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3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八卷目錄

 涇水部彙考

  考

 涇水部總論

  涇陽縣志涇渠總論 涇渠條陳

 涇水部藝文一

  涇渭合流賦       唐獨孤綬

  高陵令劉君遺愛碑     劉禹錫

  引涇水會鄭白渠記     宋蔡溥

 涇水部藝文二

  漢鄭白渠歌

  日暮望涇水        唐徐珩

  山行入涇州        王昌齡

  涇渭揚清濁         呂牧

  涇上與田父言       明王問

  早秋涇上作         前人

 涇水部選句

 涇水部紀事

 涇水部雜錄

山川典第二百五十八卷

涇水部彙考

《禹貢》
雍州之涇水

涇水源出今陝西平涼府城西四十里笄頭山,東南 流,過涇州,至邠州城北,又東北至西安府境內,逕醴 泉、鎮原、淳化、長武、涇陽諸界,至高陵縣城南入於渭。

按:《書經夏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 渭汭。蔡傳涇水,《地志》出安定郡涇陽縣西,今原州百泉 縣岍頭山也。東南至馮翊陽陵縣入渭,今永興軍高 陵縣也。

按:《詩經邶風谷風章》:「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朱註:}}涇濁渭 清。然涇未屬渭之時,雖濁而永甚,見由二水既合,而 清濁益分,但其別出之渚流或稍緩,則猶有清處。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川涇汭。」訂義易氏 曰:《漢志》「安定郡涇陽縣,并頭山在西,涇水所出。」唐以 涇陽源為平涼,屬原州,今屬渭川。又東南流至涇州 臨涇、保定二縣,又東南流至邠州之宜祿、新平、永壽 三縣,又東北流至京兆府之醴泉、高陵、雲陽三縣以 入渭。

按:《山海經西山經》高山,「涇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其 中多磐石青碧。」今涇水出安定,至京兆高陵縣入 渭也。

龍首之山,苕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涇水。」

涇谷之山,涇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海內東經》:「涇水出長城北山,山在郁郅長垣北,北入 渭戲北。」今涇水出安定朝那縣西笄頭山東南戲。 地名,今新豐縣。

按:《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汧。」芮水出西北,東入涇。 《丹陽郡》句涇。韋昭曰:「涇水出蕪湖。」

安定郡涇陽。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東南至 陽陵入渭。

按:《淮南子。地形訓》:「涇出薄落之山。」高誘註薄落山,即幵 頭山也。

按:《後漢書郡國志》,「安定郡朝那。」郭璞註《山海經》曰: 「涇水,出縣西丹頭山,入渭。」

按:《水經渭水注》:「渭水又東南合涇谷水,水出西南涇 谷之山,東北流與橫水合。」

按《關中記》,「涇與渭、洛,為關中三川;與渭、灞、滻、澇、潏、灃、 滈為關中八水。」

按《博雅釋水》:「涇,徑也。」

按:《魏書地形志》,「隴東郡涇陽。」前漢屬安定,後漢、晉 罷屬。後復。有薄落山,涇水出焉。

按:《隋書地理志》,「京兆郡雲陽。」有涇水。

按《山堂肆考》:「胡盧河本名蔚茹河,源出平涼府鎮原 縣西南頹沙山下,流入涇河。」

臙脂川,在平涼府華亭縣西北一百里,東流入于涇 河。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涇出原州百泉縣幵頭山, 東南至京兆府高陵縣入渭。」《職方雍州川論都賦》:「帶 以涇渭,號曰陸海。」并苦見反,又音牽,《括地志》作「笄。」 《通典》亦曰汧屯山,一名崆峒,在原州平高縣。

按:《金史地理志》:「京兆府高陵。」有涇、渭、白渠。

邠州,新平。有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