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4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學士山在州治東隔江五里,高一里,西向。山麓昔有 荔枝異本合榦,唐文若賦名「學士山。」

銅梁山在州西,隔江五里,山高一里,北向。上有宿雲 巖、松風閣、趙伯業讀書堂。

《鏡石》,在涪江中,石圓正如月,冬出水三丈。

按《定遠縣志》:「花石溪,在縣治東,隔江二里,發源由岳 池縣至黃溪鋪交定遠縣界,接流十里至此。溪下大 江合流,不通舟楫。」

鹽灘溪在縣治南十里。發源由蓬溪至浴馬坪,交定 遠縣界接流五十里至倒石橋,八十里至溪,三里出 南溪口,下大江,不通舟楫。

按《酆都縣志》:「大江上自涪州匯黔水順流而下,由縣 前下忠州東注」

龍停溪:在縣治東二十里。溪水自改河壩山谷發源 起,十五里至古家田壩,下大江合流。

按《忠州志》:「折魚灘在州治之東三十里,有石嘴入江。 鳴玉溪在州治西北十里,懸崖瀑布,高五十餘丈,自 劉家溝發源,流十里,轉下大江,不通舟楫。」

曹溪驛在州治北一百里。自袁家溝發源,十五里至 溪口,與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黔江在州治前。源出黔州,因名。經酉陽司,出彭水、武 隆縣,凡五百餘里,至涪州東合于岷江。

翠屏山,在州南二里,高二里,向北隔江,一名「屏風山。」 有大禹廟、陸宣公祠、姜維《鑿井古蹟》

引藤山在州南過江四里,高二里,向北出引藤,可以 汲酒。

折魚灘在州東三十里,有石嘴入江,水勢甚激,魚至 此折回,故名。

按《墊江縣志》:「高灘在縣東南五十里,溪水自梁山縣 經流至墊江縣界,穿璧斗山接流,四十里至高灘溪, 又五里至惠民橋,三十五里穿高洞接長壽,出龍溪 入大江合流。」

按《順慶府志》:「大竹縣鄰水,在治南二百里,中有大石 磧,懸流十餘丈,流入岷江。」

按《保寧府志》:「嘉陵江在閬中縣,源出陝西鳳縣,經廣 元、昭化、劍州、保寧、重慶入大江。」

按《南部縣志》:「西水河去縣三十里,出龍州,經蓬州會 大江。」

按《黔江縣志》七十八溪:「溪水自梅子關山水發源,經 流四十里至縣城沙子壩,合大小溪,又八里至酉陽 魚灘,接流六十里至南溪,五十里至龔灘,上不通舟 楫,合流彭水入岷江。」

縣東小溪水,源自湖廣大唐崖司峽口,接流四十里, 至縣洞口鄉,三十里,至酉陽魚灘合流。上不通舟,出 彭水,下《岷江》。

按《萬縣志》:「岷江在縣治南門外,自忠州入本縣境,東 流一百二十里至縣城南,下流八十里入雲陽界。」 南山在萬縣南,隔江三里,下瞰大江,疊翠如屏,縣之 案山也。

黃金島:在治南三里。近南岸,屹立江心。

岑公洞,在萬縣南,隔江一里,可容百人,中有石芝,有 記。昔岑公修道於此。

按《開縣志》:「開江在治南,源自新寧縣霧山坎,流經本 縣,合清江,過雲陽縣入岷江。」

按《雲陽縣志》「岷江在治南,自萬縣東流六十里至城 南,下流六十里入奉節縣界。」

東瀼河在治東一里。自治北九龍池發源,南流至治 東,入於岷江。

小江河在治西四十五里。自開縣諸水合流,至小江 口入岷江。

飛鳳山在縣南,隔江一里,形如飛鳳。

按《夔州府志》:「岷江在治南,一名蜀江。源自岷山,流經 本府,入瞿唐峽,過巫山,夏秋水泛,峽流百里間,灘如 竹節,波濤洶湧,舟楫多驚。」

大瀼水在府治東。自達州萬頃池發源,經此流入大 江。

南鄉峽在府治西。

龍脊灘在府治東三里岷江中。

《八陣圖》:「在府南二里大江之濱。諸葛亮鎮白帝城,累 石為陣,縱橫皆八八六十四壘,外遊兵二十四壘,壘 高五尺,相去約九尺,廣五尺。」

鐵鎖,在白帝城下崖穴中。宋景定五年,守將徐宗武 置以攔江,計七條二百七十七丈五尺,五千一十股。 石鼓,在岷江之南,與《八陣圖》相對,世傳諸葛亮教戰 之所。

兵書峽在瞿唐峽中赤甲山下巖穴間露一匣甚峻, 高不可升。相傳上古之兵書,或云魯班之風箱也。 勝己山在府治南,隔江十二里。峰巒疊秀,巍然獨出。 宋郡守王十朋名曰「勝己。」

赤甲山在府城東十五里。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 坦背,故曰「赤甲。」一名火焰山。或云:漢巴人赤甲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