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3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楚水在州境。源出楚山,有兩源,下流相合,入于丹水。 月兒潭在州境。水圓似月,有巨石,難通舟楫。崔湜謂 「可通輓輸」,即此。萬曆中,丹水漲,沙壅潭平,舟楫自是 大通。

按《河南通志》:「丹水源出陝西商州竹山,東流經淅川 縣西,與淅水合。」

按《南陽府志》淅川縣丹水,一名粉青江,源出京兆上 洛縣西北冢嶺山。《翰墨全書》云,「出象飲山。」《一統志》云 「出陜西商南縣竹山,東流至內鄉與淅水合。」淅水即 淅川縣正南之水也。

淅水,源自商南縣東流,會湯滔、回車等河,與丹水合 流,達漢江。

內鄉縣黃水,在縣西五里。源出丹水保山,繞城南五 里入湍水。《水經注》云:「黃水出北予山黃谷,南逕丹水 縣南,入於丹水。」

按:《襄陽府志》均州,均水在州城東。《漢書地理志》云:「丹 水東折入均水。」

按《山西通志》:丹水在澤州城東北三十里,源出高平 縣西北仙公山,南流合白水,東至河南懷慶府界入 沁河。

按《高平縣志》,發鳩山在城北五十里,為丹水之源。 丹水在縣西北發鳩山之陽,亦曰泫水,東合白水,瀉 於沁河。《水經注》曰:「丹水出高都城東北阜下,俗謂之 源源水。」《山海經》曰:「沁水東有丹林,丹水出焉。又東會 絕水。」《地理志》曰:「高都有莞谷,丹水所出,東南入絕水。」 是也。絕水出泫氏西北楊谷,故《地理志》曰:「楊谷,絕水 所」出,左會長平水,水出長平西北小山,東南流經其 縣故城,泫氏之長平亭也。《上黨記》曰:「長平城在郡南 山中。丹水出長平城北山,南流。」此其大概也。

源潔泉在縣西南三十里原村。周迴四丈,深一丈五 尺。泉源湧出,色清味甘,冬溫夏涼,東西分引溉田。西 南流十餘里,合山水經許莊,名許河,東南流數里入 丹河。

浮雲橋在縣西北五里丹河上。

長河,在縣東北,南流入丹水。

按《陽城縣志》,沁河即泊水,由沁水縣郭壁鎮入縣東 北屯城里,逕潤城沁渡,迤邐而南。澤水入焉。又東 南流,逕午壁亭,至公娥澗出山口,即枋口也。建瓴下 注,至覃懷會丹水入黃河。

按《澤州志》,「丹水在郡東里許。」

白水在州南一里。源出五龍池,東流合丹水。

源漳水在州東北三十里。源出可寒山,東流入丹水。 《漢地理志》云:「高都縣有莞谷,丹水所出,東南入絕水。」 即此。

龍門峽,在郡東三十五里。兩山夾流,即丹水也。 按《陵川縣志》,「蒲河在縣城西北二十里,南流合丹河 入沁河。」

按《懷慶府志》:「丹河在府城東北十五里,源出澤州界 內,穿太行,名曰丹口,南流三十里入沁河。」

按《山東通志》:「青州府東西二丹河,東丹河源出昌樂 縣方山,西丹河源出臨朐縣丹山,二水皆北流至昌 樂廢縣城西,合流至壽光縣界入海。」

按《萊州府志》,濰縣城東南六十里有塔山,東丹河發 源於此。《元志》為方山,在縣城西南五十里,亦謂東丹 河發源處,疑即此山之誤。

縣城西南八十里,有「几山」,山形如几,《西丹河》發源於 此。

東丹河一名「東于河」,自濰縣塔山下流至壽光縣界, 復達本縣境,東北流入海。

西丹河,一名「西于河」,自濰縣几山經昌樂縣西,下流 合東丹河,東北入海。

按《青州府志》壽光縣「丹水,即昌樂東丹河也,東北流 經縣東三十里,達于濰,又東入于海。」

昌樂縣東丹河,源發方山西麓,轉流城西。萬曆四十 一年,知府定興王公、知縣澧州劉公建葺石橋。 西丹河,源出紀山,按《竹書》云:「堯放丹朱于丹水。」朱虛 縣有丹山,又名堯山,下帶長坂,曰破車峴,東西二丹 水出焉,北入于海。

新泉在城東北,西流入丹水。

丹水部總論

《新鄉縣志》。

改丹入衛議

《新志》曰:「改丹入衛,猶改沁入衛也。其地形之高下,水 勢之緩急,泥沙之淤塞,開渠之阻絕,與沁水同。衛不 能容沁,久受其害矣。獨能容丹而受其害乎?丹河源 出山西,穿太行,由疙疽坡、狄家嶺南注而下,中間分 散有十八道小溝渠,民間引為灌田總流,南經張店 至劉村入沁水,首尾三十餘里。其與衛水相通者,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