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是也。縣東有縣令。濟南劉熹,字德怡,魏時宰縣。雅好 博古,學教立碑,載生徒百有餘人。不終業而夭者,因 葬其地,號曰生墳。

沔水又東南,得洛谿口。水出縣西北集池陂,東南 流,逕洛陽城北,抗洛谿。谿水東南注沔水也。

又南過筑陽東,筑水出自房陵縣,東過其縣南流注 之。沔水又南,汎水流注之。水出梁州閬陽縣。魏遣 夏侯淵輿張郃下巴西,進軍宕渠,劉備軍汎口,即是 水所出也。張飛自別道襲張郃于此水,郃敗,棄馬升 山,走還漢中。汎水又東逕巴西,歷巴渠北,新城、上庸, 東逕汎陽縣故城南,晉分筑陽立。自縣以上,山深水 急,枉渚崩湍,水陸徑絕。

又東逕學城南。梁州大路所由也。舊說昔者有人 立學都于此,值世荒亂,生徒罔依,遂共立城以禦難, 故城得厥名矣。汎水又東流注于沔,謂之汎口也。沔 水又南,逕闕林山東,本郡陸道之所由。山東有二碑, 其一即《記闕林山》,文曰:「君國者不躋高堙下,先時或 斷山岡,以通平道。」民多病,守長冠軍張仲踰乃與邦 人築斷故山道,作「此銘。」其一,《郭先生碑》。「先生名輔,字 甫成,有孝友悅學之美。其女為立碑于此」,蓋宋本作並無 年號,皆不知何代人也。

沔水又南逕筑陽縣東。又南,筑水注之。杜預以為 彭水也。水出梁州新城郡魏昌縣界。縣以黃初中分 房陵立筑水,東南流,逕筑陽縣,水中有孤石挺出,其 下澄潭,時有見此石根如竹根而黃色,見者多凶,相 與號為「受石。」酉陽雜俎引此事作承受石所未詳也。筑水又東逕 筑陽縣故城南,縣故楚附庸也。秦平鄢郢,立以為縣, 王莽更名之曰「宜禾」也。建武元年,世祖封吳財為侯 國。筑水又東流注于沔,謂之筑口。沔水又南逕高亭 山,東山有靈焉,士民奉之,所請有驗。

沔水又東為漆灘。《新野郡》山都縣與順陽、筑陽分 界于斯灘矣。

又東過山都縣東北。沔南有固城,城側沔川,即新 野山都縣治也,舊南陽之赤鄉矣,秦以為縣。漢高后 四年,封衛將軍王恬啟為侯國。沔北有和城,即《郡國 志》所謂武當縣之和聚。山都縣舊嘗治此,故亦謂是 處為故縣。灘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激,名曰五女激。 或言女父為人所害,居固城,五女思復父怨,故立激 以攻城。城北今淪于水。亦云:「有人葬沔北,墓宅將為 水毀,其人五女無男,皆悉巨富,共修此激,以全墳宅, 然激作甚工。」又云:「女嫁為陰縣佷子,家貨萬金,而自 少小不從父語。父臨亡,意欲葬山上,恐兒不從,故命 言:『葬我著渚下石磧上』。佷子曰:『我由來不奉教,今從 語』。遂盡散家財,作石冢,積土繞之,成一洲,長數百步。 元康中」,始為水所壞,今石皆如半榻許,數百枚聚在 水中。佷子是前漢人。襄陽太守胡烈有惠化,補塞堤 決,民賴其利。景元四年九月,百姓刊石銘之,樹碑于 此。沔水又東偏淺,冬月可涉渡,謂之「交湖。」兵戎之交, 多自此濟。晉太康中,得鳴石于此,水撞之,聲聞數里。 沔水又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 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

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云:「先 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 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 此宅,命安作《宅銘》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陽,聽鼓鞞而 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後六十餘年,永平之五年,習鑿 齒又為其宅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