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吉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六十四卷《目錄》。

 「沔」,《水部彙考》二

  考:

 沔《水部·總論》

  程大昌《禹貢論》。漢沔論

 《沔水部·藝文一》

  《重濬沔河碑》       明李維楨

  《蘇公開沔陽城河碑》。     費尚伊。

  《西湖紀事說》·         王極

 《沔水部藝文二》

  《由柘陂入沔       明》·王懋夏

  《入沔》           李夢陽。

 沔《水部·紀事》

 沔《水部雜錄》

《山川典》第二百六十四卷。

沔水部彙考二

按《荊州記》,「沔陽縣至沔口水北有卻月城,西一里有 馬騎城,周迴五里,高一丈。」

按《華陽國志》,「漢中南鄭縣,郡治。周貞王十六年,秦厲 公城之。有池水從旱山來,入沔。」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沔水源出武都東狼谷中, 即漢水之上源。」《山海經》云:「嶓冢之山,漢水出焉,東南 流注于沔。」《水經注》云:「沔水出武都沮縣。」今沔州東狼谷 中,漢水出鮒嵎山。沔水東南流注漢,曰「沮口」,所謂「沔 漢」者也。東逕沔陽。興元府南鄭西城。金州錫縣襄陽。南過 宜城縣。襄陽府鄀縣:郢州石城竟陵。復州又東南與陽口合, 至江夏沙羡縣北,南入于江。庾仲雍云:「沔水南至關 城,合西漢水。」漢水又東北合沮口,同為漢水之源。《通 典》云:「興元府金牛縣有嶓冢山,禹導漾水,至此為漢 水。亦曰沔水。」顏師古云:「漢上曰沔。」

按:《方輿勝覽》,湖北路漢陽軍有漢水。考《桓宣傳》云:「宣 鎮襄陽,石季龍使騎七千,渡沔襲之。」則漢水自襄陽 以下,在晉時皆名沔水。劉澄之《山水記》,沔口,古以為 滄浪水,即屈原遇漁父作歌處。

按:《續文獻通考》:「陝西漢中府沔水在褒城縣南四里, 源出古金牛縣界,南流入沮水。」

湖廣承天府「沔江,在荊門州城東九十里,源出自陝 西漢中府,為漢水」,至荊山東為滄浪水,過潛江,又為 沔水。

武昌府沔水在府城北。自夏水入沔之後,兼流至漢 陽。

漢陽府沔水,在府城西南三十里。

按:《明一統志》漢陽府沔水源出襄水,南入大江,與漢 水合流。按《三國志》以前,書傳多稱漢,不言沔,《三國志》 以後,多稱沔,不言漢,先儒皆疑漢、沔為一。然今二水 源流不同,惟《書》《疏》引應劭云:「沔水下尾與漢合乃入 江」,為得其實。

按《春明夢餘錄》:「沔湖廣八百六十里,袤五百四十里, 為江漢諸水所匯,瀦于太白湖,洩于沌口,設河泊所 三十六以課魚。成化、弘治來,漢游江溢,湖水渟注,積 滓所澄,洲沙漸起,佃民估客日集,因攘為業,由是湖 平強半。今省所為二十一,水患日盛,夏秋之交,沱潛 溢道,車馬堤、排沙頭、班家灣等處,利害切要,且繕功」 米,至百年後,沔莫知誰何。

按《陝西通志》,「沔水在漢中府褒城縣南四里,南流入 沮水。」

按《漢中府志》,「沔水在褒城縣城南四里,源出古金牛 縣界。」

按《褒城縣志》,「褒水源出鳳翔府衙嶺,南流至縣境,入 于沔。」

漾水,源出沔縣嶓冢山,南流合沔水。

按《沔縣志》,沮水在縣西三十里,源出鳳縣南,與漢水 合,又名沔水。舊志謂沔在嘉陵之側,非也。

濜水,北發武都氐中,南流入沔。

按《湖廣通志》:「沔水源出襄水,東流過漢陽府城西南 三十里,南入大江。」

按《襄陽府志》:「長渠在宜城縣,由荊及康狼楚之西山, 水出二山之間,曰沔水。」

斬蛟渚在府城北。沔水先有蛟為患。漢鄧遐守襄,拔 劍入水,蛟遶其足,遐揮劍斬之。自此無蛟患。

按《荊州府志》,漢水在監利縣北,即沔水也。

夏水在監利縣東南五里。《禹貢孔傳》云:「華容有夏水, 首出于江,尾入于沔,一謂之沱。」監利,本漢華容地,《傳》 云「尾入于沔」,即夏水也。

魯袱江在監利縣東南。即大馬河。南通荊江,北入漢。 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