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聚于揚,蒙政曲加調恤,得以存活。事聞,特遷一秩旌 之。」

李大有判通州,歲苦旱,大有鑿郎山麓,引江水入河 溉之,自是歲大稔。

《鎮江府志》:「靖康亂後,揚子江中遺棄物最多。鎮江漁 戶于西津沙際有得北珠一囊者。」

《癸辛雜識》:「北軍未渡之時,守把統制官王順欲柵沙 武口及沌口,以此二處江水極深,難于用工,遂用披 搭敝舟百餘隻,載沙石沉之,繼以石篰土囊壓下,就 用檣竿打為樁柵,不兩日即辦。蓋長江之險,此二處 最為要害故也。」夏貴乃以為不然,遣人盡去樁柵,欲 縱北船入口,然後與戰。順極以為憂,請披搭船三百 「隻,左右前後皆置棹以迎之,俟彼船出口子,即以鐵 貓兒𦊰定,復回棹拽其船以歸。蓋口子既小,自不容 並進,不過盡入吾穽中。」乃以夏老復忌其功,不以為 然。及北船盡出之後,散漫大江之中,守兵僅能與未 去口子者相拒,而餘舟皆已飛渡滸廣矣。

《南昌郡乘》:「李琮字世京,豐城人。邑東有長堤,歲苦江 流湍齧,琮輸貲於官,易之以石,遂為一方永利。」 《四川總志》:「黃哲,華陽人。崇寧進士,除國子學錄,遷宗 正寺少卿。高宗即位,幸維揚,哲言宜幸金陵,為朝論 所阻,除國子祭酒。後扈駕渡江,被追執,不屈死。」 《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元年九月乙卯,王彥及金人戰 敗,續奔太」行山聚眾,其裨將岳飛引其部曲自為一 軍。趙萬陷鎮江府,守臣趙子崧棄城渡江,保瓜州。 三年二月壬申,呂頤浩遣將陳彥渡江襲金餘兵復 揚州。

《五行志》:「建炎三年二月,金人入揚州。有倉卒渡江之 變。」

《太平府志》:「建炎三年,李綱赴召,請立沿江帥府,采石 置屯,以備不虞。」

《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四年夏四月,韓世忠駐軍揚子 江,要金人歸路,屢敗之。」

丙申,韓世忠及兀朮再戰江中,金人乘風縱火,世忠 敗績。兀朮渡江屯六合縣。

八月辛卯,杜湛渡江討群賊。

甲午,金人陷承州,命陳思恭屯兵明州,以防海道,劉 光世遣王德、酈瓊以輕兵渡江。

十一月丙午,岳飛棄泰州渡江。

《韓世忠傳》:「世忠字良臣,延安人,為浙西制置使,守鎮 江。既而兀朮分道渡江,諸屯皆敗,世忠亦自鎮江退 保江陰,杜充以建康降敵,兀朮自廣德破臨安,帝如 浙東,世忠以前軍駐青龍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 口,俟敵歸邀擊之。帝召至行在,奏方留江上,截金人 歸師,盡死一戰。帝謂輔臣曰:『比呂頤浩在會稽,嘗建 此策,世忠不謀而同』」,賜親札,聽其留。會上元節,就秀 州張燈高會,忽引兵趨鎮江。及金兵至,則世忠軍已 先屯焦山寺,金將李選降,受之。兀朮遣使通問,約日 大戰,許之。戰將十合,梁夫人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 渡。盡歸所掠假道,不聽。請以名馬獻,又不聽。撻辣在 濰州,遣孛菫太一趨淮東,以援兀朮。世忠與二酋相 持黃天蕩者四十八日。太一孛菫軍江北,兀朮軍江 南。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預以鐵綆貫大鉤,授驍 健者。明旦,敵舟譟而前,世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 每縋一綆,則曳一舟沉之。兀朮窮蹙求會語,祈請甚 哀。世忠曰:「還我兩宮,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兀朮語 塞。又數日求再會,言不遜。世忠引弓欲射之,亟馳去, 謂諸將曰:「南軍使船如使馬,奈何?」募人獻《破海舟策》: 閩人王某者,教其舟中載土,平版鋪之,穴船版以櫂 槳,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海舟無風不可動也。又 有獻謀者曰:「鑿大渠接江口,則在世忠上流。兀朮一 夕潛鑿渠三十里,且用方士計,刑白馬,剔婦人心,自 割其」額祭天。次日風止,我軍帆弱不能運。金人以小 舟縱火,矢下如雨,孫世詢、嚴允皆戰死。敵得絕江遁 去。

《高宗本紀》:「紹興元年三月丙午,張俊、楊沂中、岳飛渡 江擊馬進,大敗之。」

《張浚傳》:「浚字德遠,漢州綿竹人,知樞密院事,赴江上 視師,時兀朮擁兵十萬于揚州,約日渡江決戰。浚長 驅臨江,召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議事,將士見浚勇氣 十倍,浚既部分諸將,身留鎮江節度之。」

《高宗本紀》:紹興五年十二月「庚戌,汰橫江水軍三之 一。」

《武昌府志》:「紹興五年,江漲累月不洩。」

《鎮江府志》:「紹興六年七月壬子,潤州江水溢,壞官私 廬舍。」

《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一年「二月癸酉,張俊遣王德 渡江,屯和州。」

《五行志》:「紹興十六年,潼川府東南江溢,水入城,浸民 廬。」

二十三年,潼川府江溢,浸城內外民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