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3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愁。」

灞水部紀事

《漢書高祖本紀》:「元年冬十月,沛公至灞上,秦王子嬰 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枳道旁。」 《陝西通志》:「元帝建昭四年六月,藍田地震,山崩,壅灞 水。」

《宋書符瑞志》:「晉懷帝永嘉六年二月壬子,玉龜出灞 水。」

《冊府元龜》,「隋高祖開皇五年九月,改灞水曰滋水。」 《唐書。五行志》:「德宗貞元元年八月,旱甚,灞滻將竭,井 皆無水。」

貞元四年八月,灞水暴溢,殺百餘人。

《僖宗本紀》:「中和元年四月戊寅,王玫伏誅。程宗楚,朔 方軍節度使唐弘天及黃巢戰于咸陽,敗之。壬午,巢 遯于灞上。」

灞水部雜錄

《博物志》:「庭州灞水,以金銀鐵器盛之皆漏,唯瓠葉則 不漏。」

滻水部彙考

水經之滻水

滻水,源出今陝西西安府藍田縣之谷中,即古所謂 「風涼原」也。西北流至府城東,合石門峪、庫峪、金谷、廣 谷、採谷諸水,北流入于灞。又合灞水至華陰縣入于 渭。

按《水經》,「滻水出京兆藍田谷,北入于灞。」《地理志》曰: 「滻水出南陵縣之藍田谷,西北流,與一水合。水出西 南莽谷,東北流注滻水。」滻水又北歷藍田川,北流注 于灞水。《地理志》曰:「滻水北至灞陵入灞水。」

按:《魏書地形志》:「京兆郡山北。」有風涼原。有苦谷,滻 水出焉。

按:《唐書地理志》,「京兆府京兆郡萬年。」赤本大興,武 德元年更名。二年析置芷陽縣,七年省。總章元年析 置明堂縣,長安二年省,天寶七載曰「咸寧」,至德三載 復故名。有南望春宮,臨滻水。

華州,「華陰郡,華陰。」自苑西引渭,因石渠,會灞滻逕 廣運潭,至縣入渭。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滻出藍田谷,北至萬年縣 入渭。」《水經》云:「北入于灞。」《上林賦》云:「始終霸產,唐望春 宮,臨滻水。」北歷藍田川,北流注于灞水。韋堅治漢、 隋運渠,絕灞滻,並渭而東,至永豐倉,與渭合。

長樂坡。在萬年縣東北十二里,即滻川之西岸 木滻陂。隋文帝更名。

按《遊城南註長安志》云:「少陵原南接中南山,北直滻 水,本為鳳棲原。漢許后葬少陵,在司馬村之東,因即 其地闢為少陵原。」杜牧之自志云:「葬少陵司馬村。」柳 宗元志伯妣墓曰:「葬萬年之少陵原。」實鳳棲原也。原 脈起自南山,曲原西北,岡阜相連,纍纍不斷,凡五十 里。然則鳳棲、少陵,其實一本,因地異名耳。漢總謂之 洪固原。今萬年縣有洪固鄉。司馬村在今長安城之 東南,少陵在村之東北,則滻水在東,非在北矣。少陵 東接豐梁原,或作鳳涼原,滻水出焉;東北對白鹿原, 荊谷水出焉,二水合流入渭,杜甫詩所謂「天高素滻 原」是也。少陵之東岡下,即滻水之西岸,其地有泉,舊 傳有犢跑鳴而泉出,今謂之鳴犢鎮。

按:《續文獻通考》:「陝西西安府:滻水,在府城東十五里, 源出藍田縣,合金谷水北流入霸水。」

按:《明一統志》:陝西西安府長樂坡,在府城東北一十 里,滻水西岸。

荊谷水,發源秦嶺之荊谷,西北流合廣谷、採谷、庫谷、 石門谷諸水而為《滻水》。

龍首渠,引滻水入府城,隋初穿渠,因得龍首,故名。 按《陝西通志》西安府滻水,在府城東十五里,出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