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有沖天觀、望海亭、介亭、崇聖塔,並廢。沖天觀在介亭 後。介亭,宋祖無擇建。崇聖塔高七級二十餘丈,宋景 祐初建。慶曆中,郡守鄭戩請加「崇聖」之號。南渡燬入 行宮。

宋殿前司營為親軍護衛之所,俗稱御教場者是也。 山頂石筍,林石,蒼翠玲瓏,森若朝拱,錢氏命為排衙 石。第二峰舊有白塔,塔西小徑,石壁夾道,通人往來, 名曰「石衕。」宋初名公多題刻其間。從此南望,則長江 帶繞,北眺則西湖鑑開。山下有金星洞、通明洞、柳浦, 皆蕪汨不可蹤蹟。

棲雲庵,小雲石海涯別業也。其父楚國公貫只哥雲 石,遂以「貫」為氏,號曰「酸齋。」年十二三,膂力絕人。稍長, 折節讀書,目《五行下》。庵,其藏修之所也。由門徑而西, 可達龍華寺。

包家山多桃花。宋時有關,扁曰「蒸霞。」二月遊人最盛, 號小桃源。山畔舊有上善庵、福泉庵,並廢。上善庵,淳 祐七年建,俗名白衣五聖廟。福泉庵,淳祐四年建,有 龍王井方丈餘,雖旱不竭。又名冷泉峪。

山川壇。《洪武》元年,先擬建山川壇於城西北,風師壇 于城東北,雨雷師壇于城西南。二年,詔「風雲雷雨各 一壇,尋又詔併山川共為一壇。八年,又詔併城隍合 祭。」

正宗庵元至大間,僧大方建。

三一庵,白玉蟾煉丹之所,有像存焉。白玉蟾,南海瓊 州人,本姓葛,名長庚,號白叟,世稱「七真人」,白叟其一 也。當宋乾道間,於黎母山中遇僊人,授《洞元》雷法,遨 遊江湖,修真訪道。嘉定中,召赴行都,對御稱旨,命主 太乙宮,更結小庵于此。一日去,不知所往。庵中有得 月樓,前有石池。

大慈禪寺俗稱「包山寺」,宋乾道九年,僧德殊建。淳熙 間賜額。

月輪山在龍山南,形圓如月,其高聳者為月輪峰。天 禧中,有慧悟大師居此。

六和塔在月輪峰旁。宋開寶三年,智覺禪師建。先是 梁開平五年,錢王于仁王廢院掘地得大錢,以為瑞 應,因建大錢寺,設寶幢二座于寺門入宋寺廢,禪師 乃即錢氏南果園建塔,以鎮江潮,高九級,五十餘丈。 宣和中,燬於方臘之亂。紹興二十二年,僧智曇募緣 重建,七級而止。塔中有湯思退等彙寫《佛說》二十四 章,李伯時石刻觀音像。嘉靖三年燬。塔下為龍山渡、 魚山渡,北為毛湫峪,宋紹興間,塔成。曹勛記略云:「浙 江介於吳、越,一晝一夜,濤頭自海而上者再,掠隄突 岸,摧陷田廬,為臨安患。徐有僧智覺禪師延壽,同僧 統贊寧創建斯塔,用以為鎮。自是潮習故道,居民德 之。宣和三年,塔寺俱燬,赤地無遺,而」潮復為患。紹興 壬申,天子憂之,思所以制其害者。在廷之臣,首以復 興斯塔為請。詔賜可下有司計度,守臣擇可主持斯 事者,得僧智曇,諭以詔旨,曇乃勤渠化募,不煩官府。 自癸酉仲春鳩工,至癸未歲晚,凡十一年,而七級始 就緒。塔興之初,土石未及百簣,而潮勢已殺。既成之 後,化為安流,而瀕江之民。恬不驚悸。此則塔之為功。 而智曇之植福也。

開化寺即塔院也,宋隆興二年建,嘉靖十二年與塔 俱火。旁有金魚池、噴月泉、持正泉、秀江亭、鐵井欄,刻 八卦以鎮水怪。塔旁舊有真聖觀,寶慶二年建,有真 武像、理宗御贊、歐陽永叔《小草秋聲賦》《歸鴈亭》詩石 刻。今廢。

秦望山去城南一十二里,高一百六十丈。相傳秦始 皇東遊江滸,欲度會稽,登山而望,故名。後唐同光中, 錢氏於秦望山建上清宮,有巨石二十餘株,自然成 行,名曰「金洞門。」

羅剎石在山之東南,橫截江濤,海舶經此,多為風浪 擊覆。唐時,郡守每歲仲秋既望迎潮設祭,則樂工歌 舞其上。李建勳詩云:「何年遺禹鑿,半里大江中。」白居 易詩:「嵌空石面名羅剎,壓捺潮頭敵子胥。」後改名鎮 江石。五代開平中,為潮沙漲沒。

五雲山去城南二十里,乃天門之支也。高數百丈,周 十五里,五峰森列,駕軼雲霞。沿江盤曲而上,凡六里 七十二灣。俯視南北兩峰,若雙錐朋立。長江三折,正 當其前。山半有伏虎亭,往來梯以石墄。上有天井二, 大旱不枯。梁時普覺禪師結庵于此。晉天福中,賜額 曰「真際院。」九月遊人最盛。後復立五顯廟於上,相傳 「是月二十八日神誕,祈禱者遮滿山谷。」今廢。又宋時 每歲臘前,寺僧必捧雪表進。黎明入城中,霰猶未集, 蓋其地特高寒云。

胡公墓在五雲山稍東一里排山塢。公名世寧,字永 清,仁和人,黑面巉顏,電眸獅鼻,見者咤之。弘治癸丑 舉進士,授德安推官,累陞江西副使。時《寧庶人反形》 已著,人莫敢言。世寧憤激上疏,坐妄言,謫戌遼東。庶 人敗,起四川巡撫,遷兵部侍郎,尋改尚書,薨。嘉靖十 年敕葬于此,贈少保,諡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