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有宜對亭、通雲亭、天池樓、雙珠亭、萬玉軒。元至正末 燬,明初重建,復燬。墓前有二石馬,琢刻如生。舊傳夜 輒馳驟,鞦轡光瑩如玉。洞對舊有上下永福寺、天聖 寺,今廢。永福寺在形勝山下,一名資嚴山。宋隆國黃 夫人功德院,瓦用碧色琉璃,咸淳九年建。至元時分 為上下兩院。內有金沙池、銀沙池、福泉亭、雨花亭、石 筍厓、 佛國山門。舊為鍾離權書,後改張即之書。今所懸乃 明涼國公署額,蓋僧家者流,托權勢以為重,未必真 藍氏手筆也。

下天竺講寺,在靈鷲山麓,亦晉僧慧理建。隋開皇十 五年,有僧真觀者,錢塘人,掌有仙文,與禪師道安頭 陀石室。檀越陳仲寶拓而修之,號南天竺寺。五代時, 號「五百羅漢院。」宋大中祥符初,改靈山寺。天禧四年, 復天竺寺。天聖中,僧遵式重修,有簷葡堂。慶元三年, 改天竺靈隱寺。三竺之勝,周回數十里,而巖壑尤美 「者皆聚于此。」又相傳茲山產玉,寺畔舊有七寶普賢 閣、日觀庵、西嶺草堂、七葉堂、九品觀堂、金光明三昧 堂、夜講堂、無量壽閣、慈雲懺主榻、旃檀觀音像、瑞光 塔、重榮檜、石面靈桃、無根藤、水臺、盤曲水亭、回車軒、 枕流亭、登嘯亭、適安亭、清暉亭、跳珠軒、蓮花水、水波 石、鬥雞巖、朱墅並廢七寶普賢閣,沙門善照以七寶 塑普賢菩薩像,吏部尚書虞筞識。日觀庵,僧遵式建, 范仲淹為之記。寺中至今相傳有文正公臥榻。按遵 式博習教規,著《淨土懺儀》,天聖中示滅,有大星隕靈 鷲峰,塔名「瑞光。」西嶺草堂,唐時道標法師建七葉堂。 白樂天詩:「鬱鬱復鬱鬱,此熱何時畢。宜人七葉堂,煩 暑隨步失。簷雨稍霏微,窗風正蕭瑟。清間一覺睡,可 以消百疾。」重榮檜在光明懺堂後。隋朝所植,高數丈, 大十圍,後為兵火所燎,至大中祥符間復茂。石面靈 桃在翻經臺側。生于石面,結實甘美。宋政和間取植 上苑。曲水亭,一名流杯亭。亭心有水臺,盤旁有遵式 所立陸羽《二寺記》碑。回軒亭在曲水亭旁。枕流亭內 有無竭泉,宋高宗常臨觀,賜扁「跳珠軒。」在客寮中,有 泉出石罅,飛灑如珠。「朱墅」,梁時鹽官隱士朱世卿別 墅。

靈鷲峰,即飛來峰之別名也。靈隱、天竺,皆慧理道場, 而桂子、天香之景,兩寺共之。樂天詩所謂「兩寺元從 一寺分,一山分作兩山門」者是也。

月桂峰唐天寶中,中秋夜降靈實于此,狀如珠璣,璀 璨奪目。有異人識之,曰:「此月中桂子也。」遂以名峰。峰 下舊有月桂亭。

稽留峰,相傳堯時許由隱居茲山,遂名許由峰,訛為 稽留。盧同父詩云:「問山何以名靈隱山曰當年隱許 由者是也。」或曰:晉時許遠游,非許由也。然酈道元《水 經》言:昔有道士,入此不返,因以稽留為山號。則稽留 之名,自漢魏時已然,又非許遠游遺蹟也。許遠游名 邁,自餘杭垂霤山移入靈隱,茹芝吟詩,有終焉之志。 嘗《與王羲之書》曰:「山陰臨安多金堂玉室,瓊芝瑤草, 漢末得道之士在焉。後不知所往,人謂羽化云。」 蓮花峰在山頂,石可四十圍,開瓣若千葉芙蕖,故名。 其旁有泉,名蓮花泉。

三生石在寺後。唐時有李源者,京洛人,父愷,死安祿 山之難,源悲憤不仕不娶,居惠林寺者三十年。與僧 圓澤友善,相約遊蜀中蛾眉山。源欲自荊州泝峽,澤 欲取長安斜谷路。源曰:「吾已絕世事,不可復道京師。」 澤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荊州路。舟次南 浦,見婦人錦襠負瓮而汲。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 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 三日公臨視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夜,當與公 相見于杭州天竺寺。至暮,澤亡而澤乳。三日往視,兒 果笑。」源遂不果入蜀,反居惠林。後十三年,自洛適杭 州,赴其約。所聞葛洪川畔有牧童,菱髻騎牛,隔水呼 源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臨風不要論。慚愧情 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源問:「澤公健否?」答曰:「李 公真信士,俗緣未盡,慎勿相近,願勤修之。」又歌曰:「身 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空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 郤回煙棹上瞿塘。」遂拂袖入煙霞而去,其側有三生 庵。

翻經臺,相傳謝靈運為兒時,翻經于此。

香林洞一名香桂林,舊有香林亭。其右為日月巖、 葛塢、葛井,皆稚川遺蹟也。相傳吳赤烏二年,葛稚川 得道于此。唐時有方士葛孝仙亦隱茲山,故郭祥正 詩云:「二葛既成仙,猶存煉丹處」是也。

神尼舍利塔在靈鷲峰頂。隋仁壽二年,遣僧齎神尼 舍利于此造塔。發土得石坎,因以所齎舍利石函納 其中,不差分寸,人咸異之。

中天竺禪寺,在稽留峰北。隋開皇十七年,僧寶掌建。 寶掌以唐高宗顯慶二年住浦江化去,自稱度世一 千七十二年,故茲山中尚有千歲巖。吳越王改崇壽 院。政和四年,改曰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南渡初,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