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後漢書。西羌傳》:「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跡,兵臨渭 首,滅狄。」戎。 《史記·秦本紀》:「太史公曰:『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 年,渭水赤三日』。」

《始皇本紀》:「諸廟及章臺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 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 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 充入之。」

始皇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 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 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 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

《三輔舊事》:「初,秦都渭北,渭南作長樂宮,橋通二宮間, 表河以為秦東門,表汧以為秦西門,二門相去八百 里。渭水貫都以象天河,橫橋南渡以象牽牛。漢都渭 南,開北闕以臨渭,渭北則陵廟所在。」

《三秦記》:「秦始皇作長池,引渭水,東西二百里,南北二 十里,築土為蓬萊山,刻石為鯨魚,長二百丈。」

《三輔記》:「秦作離宮,在渭水南北。」

《史記漢孝文帝本紀》:「孝文皇帝十五年,趙人新垣平 以望氣見,因說上設立渭陽五廟。」

《張釋之傳》:「釋之為廷尉,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 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 治問曰:『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 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 《漢書。武帝本紀》:「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史記河渠書》:鄭當時為大司農,言曰:「異時關東漕粟 從渭中上,度六月而罷,而漕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 處,引渭穿渠,起長安並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徑易 漕度,可令三月罷,而渠下民田萬餘頃又可得以溉 田。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穀。」天子以為然, 令齊人水工徐伯表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 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後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 溉田矣。

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 阿其事,因言:「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遠。今穿褒斜 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 船。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之絕水至斜,間百餘里,以 車轉,從斜下下渭。如此,漢中之穀可致,山東從沔無 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儗于巴蜀。」 天子以為然,拜湯子印為漢中守,發數萬人作褒斜 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

《漢書溝洫志》:「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公復秦,穿渠引 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

《宋書》:「秦漢都西京涇、渭水雖不在祀典,以近咸陽,故 盡得比大川之祠。」

《益都耆舊傳》:漢武帝時,蜀張寬為侍中,從祀甘泉,至 渭橋,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 女曰:「帝後第七車知我已知。」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 主祭祀者,齋戒不潔則女人見。」

《漢中士女志》:「元帝當廟祭,濟渭,欲御樓船,御史大夫 薛廣德當車免冠乞頸,血污車輪,陛下不得廟祭矣。」 帝不悅。張猛進曰:主聖則臣直。今乘船危,就橋安。聖 主不乘危,故大夫言之。

《三輔決錄》:「安陵道者項仲山,飲馬渭水,每投三錢。」 《魏志武帝本紀》:「建安十六年,馬超等屯潼關。公敕諸 將: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 夾關而軍。公急持之,而潛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 津,據河西為營。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 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得渡。循 河」為甬道而南,賊退拒渭口。公乃多設疑兵,潛以舟 載兵入渭,為浮橋,夜分兵結營于渭南。「賊夜攻營,伏 兵擊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公不 許。九月,進軍渡渭。

《晉書。宣帝本紀》:「諸葛亮寇天水,帝統車騎將軍張郃 等討亮,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 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 次漢陽,與亮相遇。

青龍二年,亮帥眾十餘萬出斜谷,壘于郿之渭水南 原。天子憂之,遣征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 度。諸將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積聚,皆在渭南, 此必爭之地也。」遂引軍而濟,背水為壘。因謂諸將曰: 「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 軍無事矣。」亮果上原,將北渡渭。帝遣將軍周當屯渭 陽以餌之。

《明帝本紀》:青龍二年「夏四月,蜀諸葛亮出斜谷,屯渭 南。」

《三國蜀志後主本紀》: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亮卒于渭 濱。」

《魏志鍾會傳》:「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太傅繇小子也。 為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戶,猛將銳卒皆在己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