入泫 水。」高都澤州晉城縣隋曰丹川

按:《金史地理志》:「濰州,昌樂。」有丹水。

澤州「晉城。」有丹水。

高平。有丹水。

商州,「上洛。」有「丹水《嶢關》。」

丹水,源出陝西商州竹山,東流至內鄉,與淅水合。 按《明一統志》:山西澤州丹水,在州城東北三十里,舊 號泫水,源出高平縣西北仙公山,南流合白水入沁 河。

按《陝西通志》:「丹水出商州竹山,東流入河南界。沛公 圍宛,定南陽至丹水,即此。」

按《西安府志》:「商州城東南二百里有竹山,丹水所出 也。」

丹水在州東二十里。灌張村龍車寨田數百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