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7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賴之。近堰為風潮少損,每鹹水泛溢,田為斥鹵,比年 屢受其害,必時加修治,方可永利,為民牧者所當留 意也。

興化縣捍海堰在縣東一百二十里,一名范公堤。宋 張綸、范仲淹築,民蒙其利,立張范祠以祀之。邑宰詹 士龍重修。

海門縣捍海堤在縣北四十里,瀕海。宋縣令沈起築, 袤七十里。王安石有《記》。

按《浙江通志》:杭州府海寧縣,海在縣治南十里,西接 浙江,潮汐往來,崩漲不一。

嘉興府海鹽縣海,在縣東二里,平湖治東南三十里, 皆濱海。海有九塗、十八灘、三十六沙洲。海潮東北自 金山西南至浙江,為上潭;自浙江回歷海寧黃灣,至 澉浦、海鹽,為下潭。海岸與明、越二州相對,深夜籟寂, 雞犬聲相聞,天日晴明,東岸山歷歷可數。

平湖縣海:在縣治東南三十里。

寧波府大海環府境,「海潮自定海入鄞江六十里至 府東北,分為二江,西北通慈谿,東南通奉化。」

紹興府海在府境北,邊海所屬五縣:蕭山、山陰、會稽、 上虞、餘姚也。王粲《海賦》云「翼驚風而長驅,集會稽而 一睨」是也。北流薄於海鹽,東極定海之蛟門,西歷龕、 赭,入鱉子門,抵錢塘,而江湖之水宗焉。

台州府臨海縣大海,在縣城東一百八十里,潮汐自 海門直至縣西三江,與天台、仙居二水相接。

溫州府永嘉縣甌海,在府城東,一名「蜃海。」城北甌江, 即海之支江也。江流東至磐石寧村,會於海洋,茫無 際涯,是謂「甌海。」而海山之際,嘗有蜃氣凝結,忽為樓 臺城櫓,忽為旗幟甲馬錦幔。

按《杭州府志》:「海寧縣海,在縣治南十里,西接浙江,潮 汐往來,崩漲不一,捍築之功」,陳善所考最詳。其《海塘 考》云:「海寧縣治南瀕海,海之上即塘,塘之距城百武 而近,東抵海鹽,西抵浙江,相距延袤百里。塘西南數 十里有赭山,其南有龕山,相對峙,夾為海門,潮自海 趨江,從茲入焉。始由廣衍進入隘口,橫流至此,束不」 得肆,輒怒而東返。東五十里有山名墩,與赭山相望 而峙,若兩拳然。潮東返,為此山所障,復鼓怒而西。東 西蕩擊,數十里間有舟往來,狂瀾駕風,若萬里馳驟, 即金石為塘,不能保其終古不敝。矧!木石蘆灰安所 恃以能久耶?舊《志》:「塘外有沙場二十餘里,沙場內有 稑地草蕩、桑柘棗園一百六十七頃有奇。夫塘外有 護,則海潮不至衝囓石堤內固可以經久。今沙場草 蕩,悉淪入海。直以數尺之塘,力拒巨浸之瀰天,脫更 內蝕,寧不危哉!」宋元以前,海塘廢興,遠莫能紀。逮洪 武以至萬曆,海凡五變,塘五修。永樂九年,海決民流, 移田湮沒,朝廷遣保定侯孟瑛等盡役蘇、湖九郡之 夫,貲累巨萬,積十三年堤成,其患始息。嗣後成化甲 午、弘治壬子、嘉靖戊子,迄今萬曆乙亥,海或溢或決, 塘隨築隨圮,雖勞費不至如永樂之甚,然公私困於 茲役亦屢矣。夫塘決海昌,患在一邑耳。往時雇役及 外郡者,何哉?亦以地脈相因,其利害之所關大也。蓋 海寧於吳為陲,於越為首,地形最高,故境內麻涇、洛 塘、長水塘諸水皆北流,一從東北流由淞泖趨滬瀆 入海,一從正北過吳江趨白茅入江,俗因指「吳江塔 巔」與長安壩址相並,則海寧之地,高於他郡邑明甚。 故海寧之每處決注,彼諸處如建瓴,然則障海昌者, 亦所以障列郡也。塘之修廢,其有關於東南利害甚 切,而當事者往往失於後時。及工役既興,則又計工 惜財,苟且完事,是以此塘未成而彼堤又決。萬曆五 年春,巡撫徐公拭顧瞻海塘傾圮廢缺,大駭曰:「失今 不修,他日盡壞,將聽民之為魚乎?」因與巡視水利陳 公詔翕謀修築,而以其役委縣尹薛瑚。五閱月而塘 成。波濤汨沒之區,今已起昏墊,登衽席矣。顧余觀海 寧之塘與海鹽異,鹽塘有大患,亦有大利。寧塘似無 顯患,而實有隱憂。蓋鹽塘陂池相屬,有內河可開,故 潮勢至此,既為分殺而引其流,更能使草蕩悉為膏 腴,是大患弭而大利興也。若寧塘逼近城郭,無內河 可開,幸潮水緩於鹽耳。設一旦海嘯,直蕩邑治,其為 隱憂可勝道乎?聞寧邑額設捍海塘夫二百名,每歲 編派役銀四百兩。為令長者,誠能加意海防,每遇潮 汐之月,遣官就塘察視,一有崩圮,審取良民,佐以能 吏,即時領銀修治,毋令後時,此亦未雨徹桑之計也。 萬一天祐寧民,塘十年無患,則銀之積益富,即興大 役,亦不必派及乎民矣。至於築塘之法,余竊有取於 海鹽。乙亥之決,海鹽為甚。其修築也,慮湍激為害,有 盪浪木樁以砥之;慮直蕩堤岸,有斜階以順之。其累 石丅,則五縱五橫,上則一縱二橫,石齒鉤連,若緪貫 然,即百計撼之不搖也。修寧塘者,誠一準海鹽新塘 之式,則是一勞永逸之計耳。安得實心任事之人而 與之計海塘哉!

葛嶴山在縣西南四十三里。其東一里為盤山,其南 八里為赭山。赭山之西數里為禪機山。又有文堂山