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貪巴、苴之富,因執其王以歸,而置巴郡焉。巴治江州。 漢獻帝初平元年,分巴為三郡於江州,則永寧郡治 也。至建安六年,劉璋納騫、淯之訟,復為巴郡,以嚴顏 為守。顏見先主入蜀,歎曰:「獨坐窮山,放虎自衛」,此即 拊心處。巴漢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後乃 徙南城。劉備初,以江夏費觀為太守,領江州都督。後 都護李嚴更城周一十六里,造倉龍、白虎門,求以五 郡為巴州治,丞相諸葛亮不許,竟不果。地勢側嶮,皆 重屋累居,數有火害,又不相容,結舫水居者五百餘 家。承三江之會,夏水增盛,壞散顛沒死者無數。縣有 官橘、官荔枝園,夏至則熟。二千石常設廚膳,命士大 夫共會樹下食之。縣北有稻田,出御米也。縣下又有 清水穴,巴人以此水為粉,則皜曜鮮芳,貢粉京師,因 名粉水,故世謂之為「江州墮林粉」,粉水亦謂之為立 水矣。江水北岸有塗山,南有夏禹廟,塗君祠廟銘存 焉。常璩、仲雍並言禹娶於此。余按群《書》,咸言禹娶在 壽春、當塗,不於此也。

又江水東至枳縣西,延江從牂牁郡北流,西屈注之。 東逕陽關、巴子梁。江之兩岸,猶有梁處。巴之三關, 斯為一也。延熙中,蜀車騎將軍鄧芝為江州都督,治 此。江水又東,右逕黃葛峽,山高嶮,今無人居。江水又 左逕明月峽,東至梨鄉,歷雞鳴峽。江之兩岸,有枳縣 治。《華陽記》曰:「枳縣在江州巴郡東四百里,治涪陵水 會。」庾仲雍所謂「有別江出武陵」者也。水乃延江之枝 津,分水北注,逕涪陵入江,故亦云涪陵水也。其水南 逕武陵郡,昔司馬錯泝舟此水,取楚黔中地。延熙中, 鄧芝伐徐巨,射元猨於是縣,猨自拔矢,卷木葉,塞射 瘡,芝嘆曰:「傷物之生,吾其死矣。」江水又東逕涪陵故 郡北,後乃并巴郡,遂罷省。江水又東逕文陽灘,灘險 難上。江水又東逕漢平二百餘里,左自涪陵東出百 餘里而屆于積石。東為「桐柱灘。」

又「逕東望峽,東歷平都。」峽對豐民洲,舊巴子別都 也。《華陽記》曰:「巴子雖都江平,州又治平都」,即此處也。 有平都縣,為巴郡之隸邑矣。縣有天師治,兼建佛寺, 甚清靈。縣有市肆,四日一會。

江水又逕虎鬚灘。灘水廣大,夏斷行旅。

江水又東,逕臨江縣南。王莽之鹽江縣也。《華陽記》 曰:「縣在枳東四百里,東接胊忍,縣有鹽官。自縣北入 鹽井,谿有鹽井營戶,沿注谿井水。」當作注鹽井谿水 江水又東,得黃華水口。江浦也。

左逕石城南。《庾仲雍》曰:「臨江至石城黃華口一百 里。」

又東至平洲。洲上多居民。

又東逕《壤塗》,而歷和灘。又東逕界壇。是地,巴東之 西界,益州之東境,故得是名也。又東過魚復縣南,夷 水出焉。

江水又東右,得將龜谿口。《華陽記》曰:「胊忍縣出靈 龜,咸熙元年,獻龜於相府,言出自此谿也。」

江水又東南,會北集渠。二谿水涪陵縣界,謂之「于 陽谿。」北流逕巴東郡之南浦,僑縣西谿夾側鹽井三 口,相去各數十步,以木為桶,徑五尺,修短不絕。谿水 北流注於江,謂之「南集渠口」,亦曰「于陽谿口。」北水出 新浦縣北高梁山,分谿南流,逕其縣西,又南一百里 入胊忍縣南,入於江,謂之「北集渠口」,別名班口,又曰 「分水口。」胊忍尉治此。

江水又右逕池谿口。蓋江氾決入也。

江水又東逕右龍。水至於博陽二村之間,有磐石, 廣四百丈,長六里而復,殆於岨塞江川,夏沒冬出,基 亙通渚。

又東逕羊腸虎臂灘。楊亮為益州,至此舟覆,懲其 波瀾,蜀人至今猶名之為「使君灘。」

江水又東,《彭水》注之。水出巴渠郡。當作群獠中,東南 流,逕漢豐縣東,清水注之。水道源出西北巴渠縣東 北巴嶺南獠中,即巴渠水也。西南流至其縣,又西入 峽檀井,谿水出焉。又西過山,至漢豐縣東,而西注彭 谿,謂之「清水口。」彭谿又入逕朐忍縣西六十里,南流 至於江,謂之彭谿口。

江水又東,右逕胊忍縣故城南。《常璩》曰:「縣在巴東 郡西二百九十里,縣治故城跨其山阪,南臨大江。之 南岸有方山,山形方峭,枕側江濱。」

江水又東逕瞿巫灘。即下瞿灘也,又謂之「博望灘。」 左則湯谿水注之。水源出縣北六百餘里上庸界,南 流歷之縣當作其縣「翼帶鹽井一百所,巴川資以自給。粒 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張傘,故因名之曰傘子鹽 有不成者,形亦必方,異於常鹽矣。」王隱《晉書地道記》 曰:「入湯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為鹽,石大者如升,小 者如拳,煮之水竭鹽成,蓋蜀火井之倫,水火相得乃 佳矣。」湯谿下與檀谿水合,上承巴渠水,巴渠南歷檀 井,谿之檀井水,下入湯水,湯水又南入於江,名曰「湯 口。」

江水又逕東陽灘。江上有破石,故亦通謂之「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