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5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乃得歸墟。」蓋殺其悍則力紆,疏其淤則勢趨,而澤腹 可免膨脹之疾也。若其經婁門,合金涇,貫崑城,抵太 倉,而繞其南闉,是為婁江以入東北之滄溟。若其由 松陵之趾,出吳家港而迤邐注長洲之鑊底,趨沙湖 之甫里界入崑山,南折以環華翔,北折以奔緩水,是 為吳淞望海澨以東駛。若其自龐山至白蜆,歷急水 港以入華亭泖澱,仍合吳淞以放乎東南海甸,雖未 盡循東江之故道,而亦差彷乎古初之一線。今具區 外史陳履儼《續修馬跡山志》,其言曰:「太湖乃東南諸 水之委,瀕湖之田,旱」則資其灌溉。然今日下流壅塞, 當淫霖之歲,洩之不及,每苦於氾濫為害,則水利不 可不講也。

華渡河在縣東南六十里。西南接滆湖,東北入陽湖。 南通黃堰河,合太平河,東入太湖。

戚墅港在縣東三十里,北枕運河,東南入太湖。 滆湖,一名「西滆」沙子湖,在城西南三十五里,東接太 湖。

灣瀆河在城西北。自運河東南通宜興縣運河,入太 湖。

白馬溪南通太湖,北接戚墅港。

虎嘴在下埠山南,插入太湖,距馬蹟山二十餘里,兩 山峰巒隱映,倒景入湖,如隔一塹。月夜,虎往往從此 渡湖。

馬蹟山,在太湖之中,周迴一百二十里,與津里山相 接。

「夫椒山」在太湖濱。

按《無錫縣志》,太湖在縣西南一十八里,絕縣之境四 十五里。《左傳哀公十七年》,越伐吳,吳子禦之于笠澤。 《爾雅》云:「吳越之間有具區。」其湖周迴五百里,襟帶毘 陵、吳興諸縣,東南水都也。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 道潛行水底,無所不通,號為地肺。《舊經》云:湖內有靈 山,去北岸二百里。山中有靈山寺,舊為無錫,後割入 晉陵。南際有洞庭山,在蘇州吳縣界,產柑橘,與瀟湘 洞庭等。《寰宇記》:「太湖從湖州長興歷常州、義興、晉陵 及無錫界。」今按本縣,則富安、開元、揚名、開化、新安五 鄉,皆濱湖。凡縣西北境之水,西由閭江及獨山、浦嶺、 吳塘諸門以出,南由沙墩、壬子諸港以出,皆入于太 湖。

五里湖一名「小五湖」,在獨山、漆塘諸山之東,跨揚名、 開化二鄉。東北通梁溪,東通馬蠡港。其水西北則由 浦嶺、獨山二門入太湖。

梁溪亦名梁清溪。運河自縣城西太保墩分流,下西 定橋是也。廣十丈,深三丈,長三十里。《吳地志》:「梁大同 中浚,故名。或言以梁鴻曾居此而名。」入溪西南行,其 支流分而南者為談渡河。又西南行而外弔橋河之 水來合。又西南行,分而南者為菰瀆。又西南行至仙 女墩,分而南為中橋河。又西南行,分而南為小渲,又 分而南為「大渲」,並入五里湖。又西南行而溪流盡入 太湖。

新安溪運河至新安塘分出白龍橋西行,徐淘涇南 來注之。又西行,貫赤城溪而西,納蠡口河北來之水。 又西行,貫張橋港。又西行,分而南為胡西埭河。又西 行,分而南為壬子港。又西納唐干北來之水。又西而 長廣自北來合,又西過沙木橋,出吳塘門入太湖。 蠡瀆自曹王涇分支南行,過落霞橋,經蠡口貫以新 安溪。又南行過八字橋,名「赤城溪」,廣數十丈,長五里, 出溪橋港而入太湖。

蠡口河蠡瀆之支,分而西,稍涇合焉。又西過錢秉橋, 分支南入新安溪。又西行而中橋河北來合焉。又分 支而南為張橋港,入太湖。

長廣溪在縣南一十八里。長三十五里,廣二十五丈, 介揚名、開化二鄉。北自石塘通五里湖,東合蠡口河 之水,南行經下澤橋,出吳塘門而入太湖。

大雷山、小雷山在太湖之濱。閭江諸山皆瞰湖,而大 雷觜獨延入里許,危崖三面,波濤衝激,渹若殷雷。 三山在太湖中,兩峰中斷,東西並立,不甚高。

軍將山一名「軍帳」,在縣西南四十里五浪之南,濱于 太湖。

羊祈山「北接白茅,西臨太湖。」

吳塘山在縣西南五十餘里白茅之南,西臨太湖。 閭江在縣西四十五里富安鄉,太湖之別浦也。 獨山在縣西南十八里,與錫山連,中斷為太湖,舟行 其中。其北與管杜山相望,號「浦嶺門。」南與充山對峙, 號「獨山門。」蓋梁溪之水入五里湖,西導至二門,出於 太湖。

按《宜興縣志》,太湖在縣東四十五里,南踰蘭山抵董 塘嶺入長興界,北越竹山抵百瀆口分水墩,入武進 界。其占本縣東境百里,而遙納縣屬七十四瀆西來 諸水,下注三江以達於海,水旱咸賴焉。《禹貢》曰:「震澤」, 《爾雅》曰「具區」,《左傳》曰:「笠澤」,《史記》曰「五湖」,皆謂此也。 東溪一名東九,在縣東關外。西南諸山水從西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