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6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遺其大也。蓋嘗以事理情勢考之,洪水之患,惟河為 甚,意當時龍門九河等處,事急民困,勢重役煩,禹親 蒞而「身督之。若江淮則地偏水急,不待疏鑿,固已通 行,或分遣官屬往視亦可,況洞庭、彭蠡之間,乃三苗 所居,水澤山林,深昧不測,彼方負其險阻,頑不即工, 則官屬之往者,亦未必遽敢深入。是以但知彭蠡之 為澤,而不知其非漢水所匯,但意如巢湖江水之淤, 而不知彭蠡之源為甚眾也。」以此致誤謂之為匯,謂 之「北江」,無足怪者。然則鄱陽之為彭蠡,信矣。大全朱子 曰:「本文自有謬處,自古解釋者紛紛,終是與他地上 水不合,東匯澤為彭蠡,多此一句。」

按:《後漢書郡國志》,「豫章郡鄱陽有鄱水。」

按《潯陽記》,彭蠡湖在南康府南,即今之鄱陽湖。 宮亭湖即彭蠡,其名宮亭也。或謂因廬山三宮得名 也。然按《爾雅》「大山曰宮」,不必盡由三宮矣。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彭蠡在江州潯陽縣。《括地 志》:『在縣東南五十里』。」《六典》注:「一名宮亭湖,在南康軍 星子縣南,江州彭澤縣西。吳起曰:『三苗,左洞庭,右彭 蠡』。」宋武帝破盧循于左里,即彭蠡湖口。左里故城, 在都昌縣西南九十五里。彭澤故縣城,在都昌縣北 四十五里。晉陶潛為令,治此城。

按《三才圖會·彭蠡湖圖考》:彭蠡湖在南康府東南,一 名宮亭,一名鄱陽。闊四十里,長三百里,巨浸瀰漫,中 有雁泊小洲,西接南昌,東抵饒州,北流入于江。《禹貢》 「東匯澤為彭蠡」是也。又有大孤山在湖中,東南四面 洪濤,屹然獨聳,上有神祠,過者必致祭焉。

按《江西通志》:「鄱陽湖在南昌府城東北一百五十里, 饒州府鄱陽縣治西四十里,南康府治南一里,九江 府城東南九十里」,長三百里,號為巨浸,大孤山砥柱 下流,最稱雄勝。

按《南昌郡乘》,「鄱陽湖在府城東北一百五十里,跨本 府及饒州、南康三郡,合上流諸水入焉。周迴數百里, 西至荷陂里為新建縣,南至北山為進賢縣界。」 䢼亭湖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一名宮亭,與鄱陽湖 相連。

《劍水》,源出章貢,逕清江,遶豐城縣,折而西北,又東流 入鄱陽湖。

院澤水在進賢縣東南五里。源出槲山,匯于臧溪灣, 盤旋九曲,入鄱陽湖。

南湖在府城東五十里。源出進賢縣羅溪嶺,東北流 合三陽水,出鄱陽湖。

修水在寧州西六十里。源出黃龍山,納眾流東北流 六七百里入鄱陽湖。

三陽水,在南昌縣北八十里,流入鄱陽湖。

李岐漁門,在縣東北。水流經趙家圍,東至漁門口,又 分流入鄱陽湖。

羅溪嶺在進賢縣西二十五里。其麓有溪,通鄱陽湖, 多巨石。

章江在府城西南。江自南來,西歷滕王閣,北抱龍沙, 注鄱陽湖。

三湖:曰北湖、西湖、東湖。「城內三湖之水,俱出城下水 關橋,置內外閘。湖強則直放而西達於江。江湖俱強 則閉外閘,使章江不得侵入。」乃閉內閘,引湖達濠,遶 廣潤、章江、德勝、永和四門而過之,東歸蜆子湖。艾溪 湖,出牛尾閘,趨楊家灘入鄱陽湖。

按《饒州府志》:「鄱陽湖在府城西四十里,會江、饒、衢、徽 之流,匯于大江,入于海,跨南昌、南康、饒州三郡,廣袤 數百里,東境屬饒,春漲則與鄱江接連,水縮則黃茅 白葦曠如平野。」

烏坽湖自西南出虯門入鄱湖,達于江,內六所。 白汀港在文北鄉,東接餘干溪流西入鄱陽湖。內二 十所。

祝君坽唐刺史祝欽明開浚,故名。萬曆十三年築,改 「饒關」,在府城西南一里許,東通鄱江,西接繕尾,會于 鄱陽湖。內八所

洎水在德興縣東南十八都,出洎山下,西流百餘里, 至縣治前,二十里至小港口入樂安江,趨鄱陽湖。 按《廣信府志》,「薌溪在貴溪縣東南五十步,洲出鬱金 香草,故名。」其源由玉山之鎮頭,合鉛山之分水,過弋 陽,經縣治入安仁之錦溪,匯于彭蠡湖。

按《南康府志》:彭蠡湖在府治南一里,一名宮亭,一名 揚瀾,一名鄱陽。闊四十里,長三百里,巨浸瀰漫,中有 鴈泊小洲,西接南昌,東抵饒州,北流入于江。《禹貢》「東 匯澤為彭蠡」是也。

又在都昌縣東南。上跨南昌、饒、徽、信諸郡之水,匯彭 蠡而入湖口,春夏浩蕩無涯,謂之「東鄱陽湖。」

按《九江府志》,宮亭湖在府城東南九十里,即彭蠡湖 下流又在湖口縣南

芳蘭湖在府城東二十里。發脈廬山澗水,東流入彭 蠡湖。

潯陽江在府城西北。源自岷山,帶洞庭九水合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